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壮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唐山市301例3~6岁儿童血铅水平调查及相关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儿保门诊3~6岁儿童血铅水平,探讨儿童铅中毒相关影响因素,以制定预防铅中毒对策。方法:对社区301名儿童进行末梢血铅值测定,利用全自动多功能儿童保健测评系统测评儿童行为,对儿童家长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出轻度中毒28名,中度中毒10名,铅中毒率为12.62%,未检出高度中毒和重度中毒者。儿童铅中毒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与日常不良生活习惯有关,铅中毒儿童出现行为改变。结论:通过对儿童血铅水平调查研究,重视铅中毒的健康教育,纠正儿童不良习惯,减少儿童铅中毒的发生。
- 高晓凤张万壮
- 关键词:儿童铅中毒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用PVA颗粒(500~700μm)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后3~12个月随访复查,观察临床症状改善、肌瘤体积变化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超选择插管及栓塞成功率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术后6个月子宫体积平均缩小38.5%,肌瘤平均缩小62%。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一种微创性的治疗手段,能保留患者的子宫,对控制症状、缩小肌瘤体积有显著的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 张万壮杨德久陈俊卯李素新田素红
-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PVA颗粒
- 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焦虑相关因素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影响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产生焦虑的相关因素,为医护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66例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进行测评,筛选出焦虑标准分≥50分进行自制焦虑相关因素分析表问卷调查。结果66例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中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0分者56例,焦虑发生率为84.85%。性别方面,女性患者焦虑发生率(96.77%)高于男性患者(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6,P〈0.05);年龄方面,40~45岁患者焦虑发生率(96.55%)明显高于≥56岁患者(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7,P〈0.05);家庭居住情况方面,与配偶居住患者焦虑发生率为71.43%,与子女居住者,焦虑发生率为94.12%,独居患者焦虑发生率为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3,P〈O.05);文化程度方面,3个文化程度组患者焦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χ2=0.723,P〉0.05)。自制焦虑相关因素分析问卷调查中,焦虑影响因素出现例数较高的有家庭角色功能、社会角色功能、医疗费用、增加家庭负担,其发生率分别为82.14%、75.00%、75.00%、71.43%。结论老年脑梗死后双眼复视患者焦虑发生与性别、年龄、居住情况、费用负担、角色功能的发挥关系密切。
- 李秀霞张文秋刘云冬张万壮张淑芳张瑞凤张江安雅臣安艳秋
- 关键词:脑梗死双眼复视焦虑
- 介入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被引量:2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鼻出血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及注意事项。方法采用介入治疗技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对64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上颌动脉和/或面动脉栓塞。结果60例患者达到立即止血目的,4例因合并筛动脉出血,栓塞后再经筛动脉结扎,出血得到控制,1例患者于栓塞后40分钟患侧视力逐渐丧失,8h后经眼动脉溶栓治疗,眼动脉恢复血运,但视力未恢复。结论在数字减影技术和介入治疗技术下,对顽固性鼻出血进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是有效、快捷的止血方法,但对由筛前、筛后动脉所致的鼻出血应配合动脉结扎手术,并注意眼动脉血栓形成的可能。
- 杨德久陈俊卯张万壮李素新田素红
- 关键词:鼻出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动脉栓塞顽固性鼻出血
- 介入治疗在骨组织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在骨组织肿瘤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31例骨组织肿瘤患者均接受动脉化疗和/或栓塞术,部分患者于栓塞后2~15d行外科手术;未行手术患者继续采用动脉化疗和栓塞治疗,同时加放疗、静脉化疗等综合治疗,观察临床效果。结果:21例进行了肿瘤完全切除或扩大根治术,其中6例股骨肉瘤患者局部刮除并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0例未进行手术治疗,加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病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平均术中失血为1170ml,显示肿瘤缩小、软化、组织坏死。其中统计的20例原发恶性肿瘤患者1年生存率为90%,2年生存率为75%,9例患者5年生存率44.4%。结论:介入治疗是骨组织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前栓塞治疗可大大减少术中出血,动脉化疗栓塞作为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
- 陈俊卯杨德久张万壮周士琦田茜
- 关键词:骨肿瘤介入治疗栓塞外科手术
- 三丙烯微球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全程护理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三丙烯微球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导管超选择插入左右肝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同时应用三丙烯微球、超液化碘油进行肿瘤血管栓塞,给予术前及术后护理。结果通过对50例肝癌患者的全程护理,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坚定了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 田素红周士琦张万壮
- 关键词:动脉栓塞原发性肝癌护理
- 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观察被引量:4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对慢性乙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12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病例,按自愿原则分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57例和西药治疗组(恩替卡韦)55例,监测其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HBV DNA定量、肝纤维化指标、腹部彩超检测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BV DNA定量下降到检测水平以下的发生率分别为87.72%(50/57)、85.45%(47/55),两组较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及腹部彩超检测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张瑞凤姚云洁游忠岚王宇明周智宏郭秀荣李秀霞李立文张万壮袁强
- 关键词:恩替卡韦复方鳖甲软肝片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 顽固性咯血的双重栓塞治疗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研究顽固性咯血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经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咯血的患者,咯血史4个月至10年不等,发病时咯血量200-700ml/24h,其中肺结核12例,支气管扩张19例,肺血管畸形8例,肺癌伴出血7例,外伤2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技术,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必要时使用SP微导管。栓塞材料选择直径300-500μm的PVA颗粒,待血流缓慢后,用明胶海绵栓塞供血主干。常规行对侧支气管动脉、锁骨下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造影,以了解有无多支供血,若发现供血血管则超选择插管栓塞治疗。结果:48例患者均进行一次性栓塞治疗,总有效率达100%。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随访CR、PR病例至今无复发或咯血加重。结论:支气管动脉双重栓塞治疗顽固性咯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杨德久陈俊卯张万壮周士琦
- 关键词:咯血双重栓塞介入治疗
- 双膈顶中内侧段幕状改变多螺旋CT影像学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双膈顶中内侧段幕状改变影像学基础,以期减少对胸膜粘连的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月5年间住院病例的影像学资料,由专业医生从中筛选出具备双膈顶或单膈顶中内侧段幕状改变的病例69例。此组患者的选择,除具备X线胸部正侧位检查的基础,又全部进行过多螺旋CT扫描,并制成了三维重建的SSD图像。对膈顶中内侧段幕状改变与斜裂的对应关系、形成机制作出详尽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双膈顶中内侧段幕状改变的实质。结果 69例中43例胸部侧位片斜裂显影清晰,行多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的SSD图像显示,幕状改变与斜裂均具备明确的对应关系。26例胸部侧位片斜裂显影不清的病例,行多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的SSD图像显示,幕状改变与斜裂也有较明确对应关系者21例。总计64例,占92.8%,其余斜裂显影不清,不能追踪判断幕状改变与斜裂有明确对应关系者5例,占7.2%。结论双膈顶中内侧段幕状改变,大部分应属于斜裂反折影像,是正常组织结构在膈顶的投影。近膈面处斜裂走行曲折回旋且与矢状面近于平行是幕状改变形成的影像学基础。
- 史继国张厚宁张万壮刘志勇赵鹤亮史素丽
- 关键词:胸膜粘连
- 经皮血管成形术联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成形术配合外科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体会。方法:2003年11月~2006年1月对16例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外科手术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联合治疗,术后随访2~26个月。结果:14例患者因术后侧枝循环建立患肢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动脉再闭塞2例,人工血管闭塞1例,支架部分再狭窄1例。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配合外科手术治疗,降低了手术难度与复杂性,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 陈俊卯杨德久张万壮周士琦李素新田素红
-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性血管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