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山

作品数:67 被引量:73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污染
  • 13篇颗粒物
  • 9篇有机物
  • 9篇
  • 9篇臭氧
  • 8篇挥发
  • 8篇挥发性有机
  • 8篇挥发性有机物
  • 8篇大气颗粒
  • 8篇大气颗粒物
  • 7篇土壤
  • 6篇多环芳烃
  • 6篇气溶胶
  • 6篇粒径
  • 6篇粒径分布
  • 5篇可吸入颗粒
  • 5篇可吸入颗粒物
  • 5篇沉降
  • 5篇大气污染
  • 4篇水稻

机构

  • 66篇中国科学院生...
  • 21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重庆市环境科...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城...
  • 1篇日本产业技术...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奥斯陆大学

作者

  • 66篇张晓山
  • 25篇王章玮
  • 21篇张逸
  • 10篇牟玉静
  • 8篇王铁冠
  • 6篇周家斌
  • 6篇宋文质
  • 6篇郭景恒
  • 5篇钟宁宁
  • 5篇毛婷
  • 5篇黄云碧
  • 4篇赵大为
  • 4篇秦普丰
  • 4篇权建农
  • 4篇陈剑
  • 3篇陈永桥
  • 3篇周丽
  • 3篇吴鹏章
  • 3篇吴海
  • 3篇蒋春来

传媒

  • 26篇环境化学
  • 10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科学中国人
  • 1篇微量元素与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B...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土壤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上海环境科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9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绿化林中大气氨浓度垂直分布观测被引量:3
2021年
城市绿化植被与大气存在氨气(NH3)交换,但冠层内部NH3源汇关系不清。本研究基于典型城市绿化植被系统测量了植被冠层内不同高度及自由大气中NH3浓度梯度,并同步获得冠层下绿化植物质外体氨补偿点(χs)。结果表明,观测期间NH3浓度日变化明显,不同高度NH3浓度均为白天高于夜间,白天、夜间NH3整体平均浓度分别为(12.5±3.35)μg·m^(−3)和(11.9±2.76)μg·m^(−3)。冠层内NH3浓度随高度增加降低,单位高度(m)降低量与所在高度植被密度有关。对植被补偿点的观测表明植物对NH3主要起到吸收作用,与城市空旷地区NH3浓度梯度相比,植被NH3吸收作用大于NH3干沉降作用对冠层NH3浓度梯度的影响;与农作物冠层内NH3浓度梯度相比,城市较为分散的植被分布导致绿化植被冠层内气体混合相对均匀,其NH3浓度梯度相对农作物冠层差异不明显。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城市绿化植被对大气NH3的调节以及空气质量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马儒龙王章玮张晓山
关键词:冠层氨气
脲酶抑制剂对冬小麦叶片氨排放潜势的影响
2021年
为研究脲酶抑制剂对冬小麦气孔氨排放潜势(Γs)的影响,田间试验获得单施尿素(NS)及尿素+抑制剂(NS+YZ)两种施肥处理方式下冬小麦气孔氨排放潜势(Γs)和土壤氨排放潜势(Γg)变化特征,以及天气晴朗条件下冬小麦叶片与大气间氨气(NH3)交换日间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小麦质外体NH_(4)^(+)浓度及Γs值不同,扬花期及衰老期较高,灌浆期较低;对NH3交换日间变化观测发现,灌浆期小麦通过气孔吸收大气NH3,吸收通量主要受到气孔导度控制,最大值及最低小分别出现在上午10:00及下午19:00,其值分别为:(0.147±0.001)g·hm^(−2)·h^(−1),(0.008±3.444·10^(−5))g·hm^(−2)·h^(−1)。试验期间,NS+YZ处理冬小麦叶片NH_(4)^(+)浓度及Γs值明显高于NS处理,与土壤氨排放潜势(Γg)比较发现,脲酶抑制剂在降低土壤氨气排放潜势的同时增加植被氨气排放潜势,酶抑制剂对农业氨排放的影响应结合土壤与植被系统评估。
马儒龙王章玮张晓山
关键词:尿素脲酶抑制剂冬小麦
北京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类脂质组成与分布特征
<正> 采集了北京城乡结合部和郊区2003年秋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样品,运用衍生化处理和GC-MS技术分析了其类脂质组成,研究发现两个地区类脂质主要包括C12-C35正构烷烃,都以C29为主峰碳,CPI值分别为1.14和1...
周家斌王铁冠黄云碧毛婷钟宁宁张逸张晓山
文献传递
开顶式气室原位研究水稻汞富集对大气汞浓度升高的响应被引量:5
2015年
采用开顶式气室熏气实验和土壤加汞培育实验,原位研究水稻各器官汞富集对大气汞质量浓度升高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根中汞含量与大气汞质量浓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土壤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998 8,P<0.05),表明水稻根中的汞主要来自于对土壤中汞的吸收累积.水稻茎中汞含量随大气汞质量浓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加(RB=0.964 6,RU=0.983 1,P<0.05),且上部茎中汞含量高于下部茎;茎下部汞含量随土壤汞含量的升高呈线性增加(R=0.990 1,P<0.05),茎上部汞含量随土壤汞含量的升高呈二次拟合增加(R=0.998 9,P<0.05),且下部茎汞含量高于上部茎,说明茎汞含量受土壤和大气汞浓度的共同影响.水稻叶中汞含量与大气汞质量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998 5,P<0.05),与土壤汞含量也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P=0.058 5),表明水稻从大气吸收的汞主要积累在叶片中,从土壤吸收的汞主要富集在根中并通过茎部向叶部传输.利用实验建立的函数关系对水稻地上生物质中汞的大气来源估算,至少60%~94%和56%~77%水稻叶和上部茎中的汞来自大气,而大气对下部茎仅贡献8%~56%.由此水稻地上部分生物质汞主要来自对大气汞的吸收,为区域大气汞的收支及汞循环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陈剑王章玮张晓山秦普丰陆海军
关键词:土壤汞水稻原位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_(2.5),PM_(10)及降雪中的汞被引量:28
2004年
研究了北京大气颗粒物PM25,PM10及降雪中的汞.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颗粒物PM25中汞的浓度为024—179ng·m-3,PM10中汞的浓度为038—302ng·m-3,冬季PM25和PM10中汞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北京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汞均以细粒子(≤25μm)为主,冬季细粒子中汞的浓度高是细粒子多且其汞含量高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夏季则是细粒子中汞的含量高.降雪中汞的浓度在106—162ng·l-1之间,降雪中可溶性汞为总汞的一半左右.
王章玮张晓山张逸权建农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PM2.5PM10
北京市不同区域大气气溶胶粒子中水溶性离子的特征被引量:28
2004年
在北京市两个区域同时采集不同粒径的气溶胶粒子,利用离子色谱分析了样品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研究发现,城乡结合带采集的总水溶性离子浓度比郊区高.两地水溶性离子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SO2-4浓度冬季最高,而夏季许多离子浓度普遍较低,NO-3质量中值直径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不同.Na+浓度受地表植被影响较大.两地NO-3,SO2-4,NH+4,K+四种离子间的相关系数很好,可能是因为这些离子的来源相似.
陈永桥张逸王章玮张晓山
关键词:气溶胶大气污染水溶性离子
北京市不同区域采暖期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被引量:23
2004年
利用分级采样器分别采集北京市不同区域采暖期的大气颗粒物,分析多环芳烃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总多环芳烃的含量城乡结合带为7486—43687ng·m-3,郊区为11993—39786ng·m-3.在城乡结合带,80%以上的多环芳烃存在于粒径<20μm的颗粒物中;在郊区,77%以上的多环芳烃存在于粒径<20μm的颗粒物中.比较不同环数的多环芳烃在不同粒径范围内大气颗粒物中的分配比例,发现随环数的减少其分配比例呈现归一化.不同粒径范围的颗粒物中苯并(a)芘均与总多环芳烃含量显著相关(p<0001).
张逸陈永桥张晓山周家斌王铁冠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多环芳烃采暖期大气污染
小集水区酸化过程观测研究被引量:7
1999年
在贵阳市近郊一封闭的小集水区设置了环境酸化过程试验场.本文介绍了试验场中观测点的布置、各项观测的方法和要求、经过长时间的观测和试验,取得了从酸沉降开始,穿过树冠,渗入土壤,最后进入地面水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化学行为和互相影响的可靠数据,由此得知贵州省酸性黄壤对酸化的缓冲能力不强,即容易发生酸化,并且有毒铝离子容易释放等重要信息.
赵殿五张晓山熊际翎肖劲松
关键词:酸化土壤酸化酸雨
落叶阔叶树异戊二烯排放研究被引量:33
1999年
采用封闭式采样方法及光离子化气体分析仪(GC-PID)直接分析技术测定了12种北京市主要绿化树种的异戊二烯排放速率.结果表明:法国梧桐、龙爪槐、杨树和柳树为强异戊二烯排放树种;春季,银杏和玉兰仅排放少量异戊二烯;其余六种树无异戊二烯排放.此外,法国梧桐和龙爪槐的异戊二烯平均排放因子在春季和夏季及不同天气状况下存在很大差异,夏季法国梧桐和龙爪槐的异戊二烯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66.83—94.42μg·g^(-1)dw·h^(-1)和46.21—80.63μg·g^(-1)dw·h^(-1),而春季异戊二烯的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28.64μg·g^(-1)dw·h^(-1)和7.14μg·g^(-1)dw·h^(-1).光合有效辐射和叶面温度为异戊二烯排放主要环境控制因素.实验测量的法国梧桐和龙爪槐异戊二烯排放速率的日变化与Guenther异戊二烯排放算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上午异戊二烯排放高峰不能预测.
牟玉静宋文质张晓山韩圣慧
关键词:异戊二烯排放因子生物监测
酸沉降对地表生态系统的影响 Ⅰ.土壤中铝的活化与迁移被引量:22
2003年
土壤中Al的活化与迁移是酸沉降对地表生态系统最突出的影响之一,也是土壤缓冲酸沉降的重要过程。因此土壤中Al的活化迁移过程成为研究和预测地表酸化及其生态效应的关键环节。然而由于土壤系统和Al形态的复杂性,目前的模式并不能充分与实验室和野外的数据相吻合。本文从Al的形态、释放机制和在土壤剖面中迁移过程等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工作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展望。
郭景恒张晓山汤鸿霄
关键词:酸沉降土壤活化迁移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