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昭国

作品数:7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毛泽东
  • 2篇政治
  • 1篇大跃进运动
  • 1篇党政
  • 1篇心理
  • 1篇召唤
  • 1篇阵痛
  • 1篇政党
  • 1篇政党政治
  • 1篇政治心理
  • 1篇中国共产党
  • 1篇农民
  • 1篇农民问题
  • 1篇群众
  • 1篇群众路线
  • 1篇唯物
  • 1篇唯物史观
  • 1篇理性与非理性
  • 1篇利益群体分化
  • 1篇民革

机构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张昭国
  • 1篇郭圣福
  • 1篇钟文
  • 1篇贺良林

传媒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广西青年干部...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胜利油田党校...
  • 1篇沙洋师范高等...
  • 1篇湖北省社会主...

年份

  • 6篇2004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论1958年毛泽东提出的破除迷信思想
2004年
1958年,在成都会议,尤其是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大力宣传破除迷信。虽然毛泽东主要是要动员全党为“赶英超美”的战略和工业、农业战线的大跃进而奋斗,助长了急于求成、高指标、浮夸风和瞎指挥等错误的发展。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我们今天深化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贺良林张昭国
关键词:毛泽东
论当代中国利益群体分化对政党政治的影响被引量:3
2004年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利益格局的变动引起了利益群体的分化、解组和重新整合。利益群体的分化对政党政治带来了影响和冲击。它对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要求政党的意识形态更具有包容性;它既影响着政党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也对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通过利益群体的分化对政党政治影响的分析,给当今政党政治带来思索和探求。
张昭国
关键词:分化政党政治
毛泽东的早期领袖潜质被引量:1
2003年
毛泽东没有因为是党的创始人而成为理所当然的领袖 ,背后也没有共产国际的支持。然而 ,自遵义会议到他逝世 ,他的领袖权威就没有动摇过。他的身上 ,既存在着伟人的共性 ,更存在着成为领袖的“异质”。而这种共性和“异质”在他的早年就已初露端倪。
张昭国
关键词:毛泽东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
1956年,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开启之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国情,以苏联经验为借鉴,在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领域进行了艰辛地开拓和积极地理论探索,在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
张昭国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文献传递
阵痛与召唤——大跃进运动的反思被引量:2
2004年
大跃进运动是我党建国后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所犯的两次全局性错误之一 ,其后果十分严重 ,影响相当深远。这种片面夸大意志、情感、本能等非理性因素思潮的出现 ,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和历史原因。它既给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阵痛 ,又促使我们呼唤理性精神在中国的张扬。深刻分析其发生的历史原因 ,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教训 。
张昭国
关键词:毛泽东大跃进运动理性与非理性
论毛泽东对个人崇拜问题的认识变迁被引量:4
2004年
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是毛泽东长期倡导和遵循的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其晚年,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对他的严重的个人崇拜,毛泽东对个人崇拜问题的认识也先后表明了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循着毛泽东对个人崇拜问题的认识轨迹,展示毛泽东复杂的政治心理,探索其认识变化的原因,可以更好的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
郭圣福张昭国
关键词:毛泽东个人崇拜群众路线唯物史观政治心理
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毛泽东农民问题认识之比较被引量:4
2004年
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与毛泽东都对农民问题进行了关注和思考。虽然他们认识深度存在着差异,对农民运动重要性的认识也存在着分歧,但陈独秀仍对中国农民问题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对他们的相关认识加以比较和做整体性的评析,有利于更加客观地评价陈独秀的革命思想,并对当前的三农问题有所裨益。
张昭国钟文
关键词:毛泽东农民问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