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宗

作品数:51 被引量:141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6篇细胞
  • 16篇淋巴
  • 15篇白血
  • 15篇白血病
  • 13篇文献复习
  • 13篇淋巴瘤
  • 13篇复习
  • 12篇肿瘤
  • 12篇急性
  • 8篇干细胞
  • 7篇造血
  • 7篇造血干
  • 7篇造血干细胞
  • 7篇干细胞移植
  • 6篇造血干细胞移...
  • 6篇骨髓
  • 6篇恶性
  • 5篇造血干细胞移...
  • 5篇细胞移植治疗
  • 4篇髓系

机构

  • 30篇山西省肿瘤医...
  • 1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0篇山西省肿瘤研...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作者

  • 51篇张宗
  • 34篇苏丽萍
  • 17篇马莉
  • 16篇赵瑾
  • 13篇归薇
  • 12篇关涛
  • 11篇王晶荣
  • 11篇王列样
  • 9篇王海燕
  • 9篇黄云鹏
  • 9篇雷湘萍
  • 8篇白敏
  • 8篇王军
  • 6篇张鸿翔
  • 6篇郑玉萍
  • 5篇杨建平
  • 5篇任力飒
  • 4篇郭晓静
  • 4篇韩维娥
  • 4篇暴江萍

传媒

  • 15篇白血病.淋巴...
  • 10篇肿瘤研究与临...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白血病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第八届全国难...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LA 4/6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两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评价HLA不合非血缘脐血移植(allo-CBT)治疗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方法:运用HLA 4/6相合allo-CBT治疗儿童AML-M4(CR1)1例、AML-M5 (CR2)1例,预处理方案分别为...
苏丽萍王军马莉赵瑾张宗黄云鹏雷湘萍王海燕苏文
关键词:非血缘脐血移植急性髓系白血病儿童患者
文献传递
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对小鼠腹腔细胞的激活作用
1994年
去甲氧基柔红霉素给小鼠腹腔注射1次后,4天可明显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对P815细胞的杀伤作用,比对照组增强1倍。同时也显著增强小鼠腹腔细胞的NK活性。且在最适剂量时对YAC—1细胞的杀伤率由对照组的3.5%提高列34.3%,结果提示去甲氧基柔红霉素可升高宿主的防御机能。
任力飒杨建平张鸿翔张宗
关键词:小鼠巨噬细胞防御机能肿瘤
Philadelphia Chromosome Positive pro-T 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lymphoblastic Lymphom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归微苏丽萍马莉关涛张宗
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对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机选择及结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过程中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及其对采集时机选择和采集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62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动员方案,监测外周血及采集物中白细胞计数(WBC)、单个核细胞计数(MNC)及CD34^(+)细胞计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最佳采集阈值。结果62例患者共采集136例次,获得MNC(5.66±1.11)×10^(8)/kg,CD34^(+)细胞计数(2.15±1.20)×106/kg。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在应用G-CSF后第4、5天达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产物中CD34^(+)细胞计数与采集当天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具有相关性(r=0.879,P<0.01),与采集当天外周血WBC及MNC产物中MNC亦具有相关性(均P<0.05)。应用ROC曲线得出采集当天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23/μl为最佳采集阈值,85.2%符合阈值的患者可以一次采集成功。结论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的变化趋势可指导临床把握干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是预测采集产物中CD34^(+)细胞计数的可靠参考指标。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23/μl可作为采集阈值。
白敏王列样李振华王江涛关涛刘小兰张宗赵瑾苏丽萍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干细胞采集
小鼠脾细胞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的系列研究
1993年
在本研究的第1篇论文中我们系统报导了我们首次建立的可用于体内体外同时检测的小鼠脾细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及其优点(发表于Mutation Research 262:119,1991)。本文系将已建立的方法扩大试验以验证此法应用的普遍性,我们对不同类型及不同剂量的诱变剂和致癌剂进行了检测,其中7种为体外试验。
任力飒张鸿翔杨建平张宗
关键词:脾细胞小鼠微核胞质分裂诱变剂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及采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在山西省肿瘤医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化疗周期、疾病状态、不同方案和患者采集前1天外周血CD34+细胞对CD34+细胞数和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的影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化疗>6个周期与≤6个周期患者间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1.3)×106/kg比(5.8±2.2)×106/kg;t=5.221,P<0.01],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8%(11/16)比97.8%(45/46);χ2=8.396,P=0.004];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2.2)×106/kg比(4.5±2.8)×106/kg;t=1.302,P=0.198],但男性采集成功率高于女性[97.6%(40/41)比76.2%(16/21)],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017,P=0.025);采集前1天外周血CD34+细胞数≥10个/μl患者采集成功率高于<10个/μl患者[97.9%(47/48)比64.3%(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8,P=0.001);而不同年龄、疾病类型、疾病状态及不同动员方案的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及采集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动员前化疗≤6个周期是干细胞采集的有利因素(b=-3.435,P<0.01)。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有效动员、采集效果与动员前接受的化疗周期数有关,化疗应尽量≤6个周期,达部分缓解及以上时尽早行干细胞动员、采集,并在动员过程中监测外周血CD34+细胞数。在外周血CD34+细胞数>10个/μl时于次日开始采集可能会获得较好的采集效果,从而提高采集成功率。
赵志强王列样刘小兰王江涛关涛张宗罗艳虹苏丽萍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动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NHL-L)与核仁区嗜银蛋白(AgNORs)变化的关系.方法用银染技术检测了NHL患者49例.并用急粒细胞性白血病(AML)21例、慢粒细胞性白血病(CML)19例、非恶性血液病15例作为对照.结果三种白血病之AgNORs分别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HL-L与AML或CM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1~2期NHL伴白血病(NHL-L1-2)、3~4期(NHL-L3-4)两组分别与NH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病情进展,从NHL-L1到NHL-L2其AgNORs有随之上升趋势.结论 AgNORs在NHL-L的预后判断上可能是一个很有用的生物指标,还可用作疗效指标以及监倥病情的复发.
张宗乔惠芬孙俊宁刘永锠
关键词:AGNORAMLCML白血病
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的诊断和细胞形态学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的诊断及癌细胞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患者的资料并进行骨髓涂片和活组织检查。结果骨髓涂片34例,阳性29例(85.1%)。骨髓活组织检查11例,阳性10例(90.9%)。在外周血涂片中10例可见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提示骨髓分类可能不正常。骨髓活组织检查后还可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转移癌细胞的再分类。结论骨髓涂片和活组织同步双标本检测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的阳性率高,二者可互补。
张宗雷敏赵佳赵瑾马莉李鹏张巧花归薇苏丽萍
关键词:肿瘤骨髓活组织检查针吸肿瘤转移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随访2010年5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其中霍奇金淋巴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
赵瑾苏丽萍王晶荣马莉张宗王海燕雷湘萍郭晓静暴江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4年6月在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26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霍奇金淋巴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3例。预处理方案均为BEAM方案(卡莫司汀+阿糖胞苷+依托泊苷+美法仑)。结果所有患者均采集到足够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且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发生。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9d(8~15d),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0d(9~19d)。中位随访10个月(1~48个月),无病生存24例(92.3%),复发2例(7.7%),其中1例因疾病进展死亡,t例经治疗带瘤生存。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移植相关死亡率低,无病生存率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赵瑾苏丽萍王晶荣马莉张宗王海燕雷湘萍郭晓静暴江萍
关键词: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