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 作品数:32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 “秦汉新儒学”与近现代儒学之重建被引量:1
- 2018年
- 重新梳理、评价周秦两汉儒学的流变是民国学界超越经今古文之争、重建中国文化的题中要义,儒道抉择与孟荀分野,今文学方士化与改制学说成为各家判定秦汉新儒学"变质"抑或"发展"的关键。胡适认为秦汉新儒家是儒、墨、方士的糁合物,逐步宗教化,郭沫若视之为完全变质;钱穆着眼于宇宙论与人生论,认定秦汉新儒家是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重要枢纽,董仲舒改制学说却误入歧途;顾颉刚认为董仲舒沿袭阴阳家系统理论提倡公羊改制,旨在彰显汉朝功业;蒙文通融会秦汉新儒学的革命精神与制度设计,以实践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考察民国各方学人阐释"秦汉新儒学"的分合,揭示民国学术的多元流变与各派学人的学术旨趣,当可展现沟通中西新旧的多种取径,或能在现代知识与学科体系中建构中国文化义理、制度与历史事实的有机系统,实现"能尊而有立"的文明复兴。
- 张凯
- 关键词:钱穆
- 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奖教金评选变化小议
- 2014年
- 近几年,国内奖教金设立和评选有很多变化。奖教金设立的受益面扩大、额度提高,参评候选人范围扩大到从事教育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如实验室管理员、后勤服务、学生干部等,评选规则更加合理。
- 张凯
- 关键词:投票
- 浙东史学与民国经史转型——以刘咸炘、蒙文通为中心被引量:10
- 2011年
- 晚清民国时期,重新阐释、构建中国学术的渊源流变成为近代学人沟通中西的重要环节。巴蜀学人刘咸炘、蒙文通试图重塑浙东史学,寻求传统学术的近代出路。刘咸炘构建以章学诚为核心,"以宋世婺州史学为表,明之姚江理学为里"的浙东学术系谱,旨在塑造、贯彻浙东史学以公统私、广大圆通的学术特质,以此重建中国文化,回应中西古今之争。蒙文通强调南宋浙东史学与清代浙东史学的差别,以秦汉新儒学为根本,将南宋浙东史学构建成为"儒史相资"的典范,以此阐扬儒学在中国文化中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希冀"推昔人之陈说,示大法于将来"。以疏源浚流的方式呈现晚近各派学人转化传统学术的本意与主旨,或可探明传统学术的流变,以资当下构建中国学术本位借鉴。
- 张凯
- 关键词:浙东史学经史关系刘咸炘晚清民国
- 今古分合与“国史”叙述:以柳诒徵、蒙文通为中心
- 2019年
- 在现代社会与学术语境中,调适儒学价值立场与客观经验,无疑是重建中华文明主体性的重要议题。柳诒徵、蒙文通的学术立场有着鲜明的经今古文学色彩,均注重发掘与转化传统经史之学,以“国史”重建学统,整合义理价值、经史传统与文明历程。双方围绕中国历史文化与经史关系等议题交涉颇多,对于如何梳理中国文化与古史,认定中国史学的功能以及义理与制度的抉择,取径有别。柳诒徵秉持儒家正统史观,倡导史术通贯经术,确立国性与文明主体;蒙文通建构儒史相资能动系统,提倡“义与制不相遗而后学明”。以此为线索,考察民国学人创造性重建儒学与转化史学的多重取径,既可呈现近代学术流变的复杂面相与多元旨趣,又有助于创造具有中国主体性的多元学术体系。
- 张凯
- 关键词:柳诒徵
- 经史分合与民国“新宋学”之建立被引量:8
- 2013年
- 汉宋之分与汉宋之争是清代学术发展的一大主线。民国学界诚为汉宋之争的变相,"新汉学"与"新宋学"的分合成为民国学人沟通中西新旧的聚焦点。民国"新汉学"以科学考据著称,其义理关怀以西学为准则,期望再造文明。国难之际,陈寅恪、蒙文通等学人盛赞"汉人之经学,宋人之史学",有意针对胡适"新汉学"一系,欲在汉宋之外,另辟新径。陈寅恪倡导宋代学术复兴与"新宋学之建立",揭示输入外来学说与不忘本来民族地位之"相反而适相成"的文化出路。蒙文通以经今文学说为本位,发明秦汉新儒学沟通汉宋,效法南宋浙东史学,重建中华文明体系。以此为线索,考察民国学人对"新儒学"、宋学与宋史、中国文化的义理与制度等问题的多歧认知,当可展现晚近学人实践近代学术转型的苦心孤诣,深入辨析传统学术近代出路的多元抉择与路径。
- 张凯
- 关键词:陈寅恪民国
- “以国故整理科学”:《儒学五论》与国史体系重建
- 2013年
- 晚清民国时期,以西方学术重构中国文化体系成为近代新学术社会建立的必要环节。国难之际,科学学术与民族精神间的张力日趋紧张,如何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现代学术、社会之间建立联系,成为学界的焦点。蒙文通撰述《儒学五论》,以秦汉新儒学为轴心沟通中华文明义理之学、经史之学,力图重建国史体系,阐释中国历史文化中义理、制度与事实的能动关联,回应清季以降纷纷扰攘的经史、中西文化论争,为在现代学术语境中落实与实践"明体达用"之儒家提供有效途径。
- 张凯
- 关键词:国故
- 平议汉学:蒙文通重构近代“今文学”系谱的尝试被引量:2
- 2012年
- 清末民初,巴蜀"好今文家言者"主张以今文之"理论"统一古文之"事实",并对以康有为公羊学为中心的今文学系谱提出质疑。蒙文通即认定晚清公羊学近乎伪今文学,而以礼制为本,按家法条例治《穀梁》才是成熟今文学。蒙文通重构近代今文学系谱,不仅丰富了对道咸学术流变的认识,更呈现传统学术近代转型的多元路径。近代今文学的疑古思潮为整理国故与古史辨运动变经学为古史学,以史代经提供思想资源;然蒙文通弘扬廖平《春秋》学,由廖平以今古讲两汉,进而以《春秋》论先秦,志在复古求解放,为其以史证经,以经御史埋下伏笔。
- 张凯
- 关键词:今文学
- “超今文学”与近现代经史转型
- 2019年
- 20世纪30年代,经学史学化已成定局,如何超越经今古文之争,以史学的方式处理经今文学与经古文学的理念、方法与材料成为学界焦点,由此开启了新一轮“今古文论战”,钱玄同、蒙文通等学人称之为“超今文学”,扬弃经今文学的议题、方法与义理成为各派学人实践新学术的起点。以此为线索,将“超今文学”置于民国学界复杂的历史脉络中,当可更深入地阐释经今古文之争在晚清民国时期演化的多元线索和内涵,准确把握近代学术转型的多重路径与复杂性。
- 张凯
- 关键词:钱玄同晚清民国时期古文学
- “超今文学”与近现代经史转型被引量:3
- 2019年
- 1930年前后,"今古"之见支配民国史学界,顾颉刚有意发起新一轮的"今古文论战","超今文学"逐渐成为学界焦点。胡适提出"回到廖平",重审廖平以礼制平分今古的合理性;钱穆以史事澄清秦汉学术演化轨迹,解决近代今古文之争,反对于经说中强求异同;钱玄同、顾颉刚进一步将今古文问题史学化,从"辨伪"与"析学"的层面明确主张超越经今古文问题;廖平门生蒙文通、李源澄发展经史分流观,以"理想"与"陈迹"区分今古,实践以国故整理科学。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国学界"超今文学"的学术纠葛为线索,揭示民国学术的多元流变与各派学人的学术旨趣,展现近现代经史转型过程中沟通中西新旧的多种取径,融汇各家超越经今古之争的方法与宗旨,或利于反思进而丰富时下史学研究,使史学研究成为确立文明主体性的源头活水。
- 张凯
- 关键词:古史辨钱穆
- 陈训慈致朱家骅、沙孟海等手札考释被引量:2
- 2017年
- 阐扬乡邦文献,复兴浙学,可谓民国浙江学人的群体诉求。通过整理数通陈训慈佚札,可以了解:抗战前后,陈训慈依托江浙学界与政界的人际网络,先后主持浙江省立图书馆,筹办浙江文献展览会;参加教育部史地委员会,创建中国史学会;协助竺可桢,在困境中发展浙江大学;保存文澜阁《四库全书》,传承文化命脉;积极投身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竭力挽回战时文物损失,以期复兴浙学。新发现的信札,既可深入考察抗战前后陈训慈昌明学术的理念与行事,更可为考察民国学界的多元面貌,尤其是近代浙学演变提供有效的知识参考。
- 张凯
- 关键词:陈训慈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