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爱冰

作品数:30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社会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历史地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考古
  • 7篇青铜
  • 6篇遗址
  • 6篇文化
  • 5篇铜器
  • 5篇考古学
  • 5篇古学
  • 5篇出土
  • 4篇青铜器
  • 4篇彩陶
  • 3篇冶炼
  • 3篇周代
  • 3篇考古学文化
  • 3篇出土青铜
  • 3篇出土青铜器
  • 2篇驯化
  • 2篇俞伟超
  • 2篇商周
  • 2篇商周时期
  • 2篇史前

机构

  • 26篇安徽大学
  • 3篇合肥学院
  • 3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安徽省文物考...
  • 1篇安徽省社会科...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滨州学院
  • 1篇广西民族大学
  • 1篇合肥教育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浙江省文物考...
  • 1篇湖北省文物考...
  • 1篇安徽博物院

作者

  • 30篇张爱冰
  • 6篇魏国锋
  • 2篇陆勤毅
  • 1篇秦颍
  • 1篇黄宇营
  • 1篇杨玉璋
  • 1篇朱铁权
  • 1篇董俊卿
  • 1篇何伟
  • 1篇张居中
  • 1篇梅建军
  • 1篇毛振伟
  • 1篇张茂林
  • 1篇郁永彬
  • 1篇崔彪
  • 1篇于东华
  • 1篇郑晓平

传媒

  • 10篇东南文化
  • 3篇考古
  • 2篇文物
  • 2篇中原文物
  • 2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考古学报
  • 1篇人类学学报
  • 1篇有色金属(冶...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农史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合肥教育学院...
  • 1篇南方文物
  • 1篇遗产与保护研...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9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庐枞地区与商周时期“金道锡行”关系试析
2022年
庐枞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北岸,是中原、江淮与长江以南地区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考古资料和矿冶遗址调查显示,庐枞地区矿冶遗存丰富,且在商周时期已出现矿冶活动迹象。文章在文献调研、矿冶遗址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考古、科技考古的研究成果,认为庐枞地区可能存在一条江淮间“金道锡行”的分支路线,即皖南地区矿料过江后,经枫沙湖进入庐枞地区,与庐枞地区矿料汇合后,达六安地区,继续北上达淮河、黄河流域。
王艳杰魏国锋张爱冰
关键词:商周矿料
安徽枞阳县古代矿冶遗址调查被引量:2
2018年
枞阳县历史悠久,保存着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经调查发现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时间早,延续时间长。现存12处古矿冶遗址,包括采铜、冶铸、冶铁遗址3类。采矿遗址方式多样,有露采和井采,以露天采矿最普遍。冶铸遗址多坐落于山脚,与聚落互为一体,其上限可追溯至商周时期。
王淡春陈向茹魏国锋张爱冰
关键词:采矿冶炼
关于侯家寨遗存的几点认识
张爱冰
考古学新理解论纲被引量:43
1992年
科学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变化,促使考古学重新思考本学科的目的。这方面的新认识又将导致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的更新。近年来我国考古学界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表明,我国考古学或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本文认为,考古学应吸收人类学文化概念的内容,考古学文化的范畴应扩大,透过遗物、遗迹研究古人行为过程并进而研究文化进步的法则及文化动力学的规律应成为考古学的新目标。文章进而从层位学、形态论、环境论、聚落论、计量论、技术论等方面对考古学既有理论、方法作了新的阐述,并在全息论、艺术论、价值论三节就考古学的本体论、方法论提出了自己的新见。
俞伟超张爱冰
关键词:环境考古学考古学文化近代考古学考古学家考古学理论考古学研究
也谈曲柄盉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11
2014年
在江淮和皖南沿长江地区青铜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曲柄盉的出现、迁播和消亡,意义重大。曲柄盂,多作钵口或盆(盘)口觑形,少量为平口鬲形,腹设一流一柄。流为短柱形,在两足之间,柄为卷曲形。在一足之上.流柄之间的夹角约为90°。曲柄盉的名称.
张爱冰
关键词:历史进程青铜文化
考古学是什么?——俞伟超先生访谈录被引量:16
1990年
俞伟超.考古学家.1933年生于上海,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57年.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1961年,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历任北大历史系、考古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代表作有:《西安白鹿原发掘报告》(1956年)、《三门峡漕运遗迹》、《先秦两汉考古学论集》(1985年)、《中国古代公社制度的考察》(1988年),《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主编,1989年)等.1990年元月,笔者受《东南文化》杂志的委托,就当代中国考古学的若干问题,往北京对俞伟超先生作了一次专访.现将部分内容整理成文,交《东南文化》发表.
张爱冰
关键词:俞伟超访谈录考古学文化中国考古学考古学研究
思想是考古学的工具——论俞伟超的考古学理论与实践被引量:1
2004年
俞伟超考古学思想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考古学解释体系的初步探索;考古学文化与族群关系的文献与实物的二重证据推定;考古学文化遗存的技术、社会和观念的三重解读以及以此为方法论核心的考古学新体系的建立。
张爱冰
关键词:俞伟超考古学理论
繁昌汤家山出土青铜器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14
2010年
张爱冰陆勤毅
关键词:出土青铜器
铜陵谢垅出土青铜器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13
2009年
安徽铜陵谢垅窖藏出土青铜器因其出土单元明确、器物组合完整、器形风格新颖,是皖南青铜器研究的重要资料。根据器物组合、形制和纹饰的比较分析,可拟定其年代为春秋早期,其形制特征则可说明江淮群舒族群和文化的向南迁播。
张爱冰
关键词:青铜器春秋早期
安徽定远侯家寨遗址二期植物性食物资源利用的淀粉粒证据被引量:4
2020年
淮河中游地区位于中国中东部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地带,同时也是新石器时代北方旱作农业与南方稻作农业分布的交错地带。现有植物考古资料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是淮河中游地区农业结构从单一的稻作农业转变为稻旱兼作农业的关键阶段。然而,新石器时代晚期淮河中游地区,尤其是淮干以南地区先民的植物资源利用情况,以及该地区农业结构何时发生转变等问题至今依然不清楚。本文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对安徽定远侯家寨遗址二期(6.2~5.6 kaBP)出土的22件陶器残片表面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淮河中游淮干以南地区先民利用的植物性食物资源具有多样性,包括稻属(Oryza spp.)、小麦族(Triticeae)、薏苡属(Coix spp.)、粟(Setaria italica(L)P.Beauv.)、黍(Panicum miliaceum L.)、栎属(Quercus spp.)、莲属(Nelumbo spp.)以及块根块茎类植物等。稻属淀粉粒的发现证明,自新石器时代中期至新石器时代末期,淮河中游地区先民对水稻利用基本上是延续的。粟、黍淀粉粒是淮河中游淮干以南地区迄今为止已报道发现最早的旱生农作物的证据,意味着早在6.2~5.6 kaBP期间,北方旱作农业文化与淮河中游淮干以南地区可能就存在着食物的交流与传播。该结果对于了解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演变历程以及中国中东部稻作、粟作农业传播的时空路线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罗武宏禤华丽姚凌杨玉璋易文文阚绪杭张居中张爱冰
关键词:农业结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