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华

作品数:47 被引量:340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类科研计划课题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脑梗
  • 15篇脑梗死
  • 15篇梗死
  • 13篇针刺
  • 12篇针法
  • 11篇康复
  • 11篇康复训练
  • 9篇急性
  • 9篇急性期
  • 9篇关节
  • 9篇关节炎
  • 8篇膝骨
  • 8篇骨关节
  • 8篇骨关节炎
  • 7篇动功
  • 7篇针灸
  • 7篇膝骨关节
  • 7篇膝骨关节炎
  • 6篇运动功能障碍
  • 6篇脑梗死急性

机构

  • 34篇河北省沧州中...
  • 29篇河北省中医院
  • 15篇河北医科大学
  • 8篇邢台市人民医...
  • 7篇河北中医学院
  • 6篇沧州中西医结...
  • 4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山市中医院
  • 1篇沧州市中西医...
  • 1篇曲阜市人民医...

作者

  • 47篇张丽华
  • 30篇王艳君
  • 11篇张姝
  • 8篇李艳红
  • 8篇谢素春
  • 6篇张爱玲
  • 6篇张霞
  • 5篇李红奇
  • 4篇王晔博
  • 3篇刘威萍
  • 2篇康丽霞
  • 2篇薛维华
  • 2篇陈秀荣
  • 2篇李朋朋
  • 1篇崔书国
  • 1篇石文静
  • 1篇耿立梅
  • 1篇苏春芝
  • 1篇赵振亚
  • 1篇邢军

传媒

  • 6篇河北中医
  • 5篇现代中西医结...
  • 3篇World ...
  • 3篇中国针灸
  • 3篇陕西中医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四川中医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河北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调督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40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调督针法与传统针法的疗效差异,总结调督针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规律,形成标准规范的特色针刺方法,指导针灸优势病种的规范研究。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调督针法组采用调督针法结合康复训练,传统针刺组采用传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疗程4周。2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F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组间对比,两组FMA评分及ND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调督组FMA评分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P<0.05),NDS评分显著低于传统针刺组(P<0.05)。结论:与传统针刺法相比,调督针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是调督针法的优势病种。
张丽华冯贵平李振起张姝王艳君李朋朋李红奇韩一栩
关键词:脑梗死传统针法
调督针法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调督针法与普通针法对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上肢肌张力的影响,总结调督针法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规律,形成较为规范的特色针刺方法,为治疗中风提供治疗方案和思路。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2组均进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调督针法组采用调督针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临床痉挛指数(CSI)进行痉挛程度评定,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调督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调督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修订的Ashworth评分分布较治疗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修订的Ashworth评分分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督组评分≥Ⅱ级的病人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调督针法对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上肢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优于普通针刺。
张丽华王艳君刘威萍李红奇
关键词:脑梗死肌张力普通针刺
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比较双侧头针与患侧、同步治疗与非同步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脑梗死急性期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给予双侧(顶中线、双侧顶颞前斜线、双侧顶颞后斜线)头针加康复训练同步施治,对照1组给予患侧(顶中线、病灶侧顶颞前斜线、病灶侧顶颞后斜线)头针加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对照2组双侧头针4h后再行康复训练。均每日治疗1次,6天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3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后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各组治疗后各时间点3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观察组在治疗28天后ADL疗效、FMA评分改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均P<0.05),MB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2组(P<0.05)。结论:双侧头针与康复训练同步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且疗效优于单取患侧头针和头针与康复训练非同步治疗者。
张姝张丽华王艳君张爱玲张霞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针刺从阳明论治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5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针刺从阳明论治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燕赵高氏特色针法从阳明论治,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针刺方法,2组均治疗4周。评价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并判定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从阳明论治小儿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谢素春王志栋王艳君李艳红张丽华赵振亚
关键词:急性病面神经麻痹阳明经针刺疗法
针灸从阳明论治面瘫68例临床总结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继承燕赵高氏针灸学术思想,观察针灸从阳明论治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采用针灸取穴重视阳明,下针顺序首针阳明,辨证论治,兼用他经的治疗原则选穴组方,予以毫针针刺,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6周。依据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量化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68例患者治疗6周后,面神经功能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01),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疗效:愈显率95.59%,总有效率100.0%。结论:针灸从阳明论治面瘫疗效确切。
王艳君薛维华张振伟李艳红张丽华邢军李朋朋韩一栩王晔博
关键词:针灸面瘫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时诱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并对感染病原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医院自拟问卷调查表对患者临床资料、血透、血红蛋白等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1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40例,感染率为23.81%;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69.49%,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8株占30.5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年龄、透析时间、血清清蛋白、营养不良、空腹血糖、住院时间及容量负荷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应根据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肺部感染率。
康丽霞张翠轻刘连幸郭晓玲权静娜张丽华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肺部感染干预措施
“东垣针法”指导下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东垣针法”指导下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3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运动组和针刺组,每组各31例,运动组给予运动疗法治疗,针刺组给予“东垣针法”指导下的针刺疗法治疗,联合组给予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3个月进行随访。治疗1个月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的情况,比较3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运动组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者的WOMAC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在改善WOMAC评分方面明显优于运动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者的SF-36量表PF、RP、BP、GH、VT、MH维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在改善SF-36量表PF、BP、GH、VT、MH维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运动组和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垣针法”指导下针刺结合运动疗法对提高KOA患者生存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或运动疗法。
张丽华王月张晓寒张春晓
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膝骨关节炎
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合并焦虑患者的疗效评价(英文)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合并焦虑患者的综合疗效。方法:64例中风后抑郁合并焦虑患者,由SPSS 16.0软件产生随机数字,以随机数余数分组法随机分为2组,调督通脑针法组和药物组各32例。调督通脑针法组给予调督通脑针法,取穴:百会、神庭、哑门、膻中;双肝俞、心俞、肾俞、太冲、太溪、神门、内关,每日1次,每周5次;药物组采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每日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S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4周、8周后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1);治疗8周后,两组BI评分、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2)治疗4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HAMA评分及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8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仅HAMA评分低于药物组(P<0.05),HAMD评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8周后调督通脑针法组FMA评分明显高于药物组(P<0.05),两组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焦虑状态、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艾斯西酞普兰,在改善抑郁方面,起效快,远期疗效相当,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方面,两种方法疗效相当。
王艳君韩一栩胡雨桐张丽华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焦虑
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耳穴贴压缓解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症状的效果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耳穴贴压缓解不完全性肠梗阻临床症状的效果,总结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60例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和耳穴贴压。观察两组腹痛、腹胀、排便等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腹痛、腹胀、恶心或呕吐、排便减少或困难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80.00%(24/30),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砭石熨摩中药透入法联合耳穴贴压兼具温经通络、理气止痛、活血通络等作用,能有效缓解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张丽华薛丽黄砚萍王贵芳
关键词:不完全性肠梗阻砭石热熨中药贴敷耳穴贴压中医护理
胃脘痛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胃脘痛是指患者以胃脘疼痛为主要症状,多同时脘腹痞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等症状的一种临床常见病证。涵盖了西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种。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尚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而中医凭借其明显的疗效在治疗胃脘痛发挥了重要作用。采用综合中医护理措施,对缓解胃脘痛症状与预防复发都有很好效果,现将本病中医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张丽华
关键词:胃脘痛中医护理特效治疗痞满预防复发肝气犯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