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玥

作品数:31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文学
  • 11篇艺术
  • 6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文学
  • 5篇媒介
  • 4篇纪录片
  • 3篇心灵
  • 3篇文化
  • 3篇小说
  • 3篇美学
  • 2篇代文
  • 2篇当代语境
  • 2篇地理
  • 2篇电影
  • 2篇叙事
  • 2篇学术道路
  • 2篇中国文学
  • 2篇诺贝尔文学
  • 2篇诺贝尔文学奖
  • 2篇文学奖
  • 2篇乡土
  • 2篇媒体
  • 2篇民族

机构

  • 20篇浙江工业大学
  • 11篇苏州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作者

  • 30篇张晓玥
  • 4篇李蓉
  • 2篇李蓉
  • 1篇温儒敏
  • 1篇朱栋霖
  • 1篇唐碧波
  • 1篇叶凯

传媒

  • 6篇中国广播电视...
  • 3篇学术月刊
  • 3篇电视研究
  • 3篇宁波大学学报...
  • 2篇当代电影
  • 1篇红楼梦学刊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学评论
  • 1篇江淮论坛
  • 1篇中国电视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艺术百家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安徽工业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 1篇创作与评论
  • 1篇中文学术前沿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楼梦》海外传播文献数据库建设
2022年
《红楼梦》海外传播文献数据库建设是服务于《红楼梦》海外传播研究而又可以为学界所共享的基础工作,同时也应成为进一步推动、拓展和深化中国文学—文化经典“走出去”的当代创新工程。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以及数据化,应遵循时间线索与地理空间相融汇、文献集成与专题深化相结合、文本系统与图像系统相交融的原则,以充分服务于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学术研究需要。鉴此,《红楼梦》海外传播文献数据库建设应明确提出“以人为纲,以纲带目”的学术主旨,优化“一纲三目+地图”的总体设计。
张晓玥
关键词:红楼梦文献数据库
探寻文化与生态的源头活水——评纪录片《永定河》
2019年
纪录片《永定河》以'北京的母亲河'为挈领,全方位叙述了以北京为中心的永定河流域文化的源流与表现;并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考察,从现代生态文明价值立场出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反思。该片也较为成功地运用拍摄新技术与新手法,创造出丰赡隽永的影像美。《永定河》与同题材短视频新闻、原创话剧等相互补充和丰富,构成了一个全媒体产品链,实现了有效的媒介整合传播。
张晓玥骆江瑜
关键词:纪录片生态
复调与中国当代小说
本文以中国当代小说为主要考察对象,立足文学作品,从心灵诗学的视角研究小说复调艺术。文章认为:文学是人的心灵的诗学;复调是文学所呈现的人的复杂而又变动不居的心灵状态,是心灵的表现与发现。小说心灵复调,核心在于情感与心理的复...
张晓玥
关键词:当代文学小说创作文学审美复调艺术
探索心灵的诗学--朱栋霖教授访谈
2008年
朱老师,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正好也是您考取南京大学研究生,从而正式走上学术道路的三十周年。作为“文革”后的首届研究生,您对三十年前中国发生的历史性转变,包括您的命运的巨大转变一定有深刻的体会吧,我想请您先谈谈这方面的感想。
朱栋霖张晓玥
关键词:诗学心灵历史性转变学术道路
《爸爸去哪儿》的媒介生产策略
2014年
2013年10月,湖南卫视推出大型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旋即引发收视热潮。根据由CSM-索福瑞调查,该节目第一季始终稳居全国综艺类节目收视率榜首。更值得关注的是,节目的接受对象极其广泛,为人父母的成人、孩子,甚至也为年轻的大学生们津津乐道,并引发出关于儿童教育、家庭关系等社会问题的热烈讨论。
张晓玥李蓉
关键词:节目收视率媒介湖南卫视儿童教育家庭关系
情感与形式:“配合不上”的《茶馆》
2013年
本文认为《茶馆》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诗情悲剧风格的作品,其艺术成就可与《雷雨》并称。"配合不上形势"的焦虑中产生的《茶馆》,其创作意图与意图实现之间存在着距离。剧作埋葬了三个旧时代,却没有简单地许诺"光明"。主情性是《茶馆》的艺术灵魂。老舍的悲悯情怀,贯穿于他的个性化戏剧形式探索——"人多事繁"、"非冲突化"、"开口就响",创造性地构筑起"叙情戏剧"的独特体式。
张晓玥
关键词:《茶馆》
《孤山路31号》:西湖文化印章的镌刻
2021年
纪录片《孤山路31号》聚焦"孤山不孤"的文化意象,以"西泠不冷"情感体验为基点,通过影像语言的创新,拟人化的移情叙述方式,有深度地挖掘了西泠印社的文化精神与文脉传承。该片成功运用拍摄新技术与新手法,突破了人文纪录片与自然纪录片之间的界限,也丰富和拓展了电视纪录片形式的西湖文化传播。
张晓玥刘慧琪
关键词:西泠印社文人精神影像语言
《淮河六章》:人文地理纪录片的“民谣体”
2016年
《淮河六章》跳出人文地理纪录片的一般样式,通过聚焦淮河人日常生活的"常"与"变",展开对淮河文化、淮河人的民谣式讲述,以真正纪实的方式记录中国土地上最鲜活的生态与心态。日常生活的戏剧性的发现与结构化,在生活流中构建开放性的时间维度,注重节制叙事与话语留白,是纪录片突出的形式思维与特色。
张晓玥
关键词:人文地理纪录片
“人的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再出发——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谈起
2013年
中国文学在'走向世界'过程中,应消除'被看'的文化焦虑,以更充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信任树立包容、开放、真正以人为本的文学观念。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与世界的一场重要对话,其主题是精英立场的'人的文学'发现、确证与呼唤。作为开放性的精神生产方式,'人的文学'孕育了莫言对'乡土中国'的创造性审美开拓,也将赋予中国文学的再出发以宽广的路径。
张晓玥
关键词:诺贝尔文学奖乡土中国
体验经济与电视媒介的思维创新被引量:6
2009年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转型,消费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同时,消费的对象已经从物质扩展到精神和文化,消费的行为和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消费是一个过程,消费者是这个过程的‘产品’,因为当过程结束的时候,记忆将长久保存对过程的‘体验’。消费者愿意为这类体验付费,因为它美好、难得、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转瞬即逝,它的每一瞬间都是一个‘唯一’”。在新的体验经济浪潮中,当代媒介消费已经进入“观点消费”、“信息消费”与“体验消费”共生并存的阶段。这是一个在信息传受中蕴涵观点、在传媒体验中取含信息的媒介化生存时代。
李蓉张晓玥
关键词:体验经济思维创新电视媒介信息消费社会转型媒介消费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