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才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PRGD复合神经导管修复上肢周围神经缺损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应用PRGD复合神经导管桥接修复上肢粗大周围神经缺损的疗效. 方法 2011年12月-2014年8月,应用PRGD复合神经导管桥接修复上肢粗大周围神经缺损的患者19例,其中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各6例,尺神经7例.术后定期随访,行感觉、运动功能、高频超声及肌电图检查评估. 结果 19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2(21.75±6.86)个月,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运动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优7例,良7例,可3例,差2例,结果优良率达73.7%. 结论 应用PRGD复合神经导管桥接修复上肢粗大周围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疗效,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 黄继锋张伟才王伟莉林莉严琼姣李世普
- 关键词:神经导管周围神经缺损上肢
- PNGF导管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12mm坐骨神经缺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RGD多肽接枝聚(乳酸-羟基乙酸-L-赖氨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PRGD/PDLLA/β-TCP/NGF,PNGF)缓释导管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大鼠12 mm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左后肢制作12 mm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分别行单纯PNGF导管桥接(A)、PNGF导管复合BMSCs桥接(B)、自体神经移植(C),所有大鼠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正常自身对照侧。术后3个月行大体观察、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电生理检测、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测量、新生神经及靶肌肉组织学观察等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取材时见导管管壁变薄,表面血管化良好,管内有再生神经通过,直径较正常神经细。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的检测结果显示PNGF导管复合BMSCs高于单纯PNGF导管组(P<0.05),PNGF导管复合BMSCs组神经传导速度恢复率、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和直径均优于单纯PNGF导管组(P<0.01),取得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似的效果。结论 PNGF缓释导管复合BMSCs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能够有效促进神经再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
- 张伟才黄继锋严琼娇李世普
- 关键词:Β-磷酸三钙神经缺损
- 新型神经导管复合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相容性被引量:4
- 2013年
- 背景:理想的神经修复材料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可塑性以及一定的机械强度。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将从SD大鼠骨髓中分离纯化的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或浸提液共同培养作为实验组,并以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组。观察细胞在复合材料上的生长、存活及凋亡情况。结果与结论:MTT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5,7d,实验组吸光度值高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表面生长良好,胞体发出多个突起,并交织成网状,呈典型的神经元样细胞表现。可见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多肽接枝聚(羟基乙酸-L-赖氨酸-乳酸)/聚乳酸/β-磷酸三钙/神经生长因子复合材料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可作为优良的载体用于构建人工仿生神经。
- 胡辉张伟才黄继锋严琼娇殷义霞李世普
- 关键词:材料生物相容性Β-磷酸三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组织工程
- 两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被引量:7
- 2014年
-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理论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作为种子细胞应用于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目的:用2种细胞因子联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进一步探讨其在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应用。方法:从Wistar大鼠胫骨和股骨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差速贴壁法进行培养和纯化,联合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细胞进行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并研究终止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方面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诱导后呈典型神经细胞样改变,有两个或多个突起,突起之间相互连接成网状,可见细胞核及核仁,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及突触素蛋白表达阳性。撤除诱导条件后大部分细胞逐渐恢复原来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表明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但其形态及组织学变化仅能维持一段较短的时间。
- 黄建锋黄继锋张伟才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神经营养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种子细胞分化周围神经损伤
- 神经营养因子体外诱导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基础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在体外条件下诱导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作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方法从SD大鼠胫骨和股骨提取BMSCs,采用细胞贴壁法进行培养和纯化,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第三代BMSCs进行诱导,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诱导分化后的神经样细胞标志物。结果 BMSCs经诱导后呈典型神经细胞样改变,有两个或多个突起,细胞突起之间相互连接成网状,胞体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折光性较强,可见细胞核及核仁,免疫组化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和微管蛋白(β-tubulin)表达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阴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和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外条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胡辉黄继锋张伟才殷义霞李宾斌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样细胞神经营养因子
- 生物活性人工神经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 一、背景 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一直是显微外科的难题,其中一些粗大、长段的周围神经缺损和多发性神经损伤,其再生很难重建其正常结构,也很难再建立和远端的正常联接。自体神经移植在临床上依旧是“金标准”,但有神经来源有限、牺...
- 张伟才
- 关键词:神经导管神经营养因子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再生
- 文献传递
- 新型仿生人工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初步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课题组构建的一种新型仿生人工神经导管修复人周围神经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上肢周围神经缺损病例使用该神经导管进行手术修复并进行随访,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对相应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共计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6例神经功能有一定改善,其中优2,良3例,可1例。结论该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材料。
- 王华松吴刚黄继锋张伟才
- 关键词:神经导管周围神经神经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