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爱武

作品数:46 被引量:145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7篇卒中
  • 16篇缺血
  • 13篇血性
  • 12篇梗死
  • 10篇缺血性卒中
  • 10篇脑梗
  • 10篇脑梗死
  • 9篇血管
  • 6篇蛋白
  • 6篇影像
  • 6篇影像学
  • 6篇青年缺血性卒...
  • 6篇颅内
  • 5篇复发
  • 5篇病因
  • 4篇电针
  • 4篇动脉
  • 4篇脑缺血
  • 4篇复发风险
  • 3篇淀粉样

机构

  • 4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军区南京...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深圳市龙华区...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潮州市中心医...
  • 1篇汕头市中心医...

作者

  • 46篇张爱武
  • 23篇方燕南
  • 19篇陈红兵
  • 14篇刘刚
  • 14篇曾进胜
  • 14篇张健
  • 13篇洪华
  • 13篇谭双全
  • 12篇邢世会
  • 9篇石小蕾
  • 8篇郑振扬
  • 6篇王雪晶
  • 6篇姜涛
  • 4篇任丽
  • 4篇李竹浩
  • 3篇朱武生
  • 3篇李现亮
  • 3篇尚文锦
  • 3篇蔡晓莹
  • 2篇徐如祥

传媒

  • 5篇国际脑血管病...
  • 3篇2014国际...
  • 2篇新医学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九次全国神...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大鼠树突棘可塑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大鼠树突棘可塑性的影响。方法共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90只,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MCAO组及电针治疗组。MCAO组及电针治疗组大鼠采用热凝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于脑缺血1周、2周及4周时观察各组实验大鼠脑缺血区皮质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和Ephrin-A5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各组实验大鼠树突棘大多呈蘑菇状,电针治疗组则出现较多蚓状树突棘。MCAO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前者树突棘密度于术后1周时明显降低,在术后2周、4周时进一步降低(P〈0.01);电针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前者树突棘密度在治疗1周后明显升高(P〈0.01),并持续至治疗后4周时;Ephrin.A5主要分布于脑皮质神经元胞浆中;MCAO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前者Ephrln-A5 mRNA表达在术后1周时明显增高,至少持续到术后4周时,并且在术后2周时Ephrin—A5mRNA表达水平达到峰值(P〈0.01);电针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前者Ephrin-A5 mRNA表达水平于治疗后1周时明显增高,随后出现下降趋势,于治疗后4周时Ephrin-A5mRNA表达水平达到最低值(P〈0.01),接近于假手术组水平。结论电针刺激能促进脑梗死实验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中一个重要可能机制是电针刺激能调节Ephrin-A5表达,从而促进神经树突棘可塑性,加快受损神经功能恢复。
张爱武方燕南王雪晶姜涛
关键词:电针脑梗死树突棘
慢性偏头痛患者药物过度使用与脑白质病变相关性研究
目的 慢性偏头痛患者常见止痛药过度使用,而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偏头痛患者药物过度使用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人选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偏头痛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按...
郑振扬石小蕾张爱武方燕南
关键词:慢性偏头痛脑白质损害MRI
大鼠脑梗死后neurocan和ephrin-A5的表达及电针对皮层神经可塑性的影响
背景: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恢复与生长/抑制相关蛋白的表达有重要关联。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neurocan对胶质瘢痕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为神经元轴突再生的重要抑制分子。ephrin-A5介导轴突的延长,既往的研究观察到该蛋白表达...
张爱武王雪晶方燕南
文献传递
电针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大鼠树突棘可塑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对缺血性脑梗死大鼠树突棘可塑性促进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热凝闭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研究缺血1周(1w)、2周(2w)和4周(4w)缺血区皮层树突棘密度、Neurocan 和 Ephrin-A5表...
张爱武方燕南王雪晶姜涛
关键词:电针脑梗死
文献传递
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脑动脉夹层118例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 调查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脑动脉夹层(CAD)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及年龄和性别对这些特征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登记2008年8月-2015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住院的CAD患者资料.在排除非急性脑梗死、除CAD外还合并其他潜在脑梗死病因、存在导致CAD明确病因或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后,将15 ~ 80岁的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CAD患者纳入本研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118例患者人组,年龄(44.2±12.8)岁,男87例(73.7%),67例(56.8%)患者年龄<45岁.常见卒中危险因素包括:吸烟(41.5%)、高血压(25.4%)和高胆固醇血症(21.2%).高胆固醇血症在男性患者中更为多见(25.3%比9.7%,P=0.021);而高血压(39.2%比14.9%,P=0.005)和糖尿病(25.5%比4.5%,P=0.002)于≥45岁患者中较<45岁患者更多见.头/颈部疼痛症状在女性患者中更多见(67.7%比34.5%,P=0.002).CAD分布:前循环71例,后循环47例;颅内动脉59例,颅外动脉59例.大脑中动脉是颅内夹层最常累及的部位,且于男性患者中更常见(46.3%比11.1%,P=0.016);而颅内段颈内动脉夹层于<45岁患者中更常见(38.7%比0,P<0.001).CAD的管腔状态通常表现为狭窄(43.2%)或闭塞(41.5%),夹层动脉瘤(5.9%)和狭窄+夹层动脉瘤(9.3%)相对少见;但夹层动脉瘤于≥45岁患者中更多见(11.8%比1.5%,P=0.042).结论 本研究表明,与欧美人群相比,国人致缺血性卒中自发性CAD患者有其独特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且与性别和年龄存在关联性.
陈红兵李竹浩洪华刘刚张爱武张健罗伯宁曾进胜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血管影像学
有症状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致卒中机制:青年与中年患者的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青年和中年有症状脑动脉粥样硬化(symptomatic cerdralartery atherosclerosis,sCAA)患者危险因素和致卒中机制的差异。方法连续纳入因sCAA所致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住院的青年(18~44岁)和中年(45~55岁)患者。根据弥散加权成像所示急性脑梗死灶的分布模式判定sCAA的致卒中机制,包括动脉一动脉栓塞(axtery—artery embolism,AAE)、闭塞旁支动脉(local branch occlusion,LBO)和血流动力学障碍(hemody namic imp airment,HI)。单发卒中机制定义为只存在上述1种机制,多发卒中机制定义为存在上述≥2种机制。结果共纳入186例患者,男性138例;青年组82例,平均年龄(40.11±4.94)岁;中年组104例,平均年龄(51.26±2.97)岁。青年组男性患者比例显著高于中年组(81.71%对68.27%;P=0.043);而中年组高血压(70.19%对47.56%;P=0.002)和糖尿病(38.46%对20.73%;P=0.011)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青年组。青年组sCAA累及大脑中动脉更多见(64.63%对48.08%;P=0.002);而中年组累及基底动脉更常见(12.50%xey3.66%;P=o.037)。单4"/2个卒中机制在2组患者中均较常见(青年组49/30,中年组57/42;P=O.645)。在多个卒中机制中,青年组AAE+LBO+HI更多见(16.46%对6.06%;P=0.030),而中年组AAE+HI更为多见(21.21%对3.80%;P=0.001)。结论青年sCAA患者的危险因素和致卒中机制与中年患者存在明显差异,提示青年sCAA具有其独特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其防治策略可能有别于中年患者。
陈红兵李竹浩张健何绍富刘刚张爱武唐舒锦曾进胜
关键词:卒中颅内动脉硬化颅内栓塞脑血管造影术
慢性偏头痛患者药物过度使用与脑白质病变相关性研究
<正>目的慢性偏头痛患者常见止痛药过度使用,而偏头痛与脑白质病变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偏头痛患者药物过度使用与脑白质病变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12年7月~2013年8月在我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偏头痛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
郑振扬肖子建石小蕾张爱武方燕南
文献传递
青年前循环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病因学、影像学特征和远期转归比较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青年前循环和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之间危险因素、影像学特征、病因和长期转归的差异。 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青年(18~45岁)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前循环组和后循环组。对患者进行长期规律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卒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结果共纳入289例患者,男性220例(76.1%),平均年龄(38.0±6.5)岁,前循环组213例(73.7%),后循环组76例(26.3%)。在危险因素方面,心脏瓣膜病在前循环组多见(6.6%对0.0%;Fisher精确检验,P=0.025),而高血压(51.3%对36.6%;χ2=5.021,P=0.025)和前驱感染(6.6%对1.4%;Fisher精确检验,P=0.018)在后循环组更多见。在卒中病因方面,大动脉粥样硬化在前循环组更多见(32.4%对13.2%;χ2=10.435,P=0.001),而小血管闭塞(26.3%对15.5%;χ2=4.381,P=0.036)和动脉夹层分离(19.7%对9.9%;χ2=5.012,P=0.025)在后循环组更多见。前循环和后循环组的5年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2%和18.5%;时序检验P=0.614)。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后,后循环组患者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风险比3.622,95%可信区间1.216~17.766;P=0.030)、陈旧性梗死(风险比6.045,95%可信区间1.602~29.580;P=0.016)和心源性栓塞(风险比8.256,95%可信区间1.398~27.302;P=0.029)。 结论中国青年前循环与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之间的危险因素、病因和长期转归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提示对这两类患者应采取不同的诊治策略。
朱双根陈红兵唐舒锦尚文锦张爱武朱武生
关键词:卒中脑缺血
普瑞巴林减轻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
目的 硝酸甘油与偏头痛的相关性提示硝酸甘油可用于诱导偏头痛动物模型,硝酸甘油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常被用作偏头痛动物模型进行临床前期研究。普瑞巴林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并可用于偏头痛的预防治疗,但是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仍未阐明。本研...
郑振扬石小蕾张爱武方燕南
关键词:普瑞巴林偏头痛痛觉过敏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FOS
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的特征和病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单侧和双侧脑干梗死患者临床影像学特征和病因,并重点分析双侧脑干梗死灶的分布模式及其可能的脑卒中机制。方法选择头颅弥散加权成像所证实的急性梗死灶累及脑干的患者338例,其中单侧脑干梗死组286例,双侧脑干梗死组52例。结果与单侧脑干梗死组比较,双侧脑干梗死组患者临床症状较重和短期预后较差,且多发脑干梗死灶(73.1%vs 5.6%)、合并小脑梗死(53.8%vs 5.6%)和合并大脑后动脉梗死(26.9%vs2.8%)更为多见(P<0.01)。大血管粥样硬化是双侧脑干梗死患者最常见的脑卒中病因(基底动脉粥样硬化19例;椎动脉粥样硬化21例)。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脑干大梗死(47.4%vs 14.3%)、单发脑干大梗死(31.6%vs 4.8%)和脑干大梗死横跨脑干中线(47.4%vs 4.8%)较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P<0.05,P<0.01);而椎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多发脑干内部小梗死较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致双侧更多见(52.4%vs 10.5%,P<0.01)。结论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双侧脑干梗死的梗死灶分布模式存在不同之处,提示上述两种情况下的脑卒中机制也存在差异。
陈红兵李竹浩刘刚张爱武张健谭双全洪华曾进胜
关键词:脑干梗死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吸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