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洪亮

作品数:11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胸腔
  • 4篇胸腔镜
  • 4篇肿瘤
  • 4篇肺癌
  • 3篇切除
  • 3篇细胞
  • 3篇小细胞
  • 3篇非小细胞
  • 2篇切口
  • 2篇肿瘤切除
  • 2篇疗效
  • 2篇肺癌根治术
  • 1篇蛋白
  • 1篇典型类癌
  • 1篇胸壁
  • 1篇胸骨
  • 1篇胸腔镜下肺癌...
  • 1篇胸腔巨大肿瘤
  • 1篇一线治疗
  • 1篇右肺

机构

  • 9篇粤北人民医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韶关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1篇廖洪亮
  • 9篇万仁平
  • 7篇陈慧勇
  • 5篇黄淼龙
  • 5篇李友涛
  • 4篇陈翀
  • 1篇林鹏
  • 1篇易云峰
  • 1篇王林辉
  • 1篇高双全
  • 1篇傅剑华
  • 1篇林勇斌
  • 1篇龙浩
  • 1篇解明然
  • 1篇饶慧兰
  • 1篇张旭
  • 1篇戎铁华

传媒

  • 1篇黑龙江医药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医学食疗与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和K-ras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和原癌基因Kirsten-Rous肉瘤病毒(K-ra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患者手术时采集癌组织标本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的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中ERCC1和K-ras表达情况,分析ERCC1、K-ras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观察,比较ERCC1、K-ras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预后差异。结果癌组织中ERCC1、K-ras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CC1、K-ras阳性表达情况与患者的病理分型、TNM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ERCC1、K-ras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明显短于ERCC1、K-ras阴性表达患者;ERCC1、K-ras阳性表达患者3年生存率均低于ERCC1、K-ras阴性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RCC1、K-ras阳性表达、病理分型为腺癌、TNM分期为Ⅲ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K-ras阳性表达率较高,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可用于预后评估。
廖洪亮万仁平高双全
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6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0例行纵隔肿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组患者进行胸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切口疼痛评分、引流管放置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结论胸腔镜在纵隔肿瘤切除术中能显著地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者疼痛,并且还能有效地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李友涛黄淼龙万仁平陈翀廖洪亮陈慧勇
关键词: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
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完全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进行解剖性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对非小细胞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具体影响,为VATS技术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收治的62例符合研究要求的非小细胞癌确诊患者根据术前检查结果均分为试验组(VATS方法进行解剖性肺段切除)和对照组(VATS方法进行肺叶切除),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FVC%、MVV%)和肺容积指标(DLCO%、TLC、RV、RV/TLC)的差异。结果肺功能指标比较,试验组前后侧比较,FEV1(t=3.492,P=0.001)、FVC(t=3.097,P=0.003)、MVV(t=4.029,P=0.00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侧比较,FEV1(t=5.437,P=0.000)、FVC(t=5.533,P=0.000)、MVV(t=5.727,P=0.000)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比较,后测FEV1(t=5.643,P=0.000)、FVC(t=2.474,P=0.016)、MVV(t=3.411,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肺容积指标比较,试验组前后侧比较,DLCO(t=3.492,P=0.000)、TLC(t=6.918,P=0.000)、RV(t=15.139,P=0.000)、IC(t=8.390,P=0.000)、RV/TLC(t=6.650,P=0.00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前后侧比较,DLCO(t=13.469,P=0.000)、TLC(t=2.741,P=0.008)、RV(t=10.312,P=0.000)、IC(t=14.270,P=0.000)、RV/TLC(t=2.688,P=0.009)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比较,后测DLCO(t=5.418,P=0.000)、TLC(t=5.179,P=0.008)、RV(t=7.090,P=0.000)、IC(t=4.819,P=0.000)、RV/TLC(t=4.567,P=0.009)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胸腔镜下对非小细胞癌确诊患者进行解剖性的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均对其肺功能和肺容积有一定负面影响,但依据病变范围和位置采取解剖性的肺段切除有助于肺功能和容积的最大限度保留。
万仁平廖洪亮易云峰
关键词: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非小细胞癌肺容积
胸壁双切口在胸腔巨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胸壁双切口术式在胸腔巨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情况,为临床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手术参考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例经CT测量最大径≥10cm或体积占据半侧胸腔40%以上的胸腔巨大肿瘤患者,采取胸壁双切口(皮肤切口选择第6肋间,依次分离各层至肋间肌,肋间上切口选择第4或第5肋间以充分暴露肺门或胸膜顶以方便分离肺门或/和胸膜顶处粘连,肋间下切口选择第7或第8肋间以充分暴露肿瘤下半部分或/和膈肌处粘连)术式切除肿瘤,观察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中是否损伤周围重要器官:如食管、气管、上腔静脉、肺动脉、静脉等。结果:采用胸壁双切口术式成功切除胸腔内巨大肿瘤1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术后发生复张性肺水肿,2例呼吸功能不全,其他均无严重并发症;平均肿瘤直径13.3cm×10.4cm,平均手术时间120(90~2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0(150~250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8~17)天;随访6~30个月,1例肺结核毁损肺患者术后22个月死于复发。结论:采用胸壁双切口术式可成功切除胸腔巨大肿瘤,与传统术式相比在手术操作时间、控制出血量及避免损伤胸腔内重要器官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可作为一种手术方式在胸腔巨大肿瘤外科治疗中推广应用。
李友涛黄淼龙万仁平陈翀廖洪亮陈慧勇
关键词:胸腔巨大肿瘤肿瘤切除
支气管肺类癌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背景与目的支气管肺类癌(bronchopulmonary carcinoid,BPC)占全部肺原发性恶性肿瘤不到2%,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拟分析BPC的总体及其两个亚型——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和不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4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28例BPC的临床资料,调取可再行切片的病理蜡块,重新切片染色及病理玻片会诊,分析BPC的总体及其亚型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免疫组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28例患者的总体5年生存率为56%,TC的5年生存率为70%,AC为41%,单因素分析示TNM分期(P=0.037)、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1)、Ki-67核阳性数是否大于5%(P=0.009)是BPC总体的预后因素。相关性分析示BPC亚型与CD99、Bcl-2及Ki-67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0.017、0.043、0.033)。20例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3%,TC的5年生存率为83%,AC为57%。单因素分析示BPC亚型(P=0.013)、术后有无淋巴结转移(P=0.004)、Ki-67核阳性数是否大于5%(P=0.006)、TNM分期(P=0.047)是行肺癌根治性手术患者的预后因素。肿瘤复发(n=4)与Ki-67核阳性的表达和Bcl-2表达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27、0.045)。结论BPC是预后较好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Ki-67、Bcl-2的高表达是提示BPC复发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TNM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行根治性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廖洪亮饶慧兰张旭林勇斌解明然傅剑华龙浩戎铁华林鹏
关键词:支气管肺类癌典型类癌非典型类癌BCL-2蛋白KI-67抗原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NSCLC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提高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万仁平廖洪亮陈慧勇
关键词:胸腔镜肺癌根治术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单操作孔与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单、双操作孔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VATS的8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孔组41例用单操作孔行VATS,双孔组44例用双操作孔开展VATS,观察并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3d疼痛评分(VAS)、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及手术时间,另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术中出血量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术后3 d VAS、拔管时间及手术时间较双孔组,均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炎、皮下气肿、持续液气胸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原发性肺癌患者,采用单操作孔VATS治疗,手术操作简便,恢复快,疼痛轻,临床应用价值高。
陈慧勇万仁平黄淼龙李友涛王林辉廖洪亮甘稳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疗效
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背景: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的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居世界首位,2005年全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为185211例,估计每年约20万人死于食管癌。尽管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的技术不断提高,可切除食管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
廖洪亮
关键词:食管鳞癌肿瘤微转移RT-PCR法
文献传递
经胸骨J形切口治疗前纵膈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年
探讨经胸骨J形切口治疗前纵膈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取2014年9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30例前纵膈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单腔气管插管的方式,于患者胸部正中进行长度为6~10cm的J形切口。并根据患者肿瘤的位置及大小,选取患者第2或第3肋骨间横断胸骨,在直视的前提下将患者肿瘤切除。30例前纵膈肿瘤患者均经胸骨J形切口完成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包括3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12例胸腺瘤患者,6例胸腺囊肿患者,3例胸腺癌患者,4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以及2例脂肪瘤患者;所有患者前纵隔瘤的肿瘤大小在2cm×3cm×4cm^8cm×9cm×9cm之间,所有患者经均胸骨J形切口手术获得彻底切除。胸部皮肤切口的长度为6~10(8.12±0.23)cm;手术时间为82~130(112.46±16.45)min。住院时间为3~9(5.46±1.23)d。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经胸骨J形切口治疗前纵隔肿瘤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并且切口长度较短,能符合患者对胸骨美观要求,属于临床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大量地临床推广。
李友涛万仁平黄淼龙陈翀廖洪亮陈慧勇
关键词:临床疗效
奈达铂分别联合紫杉醇和培美曲塞一线治疗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比较奈达铂分别联合紫杉醇和培美曲塞在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方面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Ⅲb或Ⅳ期的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化疗组(A组)和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组(B组)。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及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2组化疗疗效,根据NCI-NTC V3.0评价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2组短期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相比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化疗后,患者肿瘤标志物CYFRA21-1、CEA、CA125的水平降低更为显著。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降低、脱发方面,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较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方案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肺腺癌患者而言,奈达铂分别联合紫杉醇和培美曲塞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从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更易获得临床推广。
李友涛万仁平黄淼龙陈翀廖洪亮陈慧勇刘文粤甘稳
关键词:奈达铂紫杉醇培美曲塞晚期肺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