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凤翔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历史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北洋
  • 3篇黄海海战
  • 3篇舰队
  • 3篇北洋舰队
  • 2篇丁汝昌
  • 2篇战争
  • 2篇中日战争
  • 2篇马关条约
  • 2篇甲午海战
  • 2篇海战
  • 2篇方伯
  • 2篇方伯谦
  • 2篇《马关条约》
  • 1篇杂记
  • 1篇中国史
  • 1篇人民
  • 1篇尚书
  • 1篇台湾人
  • 1篇台湾人民
  • 1篇气贯长虹

机构

  • 7篇内蒙古大学

作者

  • 7篇张凤翔

传媒

  • 5篇内蒙古大学学...
  • 1篇内蒙古师范大...
  • 1篇内蒙古统战理...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7
  • 2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可歌可泣 气贯长虹——1895年台湾人民维护祖国统一、抗击日寇割台斗争述略
2000年
张凤翔
关键词:台湾人民维护祖国统一黑旗军割台抗日武装斗争
方伯谦被处斩冤枉吗?
1997年
北洋舰队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于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后被李鸿章奏请清廷正法,究竟是冤杀,还是罪有应得?百余年来一直众讼纷纭。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原始资料《卢氏甲午前后杂记》,佐之以其他有关史料,认为黄海海战中,方伯谦在济远舰尚有战斗能力的情况下,“首先逃走”,“实属临阵退缩”。因此,按照北洋舰队的有关“军律”,将其处以极刑,是罪有应得。
张凤翔
关键词: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北洋舰队方伯谦
《卢氏甲午前后杂记》有关方伯谦记述之思考
1995年
甲午中日战争中,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在黄海海战后被清廷“正法”,究竟是冤杀,还是罪有应得?对此,以往的史料中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记载。一些论者根据新近发现的《卢氏甲午前后杂记》的有关记述,认为方伯谦被杀确系冤枉。本文认为:《卢氏甲午前后杂记》关于丰岛海战中的方伯谦和方伯谦被处死的记述,严重失实;关于黄海海战中的方伯谦的记述互相矛盾、漏洞百出。因此,《卢氏甲午前后杂记》非但没有为方伯谦“保船西驶”提供充足的证据,反而恰恰证明了方伯谦“临阵惊慌”、“仓皇脱逃”的可耻行径。
张凤翔
关键词:丰岛海战黄海海战方伯谦
李鸿章“保船制敌”新议被引量:2
1995年
甲午中日海战中,李鸿章究竟为北洋舰队制定了什么样的作战方针?以往的有关论著,大都认为是“避战保船”。本文认为,甲午中日开战后的一个多月,李鸿章对比中日海军实力,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保船制敌”的作战方针。综观甲午中日海战的全过程,李鸿章在海战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未指示过北洋舰队通过“避战”而“保船”。恰恰相反,李鸿章一再命令北洋舰队主动“出击”、“截击”敌舰队。即使在威海被围,北洋舰队危急存亡之际,李鸿章还数次命令丁汝昌率领舰队和敌舰队“拼死一战”。因此,“避战保船”的不是李鸿章,而是北洋舰队的提督丁汝昌。
张凤翔
关键词:甲午海战北洋舰队丁汝昌
再析丁汝昌之死
1994年
中日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究竟死于何时?是死于舰队降日前,还是之后?他的死与北洋舰队降日的关系如何?前此,《丁汝昌之死考析》考证出,丁汝昌是在向日方发出求降书,收到日方同意求降的复信后吞烟自尽的。戚其章著文对此提出质疑。本文是对戚文的回答。文章第一部分是对戚文“质疑”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对戚文所据史料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引用中、日双方关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时人记述,再次论定,丁汝昌率北洋舰队降日确凿无疑。
张凤翔
关键词:甲午海战北洋舰队丁汝昌
甲午战争中的翁同龢
1994年
甲午战争中的翁同龢翁同(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是光绪的师傅,历任刑、工、户部尚书。1894年11月中日战事正酣之际,受命入值军机,会同商办军务,直接参与清政府对日和战的最高决策。翁氏倡言主战,是帝党的领袖和核心人物。然细察其...
张凤翔
关键词:翁同龢户部尚书黄海海战北洋海军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李鸿章与中日《马关条约》被引量:3
1991年
本文认为:侵略朝鲜、要求清政府割地赔款,是日本政府的既定国策;李鸿章奉派赴日,是清政府两次求和失败后由日本政府点名决定的;李鸿章还未出国,清政府就已被迫答应向日本政府割地赔款;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中的策略是正确的,谈判中的表现基本方面也是应当肯定的。因此,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中的所作所为不但不应当受到谴责,相反应当受到适当的肯定,这以翔实的史料为据。
张凤翔
关键词:中国史马关条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