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冰
- 作品数:34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当前书法创作中的形式问题论析
- 2018年
- 关于作品形式的讨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然而有趣的是这些讨论所起到的作用似乎并不显著。当前,大部分作者在准备参展作品的过程中,为了使作品有一个好的视觉效果,在短时间内得到评委的肯定,绞尽脑汁进行各种尝试,这其中'形式设计'成为非常常见的一个手段。作者不惜财力、精力对作品形式进行打磨,绝大多数是为了使作品达到'古雅'的意境。这个目标在大方向上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也是一种态度的体现。同时。
- 张冰
- 谈中国书法的民族性
- 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有质的区别,而中国书法在这样的底蕴中生成、发展,也注定了她强烈的民族性。中国书法在其特有的哲学、美学和文化精神的基础上形成了其特质,其点画用笔、结体取势、章法布局又都各自具有一套严密的体系,且三个方面相...
- 张冰
- 关键词:中国书法传统文化民族性精神文明
- “主题性创作”与“主题性展览”笔谈
- 2023年
- 主题性创作的边界与方向张冰近年来,中国书协一直致力于充分挖掘利用传统经典,实现书法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这是当代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书法在建设文化强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在这一个宏大的体系中,展览机制的改革升级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板块。
- 张冰杨勇于有东祝帅虞晓勇宗成振冉令江王谦李阳洪杨二斌王子微朱友舟李瑞振
- 关键词:主题性创作当代书法展览机制创新性发展
- 黄道周《榕颂》册
- 2024年
- 黄道周是晚明书法史上个性极其鲜明的大家,沙孟海称其学问品格皆第一流。黄道周经历了晚明政坛最为动荡的时期。崇祯五年(一六三二),黄道周因上疏惹怒皇帝和权臣而被削籍为民,直至崇祯九年(一六三六)才恢复官职。其间,黄道周游历山川,讲学传道。
- 张冰
- 关键词:黄道周沙孟海崇祯
- 关于"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的思考
- 2017年
- 八月的漳州,刚刚过去的双台风并没有带来预想的凉爽,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展的评审工作在溽暑中持续了四天。期间,大大小小的碰头会、讨论会不下十余次,又经过严格谨慎的审读环节,最终有二百九十五件作品从一0五0五件投稿中脱颖而出。
- 张冰
- 关键词:篆刻展书法青年
- 文化定位与艺术学的期待:新时代书法学科建设对话会(二)
- 2023年
- 立足本体,多向拓展--学科升级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初探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研讨会。新学科目录发布以来受到广大高校老师和书法界人士的关注,在这之前已有些讨论,都非常热烈。今天上午也听到很多老师们的发言,非常受启发,那些观点我都同意,特别是从新文科、大艺术背景、文化的角度和学术的角度展开的很多探讨,都很有意义。今天我的题目是《立足本体,多向拓展--学科升级与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 邱才桢祝帅张冰李逸峰何劲松金丹邓宝剑方爱龙吴慧平杨军
- 关键词:专业学位高校老师学科建设文化定位
- 王献之接受史的几个问题
- 2013年
- 从东晋到清代,王献之的历史影响经过了千馀年的流变过程。其问,褒扬与贬抑交织,每个时代的阐释角度各有不同,王献之的意义也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其中以唐代为分水岭,唐代之前主要是在今体书法典范的讨论中不断寻找王献之的历史定位;自北宋起,则不再以二王的优劣作为讨论主题,开始了不同视角下散点式的讨论和阐释,阶段陛特征非常明显。
- 张冰
- 关键词:王献之接受史唐代
- “展览体”的适应性与变异性——当代书法的一个切面被引量:1
- 2015年
- 当下书法界热议的话题中,"展览体"已经是一个较为普遍而且始终没有走出人们视野的现象,对于"展览体"特点的描述各家说法不一,略详各异。但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即"展览体"是展览时代的特殊产物,具有较为一致的笔墨和装潢设计的模式。近年来,"展览体"以其较高的命中率成为各类展赛中的主流现象,对它的讨论也因此成为了每次展赛前后的热议话题。当越来越多的评委和论者意识到问题之后,各个角度的分析、讨伐此起彼伏。
- 张冰
- 关键词:当代书法装潢设计书写性古代书法馆阁体何绍基
- 王澍的临摹与鉴定——以《积书岩帖》为中心的考察
- 2024年
- 对古贤法书名迹的临摹①是成就一位书法家的必要过程,故历代书家多有临摹作品传世,如米芾、赵孟、祝允明诸家,临摹作品形神兼备。届至晚明,董其昌、王铎等人将临摹与挥洒巧妙结合,带动了一种新的临学思路。明清之际,临摹作品的过程性意义逐渐被削弱,其与创作作品一般的艺术性、社会性得到凸显,如此也为我们一睹前人抚古之作提供了更多可能。
- 张冰
- 关键词:临摹形神兼备祝允明明清之际
- 晚明行草新变视野中的王献之
- 明代晚期,出现了一批个性鲜明的行草书家,其个性的基础无不是对传统经典的千锤百炼。在熔铸个性特点的过程中,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寻找传统行草书的出路问题上,即如何寻求晚明这种特殊的文化语境与传统行草书的结合点。解决这一问...
- 张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