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心肌
  • 4篇心肌病
  • 4篇型心
  • 4篇扩张型
  • 4篇扩张型心肌
  • 4篇扩张型心肌病
  • 4篇肌病
  • 2篇蛋白
  • 2篇多态
  • 2篇遗传易感
  • 2篇易感
  • 2篇自身免疫
  • 1篇蛋白酶
  • 1篇第二外显子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多态性
  • 1篇多态性研究
  • 1篇心肌炎

机构

  • 8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刘巍
  • 8篇李为民
  • 8篇王政
  • 8篇张瑞红
  • 3篇高成
  • 2篇孙宁玲
  • 2篇尹鹏志
  • 1篇李悦
  • 1篇宋云艳
  • 1篇任哲
  • 1篇甘润韬
  • 1篇刘颖
  • 1篇刘颖
  • 1篇王秀荣
  • 1篇李冬梅

传媒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年份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RNA干扰技术对小鼠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抑制
2006年
目的:构建基质金属蛋白酶9靶向的RNA干扰质粒载体,观察其对小鼠巨噬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表达的沉默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07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设计能转录小发卡结构RNA的DNA序列,并与psiSTRIKETM质粒载体连接,构建受控于人RNA聚合酶Ⅲ启动子U6的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导入小鼠巨噬细胞内,采用Invitrogen公司LipofectamneTM2000转染试剂进行转染。实验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每孔分别加入4μL脂质体和psiSTRIKETM/基质金属蛋白酶9重组质粒2μg;阴性对照组只加2μLLipofectamneTM2000转染试剂;空白对照组则不加任何干扰因素。分别于转染前、转染24,48,72h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①成功构建靶向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发夹状RNA干扰质粒载体。②实验组转染重组质粒24,48,72h后阳性细胞率与转染前相比逐渐减少(分别为70%,42%,32%,99%,P<0.01),而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转染小鼠巨噬细胞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蛋白表达下调。结论:构建的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能明显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mRNA及蛋白的表达,提示通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来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基因治疗方向为斑块稳定进行了新的尝试。
王政李为民刘巍张瑞红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金属蛋白酶类RNA干扰巨噬细胞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及-DQB1基因第二外显子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遗传易感性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DQA1,HLA-DQB1基因第二外显子多态性与我国北方汉族人群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的相关性及连锁关系。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及遗传易感性。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法对68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5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家系成员(n=83,IDC组)及100名健康个体(正常对照组)行HLA-DQA1,HLA-DQB1第二外显子基因分型;IDC组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测射血分数并据此分层:射血分数0.35-0.5者(n=21),射血分数0.15-0.34者(n=36)及<0.15者(n=26)。 结果:HLA-DQA1*0501基因和HLA-DQB1*0303基因频率在IDC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该趋势随射血分数降低而愈趋明显,表现为HLA-DQA1*0501及HLA-DQB1*0303基因型在射血分数<0.15(阳性基因数分别为41和21)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分布高于射血分数≥0.15(阳性基因数分别为27和15)者。IDC组HLA-DQA1*0201基因频率和HLA-DQB1*0502、*0504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LA-DQA1,HLA-DQB1基因与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家系连锁分析Lod值<1。 结论:HLA-DQA1*0501和HLA-DQB1*0303与我国北方汉族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遗传易感性相关;而HLA-DQA1*
刘巍李为民刘颖尹鹏志王政张瑞红孙宁玲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HLA-DQB1第二外显子遗传易感性北方汉族
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CTLA-4基因3′非翻译区(AT)n微卫星多态性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的发病机制与T细胞免疫应答密切相关。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2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4,CTLA-4)主要在已激活的T细胞上表达,通过与CD28竞争结合B7,抑制T细胞过度激活,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稳定。CTLA-4基因3′非翻译区(AT)n微卫星多态性影响CTLA-4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TLA-4表达状况及3′非翻译区(AT)n微卫星基因多态性与IDC的相关性。方法分别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序列特异性引物PCR等方法检测38例无血缘关系的北方汉族IDC患者以及50例正常对照者的CTLA-4 mRNA、蛋白质表达、CTLA24基因外显子3′末端非翻译区(AT)n重复序列多态性,并对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IDC组与对照组相比,PBMC经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刺激后CTLA-4 mRNA、蛋白质表达强度显著减弱,且无一定规律;3′末端非翻译区共发现18种CTLA24等位基因,与对照组比较,106bp等位基因频率在IDC患者中显著增高[22.22%vs1%,P=0.0002,OR=23.56,95%可信区间(CI):9.65~83.74]。结论IDC患者CTLA-4基因转录和表达缺陷,该缺陷与CTLA-4基因3′末端非翻译区(AT)n重复序列多态性存在关联。
刘巍李为民宋云艳王政张瑞红刘颖尹鹏志
关键词: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CTLA-4基因微卫星多态性
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及DQB1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
2005年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DQA1,DQB1基因多态性与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dilatedcardiomyopathy,IDC)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探讨IDC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及遗传易感性,为IDC的预防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9-09/2001-09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IDC患者133例。符合纳入标准IDC患者72例(IDC组),包括IDC家系先证者4例,其余68例为无血缘关系的散发IDC病例。选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自愿者100例为对照组(男6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1±16)岁。入选者均经超声心动图测量射血分数。采用PCR-SSP方法对IDC组和对照组进行HLA-DQA1,-DQB1基因分型;IDC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测心脏射血分数。结果:IDC组HLA-DQA1*0501基因和HLA-DQB10303基因频率分别为0.3889,0.1806,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900和0.0364),OR值分别为5.20(95%CI:3.60~8.50)和4.85(95%CI:2.56~9.39)。且该趋势随射血分数降低而愈趋明显,表现为HLA-DQA10501及HLA-DQB10303基因型在射血分数<15%的IDC患者中分布高于射血分数≥15%者。相反,IDC组HLA-DQA10201基因(0.0139)和HLA-DQB10502(0.0139),0504(0.0417)基因明显低于对照组(0.2000,0.0727,0.1091)(χ2=14.67,10.76,10.01,P<0.05)。
刘巍李为民王政张瑞红孙宁玲
关键词:HLA-DQ抗原
扩张型心肌病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G多态性与T_H1/T_H2细胞因子偏离的相关性研究
2005年
刘巍李为民高成张瑞红王政王秀容李冬梅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CTLA-4基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收缩功能障碍遗传易感因素自身免疫反应
人ICOS-Linker-Ig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二级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构建人重组ICOS-Linker-Ig真核表达载体并预测其二级结构及Linker的合理性。方法扩增人I-COS胞外域及IgG Fc段,设计一段柔性Linker将二者连接。经测序分析得到融合基因序列。应用核酸和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EditSeqTM对融合基因及Linker部位翻译后二级结构水平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诸如柔性、抗原性、亲水性及表位等加以预测分析。结果ICOS-Linker-Ig融合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经软件分析,并分别与ICOS和IgG单独分析结果比较,发现在二级结构水平未出现新的抗原性,同时Linker部位具有很低的抗原性,亲水性无改变,Linker部位呈中性且柔性良好,不影响两端蛋白质二级结构和融合蛋白空间构象。ICOS和Ig具有各自原来的表位特征,无新表位出现。结论本研究构建的ICOS-Linker-Ig能够保留ICOS和Ig各自生物活性和功能,计算机分析表明翻译后不影响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适合融合蛋白功能的发挥。
刘巍李为民高成王秀荣李冬梅王政张瑞红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计算机模拟
颅内恶性肿瘤致长QT综合征1例
2004年
刘巍甘润韬张瑞红王政任哲李为民
关键词:脑肿瘤并发症QT延长综合征病因学
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MHCⅡ类分子表达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oeardi- tis,EAM)的作用及对心肌:MHCⅡ类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纯化猪心肌肌球蛋白免疫Lewis大鼠诱导EAM模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未治疗组。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每天10 mg/kg,未治疗组给予等体积饮用水,分别以灌胃器给药,连续用药3周。以未免疫的同周龄Lewis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用药21 d后,检测超声心动图,脾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炎症浸润程度,免疫组化检测心肌内CD4^+或CD8^+T细胞的浸润及心肌组织MHCⅡ类分子的表达。RT-PCR检测心肌Ⅰ型、Ⅲ型及Ⅳ型MHCⅡ类分子转录活化因子(classⅡtransacfivator,cⅡTA)启动子转录。结果阿托伐他汀显著改善EAM大鼠心功能,治疗组心肌组织炎症浸润减轻,MHCⅡ类分子表达减少, 抗原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显著受抑制。Ⅳ型cⅡTA启动子表达下调,而Ⅰ、Ⅲ型cⅡTA启动子表达与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显著改善EAM大鼠心功能及组织病理学表现,其机制可能通过下调Ⅳ型cⅡTA启动子转录,抑制心肌非专职性APC MHCⅡ类分子表达。表明他汀类对EAM具有免疫调节效应,从而在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心肌损伤的治疗中具有应用前景。
刘巍李为民高成张瑞红王政李悦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自身免疫EAM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