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义宾

作品数:20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 6篇艺术
  • 4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美学
  • 5篇艺术
  • 4篇气论
  • 3篇本体
  • 2篇当代中国大众...
  • 2篇易传
  • 2篇音乐
  • 2篇音乐美学
  • 2篇音乐美学思想
  • 2篇中国大众文化
  • 2篇生态美学
  • 2篇文化
  • 2篇文艺
  • 2篇文艺观
  • 2篇美学思想
  • 2篇乐记
  • 2篇乐美
  • 2篇风水
  • 2篇《乐记》
  • 2篇《易传》

机构

  • 20篇山东大学
  • 1篇山东艺术学院

作者

  • 20篇张义宾
  • 1篇张晓慧
  • 1篇谭逸冰

传媒

  • 2篇文史哲
  • 2篇管子学刊
  • 1篇戏剧丛刊
  • 1篇美术
  • 1篇周易研究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阴山学刊
  • 1篇蒲松龄研究
  • 1篇齐鲁艺苑(山...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临沂师范学院...
  • 1篇民俗研究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山东电大学报
  • 1篇艺术百家
  • 1篇临沂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 2篇199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实践本体论的思考
2006年
实践是万物得以“合法”存在的本体基础,它使得诸物成为“物体”与“物性”之合体,只有超越现象界诸物,超越科学主义与功利主义的束缚,人们才能与本体合一,从而诗意地生存。
张莲香张义宾
关键词:实践本体物性
张立大彩写意绘画
2017年
张立是一位艺术修养深厚的画家,经过多年的艺术探索和创作,他在现代绘画领域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既具现代感又具民族性。他把现代派绘画、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中国民间艺术及现代广告设计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把抽象和具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大彩写意”画风,且自成一体。
张义宾
关键词:绘画风格现代广告设计现代绘画现代派绘画艺术修养艺术探索
民间文学中“工具”主题的本体美学阐释
2010年
在以"工具"为主题的民间故事中,居于故事核心的"工具"不是作为一个普通物件出现在故事中,它是生活世界的本体的隐喻;故事中常常有某种"触目之物"如财富、权力等作为其对比项,这个"触目之物"是现象界的隐喻。故事的结局则表现出对"工具"的重视以及对"触目之物"的冷落,这种超越现象界诸物而把握生活终极的本体美学思想在当今物质主义时代有很强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张义宾
关键词:本体
中国古代艺术哲学中的“气”
张义宾
关键词:文艺观气论艺术哲学中国古代文艺理论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建构
张义宾
关键词:文化建设大众文化
《周易大传》的生活本体意识被引量:1
2003年
《周易大传》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它以人类生活的世界为研究对象,以现象(有)与本体(无)的关系为基本问题,以变易的思想为核心,以虚静的体悟思维为思维学基础,构建起了中国古典文化思想的骨架,对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到今天也一直延绵不绝。我们只有超越西方二元语境,以本土化、民族化的文化目光审视它,才能做出正确的阐释。
张义宾
关键词:乾坤阴阳天地
《劳山道士》的本体美学批评被引量:2
2002年
《劳山道士》浸透着浓烈的形而上学精神 ,表现了古老中华文明对人生与世界的深邃洞见与哲学沉思 ,故事中的斧头是本体的隐喻 ,老道士用道术制造出来种种景象则是现象界的隐喻 ;主人公王七由于对现象过于执着 ,不能把握本体而导致学道失败。
张义宾
关键词:本体
宗炳、王微美学思想的本体意义被引量:1
2005年
宗炳、王微在玄学背景下,提出了“山水以形媚道”、“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的艺术本源论和“澄怀观道”、“畅神”的艺术欣赏理论,为中国绘画思想体系确立了牢固的本体基础。他们的美学思想不能放在西方二元文化语境中理解,只有超越西方二元文化模式,以中国传统特有的本体与现象合一的生活本体理论为基础,才能对其作出正确的阐释。
张义宾
关键词:山水太虚澄怀
论当代艺术教育发展
2006年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也就是美育。它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美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最早把审美教育作为一个独立范畴提出来的是德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他说:“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的教育,……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这是他对审美教育目的的精辟概括。
张晓慧张义宾
关键词:教育发展当代艺术美感教育审美情操完美人格教育手段
《管子》的生活本体意识被引量:1
2001年
张义宾
关键词:《管子》道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