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琳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中国航天医学工程预先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心电
  • 4篇电极
  • 3篇心率
  • 3篇心率变异
  • 3篇心率变异性
  • 2篇电图
  • 2篇心电检测
  • 2篇心电图
  • 2篇心电信号
  • 2篇心源性
  • 2篇信号
  • 2篇源性
  • 2篇载人
  • 2篇载人航天
  • 2篇神经系
  • 2篇神经系统
  • 2篇自主神经
  • 2篇自主神经系统
  • 2篇静息
  • 2篇估计方法

机构

  • 15篇中国航天员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15篇张琳
  • 11篇严洪
  • 6篇宋晋忠
  • 5篇李延军
  • 5篇余新明
  • 3篇魏华
  • 3篇杨向林
  • 3篇许志
  • 3篇于闯
  • 3篇陈炜
  • 2篇曹中平
  • 2篇张爱民
  • 2篇匡鸿
  • 2篇史志明
  • 2篇孙宗晓
  • 2篇张本庆
  • 2篇李文波
  • 2篇梁仲刚
  • 2篇韦明
  • 2篇郭建平

传媒

  • 8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传感器与微系...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舱外服地面综合监测系统应用软件适应性和一致性设计
2010年
目的设计具有良好适应性和一致性的舱外服地面综合监测系统应用软件,满足舱外服地面测试和出舱活动验证试验等多现场地面监控任务的需求。方法从软件系统设计的顶层将适应性和一致性的设计目标分解到各个软件配置项(CSCI),各软件配置项根据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实现,从而达到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结果项目组开发完成的软件成功应用于各阶段的舱外服研制、测试、人舱服试验和出舱活动训练中,为舱外服系统提供了统一、稳定、可靠的综合性测试平台。结论该系统所遵循的适应性和一致性的设计思想,各软件模块使用的各种技术实现手段,对于今后类似地面监控系统的应用软件设计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史志明梁仲刚袁淼李琳李文波匡鸿张琳张爱民孙京霞严洪
关键词:应用软件适应性一致性
力竭型体力疲劳心率变异性的年龄关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用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时域指标研究体力疲劳与年龄的关联。方法 30位健康男性受试者分成青年组(n=21)和中年组(n=9)。分析了右臂力竭型体力疲劳,针对做功之前的静息阶段bW,做功阶段W(W包括第一次做功W1,第一次休息R1,第二次做功W2,第二次休息R2,第三次做功W3等)和做功之后的静息阶段pW,用RR间期、RMSSD和RPIAD指标计算了HRV时域特征,同时分析了做功阶段的工效指标。结果阶段pW和阶段bW相比较,青年组较之中年组RR间期(P<0.001 vs.P<0.05)、RMSSD(P<0.01 vs.P>0.05)和RPIAD(P<0.05 vs.P>0.05)指标的差异性均更显著;阶段R1和R2相比较,青年组较中年组RR间期的差异性更显著(P<0.01 vs.P>0.05);W2与W3做功阶段中,RR间期指标青年组显著小于中年组(P<0.05),表明青年组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ANS)的活性和敏感性更强。结论年龄因素对体力疲劳有较显著的影响,青年组ANS活性较强,因而更容易疲劳与恢复;HRV是体力疲劳评价的有效指标,但需考虑年龄因素。
李延军严洪张琳余新明陈炜张本庆
关键词:心率变异性自主神经系统
交会对接任务地面综合测试系统数字仿真软件设计和实现
2011年
目的针对交会对接任务航天员系统地面综合测试系统的需求,基于数据链的方法来设计和实现数字仿真,仿真数据作为其它软件配置项测试和系统综合测试的模拟信号源,实现整个系统的闭环自检。方法把仿真数据作为产品对象构成一个完整的数据生命周期即数据链,仿真实现过程被分解为数据的编辑、组包、通信和应用等模块,再对应到实体环节来设计和实现。结果采用基于数据链的设计方法实现了数字仿真,软件功能达到预期目标,程序结构相比以往更加合理和优化,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基于数据链的设计方法描述和归纳了数字仿真软件的一般性特点和运行规律,对系统内数字仿真的设计具有实际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史志明魏华张琳李文波张爱民
关键词:交会对接数据链
一种基于心源性信号的运动负荷水平的估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心源性信号的运动负荷水平的估计方法,首先在“静息——运动”实验中从心电、逐拍血压、光电容积波中提取大量特征,然后从中筛选出个体化运动负荷敏感指标,构成个体化运动负荷敏感指标向量;并根据个体化运动负荷敏感...
李延军严洪许志韦明杨向林于闯张琳余新明孙宗晓魏华宋晋忠熊祺
一种基于心源性信号的运动负荷水平的估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心源性信号的运动负荷水平的估计方法,首先在“静息—运动”实验中从心电、逐拍血压、光电容积波中提取大量特征,然后从中筛选出个体化运动负荷敏感指标,构成个体化运动负荷敏感指标向量;并根据个体化运动负荷敏感指...
李延军严洪许志韦明杨向林于闯张琳余新明孙宗晓魏华宋晋忠熊祺
文献传递
心电信号形态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扩展深化载人航天条件下心电信息的分析方法。方法针对心电信号波形形态间的相似性信息,提出心电相关序列(electrocardio-correlation sequence,ECCS)的分析方法,并对试验数据、MIT-BIH数据库中的数据构建出心电相关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心电相关序列较好地展现了心电信号波形形态相似程度的变化趋势。结论心电相关序列可以在载人航天条件下从一个新的途径研究心肌电活动情况。
张琳严洪
关键词:相关度时域分析心率变异性
用于心电信号采集的织物电极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针对传统Ag/Ag Cl胶状电极在长期心电监护中出现的问题和近年来可穿戴式健康监测的发展需求,对可用于心电信号采集的新型传感器技术——织物电极技术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干电极、织物电极的概念;从有源电极和无源电极两方面分别对织物电极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从制作工艺、导体材质、依托载体、电化学性能等织物电极技术进行了讨论;分析了目前织物电极在市场应用中的制约因素,并对未来织物电极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宋晋忠严洪宫国强张煜曹中平张琳
关键词:心电图电化学性能
一种电极性能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极性能测试装置。包括测控机构、皮肤仿真模块和运动机构,测控机构与待测件信号连接;皮肤仿真模块的侧壁上设置有仿真皮肤膜;运动机构具有安装所述待测件的至少一个运动端,所述待测件设...
宋晋忠张煜张葵余新明梁仲刚陈华杨宜婧于闯张琳曹中平匡鸿于童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织物电极的穿戴式心电信号采集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织物电极的穿戴式心电信号采集装置,该装置针对新型柔性电极-织物电极,实现人体心电信号的完整采集。该装置通过阻抗变换电路实现织物电极输入阻抗变换,解决了织物电极高输入阻抗问题,通过低通滤波电路、差分电路...
宋晋忠许志宫国强张煜余新明张琳郭建平杨向林李凡陈华陈炜李延军
文献传递
微重力环境对人生理及行为昼夜节律的影响
空间或微重力环境对人的生理和行为会产生很大影响,并因而影响航天员的作业能力。生物钟调控人体生理、代谢和行为的昼夜节律,昼夜节律的紊乱会对健康和行为都造成损害。为了揭示空间及微重力环境对人昼夜节律的影响,我们通过45天-6...
王东妮张琳万宇峰陈晓萍陈善广郭金虎
关键词:昼夜节律生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