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琳

作品数:2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6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学
  • 3篇戏剧
  • 3篇美国戏剧
  • 3篇黑人
  • 2篇叙事
  • 2篇伦理
  • 2篇阿尔比
  • 2篇爱德华·阿尔...
  • 1篇单向性
  • 1篇道德
  • 1篇道德建设
  • 1篇道德伦理
  • 1篇地下铁道
  • 1篇电子学档
  • 1篇心理解读
  • 1篇心理原型
  • 1篇学史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精神
  • 1篇艺术

机构

  • 14篇曲阜师范大学
  • 1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2篇张琳
  • 2篇季明举
  • 1篇郭继德
  • 1篇颜丙香

传媒

  • 3篇山东外语教学
  • 3篇英美文学研究...
  • 2篇外国文学研究
  • 1篇当代外国文学
  • 1篇译林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外国语
  • 1篇芜湖职业技术...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齐鲁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话剧《桑树坪纪事》人物塑造的文体学研究
《桑树坪纪事》是根据著名编剧朱晓平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中国经典话剧。自问世以来,该剧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戏剧评论家的好评。然而,对该剧的研究虽多,却以文学和戏剧批评的研究方法为主,研究方法趋于主观、印象。本文选取《桑树坪纪...
张琳
关键词:文体学艺术技巧
现代意大利语词汇扩展方式研究
张琳
关键词:语义变迁新词
乡约对农村道德建设及社区管理的影响与启示——以小说《白鹿原》为视角
2014年
乡约是指旧时在宗族乡里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村民自愿遵守,自发执行。在文学作品《白鹿原》中,白鹿村的乡约正是通过广为宣传的方式使民众完全知晓,教民以礼义,以正世风,从而具有预测、指引和评价的功效。分析小说《白鹿原》可以使我们的社区管理和德育建设得到一些启示,并将此付诸实践。
张琳
关键词:《白鹿原》乡约礼义社会秩序
从《海景》和《山羊》看爱德华·阿尔比的生态伦理观被引量:8
2009年
爱德华·阿尔比的剧作大多涉及伦理、道德、家庭、爱情等题材,探讨了人和社会以及人和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生态文明大潮的影响下,重建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也成为阿尔比奋斗的目标之一。剧作《海景》和《山羊》折射出阿尔比深邃的生态伦理思想:主张人的"内部自然"的回归、尊重动物、构建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和谐。
张琳郭继德
关键词:爱德华·阿尔比生态伦理
20世纪初英美文学中的孔子形象
2019年
20世纪初的英美文学呈现出“乌托邦”与“意识形态”双重含混的孔子形象。埃兹拉·庞德、维切尔·林赛与埃德加·马斯特斯将孔子编码为文明智慧与道德秩序的典范,是可作西方镜鉴的“乌托邦”形象。乔伊斯将碎片化的孔子形象杂糅并置于多音复义的字句之内,通过对孔子形象的变形、操弄和整合,再现了自我存在并强化了自我身份。孔子形象成为“意识形态”形象。通过三教交锋中积极入世的孔子形象的呈现,奥尼尔试图在东方哲学中为深陷物质主义的美国社会找到出路。
李明明张琳
关键词:孔子形象乌托邦意识形态
论《维纳斯》中的黑人女性身体与19世纪西方医学话语被引量:1
2019年
在戏剧《维纳斯》中,剧作家苏珊—洛莉·帕克斯再现了黑人女性萨特杰·巴特曼的历史。本文聚焦戏剧中的医学场景,重点探讨剧作家如何借助戏剧表演再现19世纪西方医学话语对巴特曼黑身体的定义。本文认为帕克斯以现存的医学档案为切入点,借助文学想象将档案中解释性的医学语言还原到使其生效的历史语境和话语体系中,在历史档案和历史想象的中间地带重现被西方医学话语迫害的黑人女性身体,以及隐匿在西方医学话语暗格中的种族主义话语和性别话语。这一戏剧重构同时揭示出'黑人女性身体'的本质:'黑人女性身体'不是本质性的客观存在,而是19世纪西方医学话语、种族主义话语和性别话语共同作用构建而成的伪知识概念。
张琳
《美国戏剧》中的游戏、暴力狂欢和黑人身份困境
2020年
在剧作《美国戏剧》中,苏珊·洛莉-帕克斯借助“林肯游戏”呈现了当下美国社会中的两大问题,即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思维和黑人身份困境。一方面,顾客玩家假借游戏之名对黑人扮演的林肯总统实施暴力,使游戏成为种族主义者集体狂欢的暴力景观。另一方面,游戏中黑人“林肯”的含混性模仿揭示了模仿者对林肯总统及其代表的白人主流话语的矛盾态度。此外,白面具和黑身体的悖论式组合暗示了黑人模仿者自我认知上的身份阈限困境。“林肯游戏”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介于真实与想象之间、既连接现实又解构现实的另类空间,充分演绎了剧场作为文学异托邦和文化异托邦的双重功能。
张琳季明举
关键词:游戏暴力身份困境
对佐藤春夫《女诫扇绮谭》的重新探索
《女诫扇绮谭》取材自佐藤春夫1920年的台湾旅行,于1925年5月发表在杂志《女性》上。1926年出版了单行本,1936年收录到作品集《雾社》中。本稿由序言、佐藤春夫的台湾旅行、作品的表里、近代日本人对台湾的认识、结语五...
张琳
关键词:前近代VS
文献传递
《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中的技术异化被引量:4
2014年
在塞缪尔·贝克特的独幕剧《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中,录音机和人的并置成为该剧的焦点,贝克特着眼于录音机的技术弊端和人机互动过程中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他指出:录音机的技术复制造成主体记忆的断裂,录音机的播放阻碍主体的自我认同,消解主体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剧作家借助录音机揭示了技术对人的异化,凸显了生命主体的消解。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该剧无疑对盲目追捧技术创新的现代人起到警醒作用,表达了剧作家对技术时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
张琳
关键词:塞缪尔·贝克特录音机技术异化
《美国戏剧》中的多重历史意识
2016年
在《美国戏剧》中,苏珊一洛莉·帕克斯借助一个游戏和一个文物展厅剖析了当下普通人对历史的认知和态度。在这部戏剧中,帕克斯超越了所谓"族裔作家"的写作题材范畴,聚焦普遍意义上、包括黑人在内的普通民众的历史意识。具体说来,剧中人物主要通过娱乐历史、修正历史和虚拟历史等表征途径表达出各自对历史的理解。剧中包含的多重历史意识一方面揭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为观众审视历史和社会提供了诸多有启发意义的思考。
张琳
关键词:历史意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