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在和

作品数:13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脂蛋白
  • 5篇细胞
  • 4篇小鼠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白血
  • 4篇白血病
  • 3篇血浆
  • 3篇血浆脂蛋白
  • 3篇L615
  • 2篇胆固醇
  • 2篇蛋白
  • 2篇血清
  • 2篇乙酰半胱氨酸
  • 2篇同工酶
  • 2篇小鼠白血病
  • 2篇肌酸
  • 2篇肌酸激酶
  • 2篇固醇
  • 2篇高密度脂蛋白

机构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焦作市人民医...

作者

  • 13篇张在和
  • 5篇陈宏卫
  • 4篇周青
  • 4篇徐结苟
  • 3篇汪渊
  • 3篇张胜权
  • 3篇陈兵
  • 3篇张葵
  • 2篇徐从贞
  • 2篇罗欣
  • 2篇鲁云霞
  • 2篇徐师国
  • 2篇万士林
  • 1篇李秀生
  • 1篇李宗寅
  • 1篇吴庆
  • 1篇杨敏
  • 1篇王守丽

传媒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水产养殖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L615小鼠白血病淋巴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特征
1994年
L615小鼠白血病淋巴细胞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特征张在和,徐结苟,徐师国,季秀生,陈宏卫我们应用615近交系小鼠作为可移植性白血病模型(L615),根据L615白血病发病的严重程度,分组测定了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性的各种参数和血清胆固醇水平。观察...
张在和徐结苟徐师国季秀生陈宏卫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脂蛋白免疫细胞化学
N-乙酰半胱氨酸体外抗乙肝病毒作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NAC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以转染了乙肝病毒的HepG2 2 2 15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 ,培养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NAC( 0 ,3 ,10 ,3 0mmol/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乙肝表面抗原 (HBsAg)、e抗原 (HBeAg)。半定量PCR测定细胞内及培养上清液中的HBVDNA的变化 ,RT PCR分析细胞内HBV表面抗原mRNA的变化。结果 :NAC对HBsAg、HBeAg均有抑制作用 ,但NAC对HBsAg的抑制较HBeAg强 ,抑制率达 90 %左右。且抑制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定量PCR结果显示细胞内的HBVDNA含量随着NAC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而培养上清中的HBVDNA的含量降低。RT PCR结果表明细胞内HBsAgmRNA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NAC体外具有抗HBV活性 ,其抑制作用发生在转录后水平。
张胜权罗欣陈兵徐从贞李宗寅张在和
关键词:体外抗乙肝病毒N-乙酰半胱氨酸毒作用RT-PCR分析
硫代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体外对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2001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C基因翻译起始区和C基因区硫代反义寡聚脱氧核苷酸 (ASON)对HBV表达的序列性抑制作用。方法 以 2 2 15细胞系作为实验对象 ,设计了一系列互补于HBVmRNA编码核心蛋白基因区(C区 ) 15聚硫代ASON ,通过脂质体介导将这些合成的外源基因导入 2 2 15细胞中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作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含量。 结果 与HBVmRNAC基因起始区互补的硫代ASON序列特异性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表达 ,而正义硫代寡聚脱氧核苷酸未见有抑制效应 ,与HBVmRNAC基因内部互补的序列很少或无抗病毒活性。另外 ,硫代ASON对细胞生长无毒性作用。结论 硫2 0 0 1 0 7 0 3收稿 ,2 0 0 1 10 15修回作者单位 :1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合肥  2 30 0 2 22 安徽医科大学生化教研室 ,合肥  2 30 0 2 2作者简介 :吴 庆 ,女 ,36岁 ,主管技师 ,硕士研究生 ,主攻方向 :生物化学张在和 ,女 ,6 2岁 ,教授 ,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吴庆张胜权张在和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反义寡核苷酸类
T淋巴细胞白血病L615系小鼠脂蛋白代谢特点
1995年
在研究L615小鼠血浆脂蛋白代谢变化中,所观察的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TC、vLDLc升高最明显;HDLc/TC比值明显降低,并随外周白细胞数升高而降低;而vLDLc/TC比值升高则随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而升高。应用放射受体分析法研究发现,L615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LDL受体对其特异配基的最大结合量(Bmax)及结合位点数均随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而增加,最高可达正常的9.8倍,但各组解离常数表明,其亲和力则逐渐下降,内吞亦相对降低,HDL受体的Bmax及结合位,点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亲和力较正常降低,但随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而逐渐升高,乃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张在和陈宏卫徐结苟张葵周青季秀生
关键词:淋巴细胞性脂蛋白类低密度
血浆脂蛋白、脂蛋白受体在白血病临床研究中应用
李秀生张在和汪渊徐结苟张葵陈宏卫周青
1、评价药物治疗AL患者可动态观察血浆LDL-C、血清r-球蛋白和IgG水平。2、分析L615小鼠MNC同,脾脏内Tch、血浆Tch、VLDL-C、LDL-C、HDL-C和TG的水平及比值变化,提示L615小鼠VLDL降...
关键词:
关键词:白血病药物治疗血浆胆固醇血浆脂蛋白脂蛋白受体
T淋巴细胞白血病L615系小鼠血浆脂蛋白的变化
1994年
白血病患者和实验性白血病动物血清脂质和脂蛋白含量异常,其表现因白血病类型、病程长短及实验动物的种类而不同。我国已成功地建立了多种实验性白血病模型,并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在脂质代谢方面尚未见报道。我们观察了T淋巴细胞白血病615(L615)近交系小鼠血浆脂蛋白及肝、脾胆固醇含量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变化的原因。
季秀生汪渊张在和张葵周青
关键词:T淋巴细胞血浆脂蛋白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近交系
615系可移植性白血病小鼠血浆脂蛋白和血清蛋白质的变化
1994年
观察了两批共51只L615小鼠血浆脂蛋白、TG、单个核细胞、肝、脾胆固醇及血清蛋白质水平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脂质变化显著,除单个核细胞内、脾脏胆固醇降低外,大多数检测指标均明显升高,总胆固醇和VLDLch增加最多,LDLch/Tch无什么变化,而HDLch/Tch降低非常明显(Ⅰ、Ⅱ组)并呈现外周血白细胞数愈高,降低愈多的关系。这些变化主要是VLDL降解速度慢。肝外组织摄取利用胆固醇能力降低所致。血清蛋白质变化主要是总蛋白、α1和γ球蛋白升高,反映急性反应性蛋白增加和体液免疫活性增强。我们的结果显示L615小鼠脂质代谢变化与人类白血病间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白血病类型和动物种属有关。
汪渊张在和张蔡周青季秀生
关键词:白血病脂蛋白蛋白质615小鼠血浆血清
L615小鼠白血病淋巴细胞高密度脂蛋白受体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应用放射受体分析法研究发现615系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具有对高密度脂蛋白(HDL3)特异、高亲和性、可饱和的HDL受体。L615小鼠白血病淋巴细胞HDL受体活性明显增高,其受体最大结合量(Bmax)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亲和力虽较正常降低,但随外周血白细胞数升高,亲和力则逐渐增高[Kd值分别为(4.533±0.41)×10-8mol/L(P<0.001)、(3.65±0.27)×10-8mol/L、(3.00±0.14)×10-8mol/L,P>0.05],直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Bmax却逐渐降低,分别为5.65±0.24μg/mg细胞蛋白、4.40±0.23μg/mg细胞蛋白、3.32±0.93μg/mg细胞蛋白(P<0.001)。
张在和陈宏卫徐结苟徐师国季秀生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高密度脂蛋白受体
绞股蓝皂甙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观察被引量:22
1997年
观察绞股蓝皂甙对链脲佐菌素造模的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结果发现绞股蓝皂甙治疗4周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胰岛素、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血清过氧化脂质含量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提示绞股蓝皂甙具有降糖、降脂及可能有抗氧化作用。
陈宏卫王守丽孟贺丽张在和
关键词:绞股蓝皂甙糖尿病降糖作用药理学
N-乙酰半胱氨酸体外下调IL-8、IL-6及TNFα在PBMC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 研究N 乙酰半胱氨酸(NAC)体外对白细胞介素 8(IL 8)、白细胞介素 6(IL 6 )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新鲜外周血PBMC,以PMA、A23187刺激PBMC,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NAC,通过ELISA、RT PCR方法分别测定培养上清IL 8、IL 6及TNFα水平及细胞中相应mRNA水平。结果 通过PMA、A23187刺激的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8、IL 6及TNFα水平及细胞中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 01)。加入NAC(0、3、10、20mmol/L) 3h细胞中IL 8、IL 6及TNFα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 01)。24h后培养上清中IL 8、IL 6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PMA及A23187刺激的上清(P<0 01);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 (P<0 01 )。结论 NAC体外可以下调PMA、A23187刺激PBMC表达IL 8、IL 6及TNFα。
张胜权罗欣陈兵徐从贞鲁云霞张在和
关键词:乙酰半胱氨酸白细胞介素8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