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廉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篇煤粉
  • 4篇燃烧
  • 3篇稻壳
  • 2篇气化
  • 2篇气化装置
  • 2篇热元件
  • 2篇角阀
  • 2篇飞灰
  • 2篇传热
  • 1篇点火
  • 1篇电子探针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学成
  • 1篇循环床
  • 1篇循环流化床
  • 1篇烟煤
  • 1篇液体燃料
  • 1篇中餐
  • 1篇扫描电子显微...
  • 1篇生物能

机构

  • 14篇东南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 1篇科技公司

作者

  • 14篇张永廉
  • 5篇顾中铸
  • 3篇蔡崧
  • 3篇唐晓军
  • 2篇郑守忠
  • 2篇陆丰
  • 1篇蒋持志
  • 1篇施明恒
  • 1篇王志斌
  • 1篇许季和
  • 1篇鲁维加

传媒

  • 3篇热能动力工程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3篇能源研究与利...
  • 1篇燃烧科学与技...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锅炉技术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7
  • 2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8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加福煤粉燃烧过程的微观形态观察被引量:2
2000年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加福煤粉燃烧过程中微观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详细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加福煤粉燃烧过程中出现白球、棕色球、黑球、黑块Ⅰ、黑块Ⅱ这五种形态各异的颗粒,热力工况对其燃尽过程有影响,降低飞灰含碳量关键在于设法将黑块Ⅰ完全燃烧,使黑块Ⅱ尽可能地着火燃烧。
顾中铸张永廉蔡崧
关键词:煤粉燃烧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飞灰
加福煤粉燃烧飞灰的电子探针测定被引量:2
1989年
运用X-650电子探针对加福煤飞灰颗粒进行了碳元素及其它元素的测定。研究表明:白球和棕色球的含碳量小于2%和3.5%,黑球含碳量约13%,黑块Ⅰ和黑块Ⅱ含碳量分别达61%和86%。黑块Ⅰ和黑块Ⅱ是飞灰含碳量高的根本原因。降低飞灰含碳量关键在于设法将黑块Ⅰ完全燃烧,使黑块Ⅱ尽可能着火燃烧。
张永廉顾中铸
关键词:煤粉燃烧飞灰电子探针
稻壳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1994年
稻壳燃烧动力学特性研究唐晓军,张永廉(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南京210018)本文采用非等温热重法研究稻壳燃烧动力学过程。实验设备采用美国Perkin-Eimer公司生产的TGA-7热天平。试样选用江苏籼稻稻壳,其工业分析为:ωf=9.2%,Af=15...
唐晓军张永廉
关键词:BIOLOGICALDYNAMICCHARACTERISTICSTHERMOGRAVIMETRYRATIO
稻壳燃烧实验研究及综合动力学模型被引量:4
1995年
本文采用热重法对稻壳进行了燃烧实验研究,探讨了升温速率、环境氧浓度和稻壳形态对稻壳燃烧过程的影响。本文同时提出了包括水份析出、挥发份析出和炭燃烧的综合动力学模型,通过计算机优化迭代得到了稻壳燃烧动力学参数,这对于稻壳燃烧(汽化)装置的设计以及开展燃烧过程数值计算具有实用意义。
唐晓军张永廉
关键词:燃烧稻壳动力学模型热重法
稻壳使用特性及其能源利用被引量:3
1991年
稻壳是稻谷碾磨过程中的副产品,约占稻谷质量的五分之一。我国年产稻谷近180Mt,获稻壳36Mt,折合标准煤18Mt。稻壳利用分两大类:一是非能源利用,例如用作饲料、隔热材料等;二为能源利用。一、稻壳使用特性 1、物理性质稻壳呈薄壳状,长约5mm,厚不到0.5mm,稻壳的80%由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复合物组成,其余20%为二氧化硅。稻壳真实密度约720kg/m^3,自然堆积密度仅83~160kg/m^3。
张永廉
关键词:稻壳生物能能源
稻壳燃烧特性研究
1992年
一、概述稻壳是一种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我国稻壳资源丰富,统计资料表明,1991年我国稻谷产量为19lMt,可获得稻壳约40Mt,折合为标煤约20Mt。典型稻壳的基本组分及其热值见表1。
鲁维加张永廉唐晓军
关键词:稻壳燃烧化学成份
全文增补中
液体燃料家用气化灶研究初探
1993年
近年来,小型煤气发生炉和液体燃料气化灶的开发研究十分活跃。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此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供探讨。
许季和张永廉
关键词:液体燃料燃气炉灶
循环流化床气固两相间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1997年
在小型实验台上用双热电偶测温法测定床层温度。实验表明:气固间传热主要在循环床下半部进行;同时气体表观流速提高、颗粒循环率增大及颗粒粒径减小有利于气固两相间的传热,获得了相应的无因次方程。
郑守忠陆丰张永廉蔡崧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气相固相传热
煤粉气流强迫点火特性试验研究
2004年
在一座小型煤粉燃烧试验台上 ,对不同条件下 ,两种煤粉气流的强迫点火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用火炬引燃煤粉气流 ,存在一个对应于最低煤粉浓度的最佳点燃速度 ;煤粉气流的着火界限主要受初始温度、点火源温度、煤种和煤粉细度的影响 ;提高煤粉气流的初始温度、点火源温度和煤粉细度均可使着火范围变宽 ,挥发份含量高的煤种点火容易。在相同条件下 ,直流煤粉气流比旋转煤粉气流容易点燃。
顾中铸王志斌张永廉
关键词:煤粉气流点火
粗湿颗粒循环床传热的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对粗湿颗粒在循环流化床中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规律作了实验研究。在不同的表现流速、固体循环率、初始湿含量和颗粒粒径下,沿床高测量了气固相的局部温度,分析和讨论了各种流化参数对传热传质的影响,对粗湿颗粒(Geldart’B类)循环床提出了一些观点,由此建立的无因次准则方程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陆丰郑守忠张永廉施明恒
关键词:传热传质循环床粗颗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