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康世昌

作品数:220 被引量:1,467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5篇期刊文章
  • 41篇专利
  • 18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2篇天文地球
  • 47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生物学
  • 7篇水利工程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学

主题

  • 66篇青藏
  • 66篇青藏高原
  • 47篇冰川
  • 34篇气候
  • 24篇冰芯
  • 22篇纳木错
  • 17篇冻土
  • 16篇气候变化
  • 16篇气溶胶
  • 16篇污染
  • 14篇降水
  • 11篇气温
  • 11篇夏季
  • 11篇湖泊
  • 11篇
  • 10篇雪冰
  • 9篇土壤
  • 9篇气候环境
  • 8篇污染物
  • 7篇气象

机构

  • 216篇中国科学院
  • 30篇中国科学院大...
  • 23篇中国科学院西...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渭南师范学院
  • 9篇北京师范大学
  • 8篇兰州大学
  • 7篇西南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3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安庆师范学院
  • 2篇湖南文理学院
  • 2篇宁夏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甘肃省气象信...
  • 2篇拉彭兰塔理工...

作者

  • 218篇康世昌
  • 33篇秦大河
  • 33篇张强弓
  • 26篇任贾文
  • 22篇丛志远
  • 18篇赵林
  • 18篇姚檀栋
  • 18篇秦翔
  • 17篇乔永平
  • 17篇李潮流
  • 16篇黄杰
  • 14篇谢昌卫
  • 12篇张拥军
  • 12篇侯书贵
  • 11篇王晓香
  • 11篇卢爱刚
  • 10篇刘景时
  • 10篇郭军明
  • 10篇张玉兰
  • 10篇杜文涛

传媒

  • 31篇冰川冻土
  • 18篇科学通报
  • 13篇环境科学
  • 6篇地理学报
  • 6篇自然杂志
  • 5篇山地学报
  • 5篇生态环境
  • 4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地理科学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大自然
  • 3篇环境化学
  • 3篇第四纪研究
  • 3篇第一届中国大...
  • 2篇气象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理科学进展
  • 2篇沉积学报

年份

  • 4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10篇2020
  • 10篇2019
  • 6篇2018
  • 22篇2017
  • 16篇2016
  • 16篇2015
  • 13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14篇2010
  • 13篇2009
  • 13篇2008
  • 23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2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气溶胶样品自动稀释装置
一种气溶胶样品自动稀释装置,包括储液部分、稀释部分和控制部分,还包括一个样品过滤器,储液部分包括超纯水储瓶和样品瓶;稀释部分包括注射泵Ⅰ、注射泵Ⅱ、样品过滤器、三通混合器和电动两位四通阀;控制部分包括控制器和控制连接线。...
王晓香康世昌杜志恒郭瑞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中部各拉丹冬峰雪冰记录特征被引量:5
2007年
2005年10~11月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冰川区不同海拔采集了3个雪坑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雪坑中δ^18O和主要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风期间降水中δ^18O低于其它季节,表明该地区夏季δ^18O的“降水量效应”仍然存在.雪坑中主要离子在非季风期的浓度高于夏季风期.主要离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除NH4^+、NO3^-外,雪坑中其它离子浓度之间均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各拉丹冬峰冰川区仍受到南亚季风的影响,但因其位于夏季风影响的边缘区域,其影响程度相对于高原南部较弱;同时也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在冬春季节具有较高的粉尘气溶胶沉降.
张玉兰康世昌张强弓丛志远张拥军
关键词:主要离子
雪冰中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0年
汞是具有特殊物理化学性质的重金属元素,其较强的挥发性使之能够参与全球尺度传输,汞的高毒性又能对人类和高等生物体产生极大危害,因而汞是一种全球性污染物,在近几十年来备受科学界的关注。汞的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演化规律是目前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冰冻圈是地球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各圈层相互作用的重要环节;而雪冰是冰冻圈的主体,是环境和气候记录的良好载体之一。对南极、北极和中低纬高海拔冰川现代雪冰和冰芯中汞的季节变化、空间差异以及历史变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北极和亚北极地区汞的雪/气界面过程研究,归纳了汞的实验室检测手段和方法。针对该领域目前研究上的空白和热点,分别对利用冰芯高分辨率和长时间序列记录重建工业革命以来汞的变化历史(特别在青藏高原)、中低纬冰川区汞的雪/气界面过程、雪冰中汞的同位素分析等进行了展望。
康世昌黄杰张强弓
关键词:雪冰山地冰川
1844 AD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环境变化高分辨率冰芯记录被引量:9
2007年
根据珠穆朗玛峰东侧东绒布冰川海拔6450 m处长度为80.36 m的冰芯1886个样品的δ18O与主要离子浓度资料,研究了1844 AD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环境在季节及年际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δ18O与Na+、K+和Cl-相关不明显,与Ca2+、Mg2+、SO42-、NO3-和NH4+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据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把8种主要离子分成5组来研究,它们主要表现为:海盐离子Na+可反映印度夏季风强弱变化;K+和C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印度等南亚地区生物质燃烧量的变化;陆源Ca2+和Mg2+离子表现为春季的峰值和夏季的低值,冬春季高浓度的Ca2+和Mg2+可能主要来自南亚的塔尔沙漠,以及西亚的干燥少雨的高原地区,或更遥远的北非撒哈拉沙漠,同时,青藏高原本身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沙尘源区;NO3-和SO42-离子浓度表现出高频的季节变化特征,存在春季的峰值和夏季的低值,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NO3-和SO42-离子浓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NH4+浓度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大幅度上升可能是世界大战后,社会趋于稳定,南亚地区农业迅速发展而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的结果.
耿志新侯书贵张东启康世昌孙希梅
关键词:冰芯Δ^18O
珠穆朗玛峰绒布冰川消融与产汇流水文特征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分析珠穆朗玛峰峰绒布冰川强消融期6月的日径流资料可知,由于绒布冰川末端冰湖较为发育、冰川面积较大,冰川末端水文站显示白天流量小于晚上流量,冰川储水性较强.最大流量出现时间滞后於最高气温(消融最强)时间9~14h.随着消融强度增大,冰川排水系统发育越来越完善,滞后时间缩短.据2005年定日县气象站无降水日日平均气温资料和同期珠穆朗玛峰绒布河日均径流量,获得气温驱动下绒布河日均径流量表达式;利用1959年珠峰科考时一个水文年中无降水日绒布河日均流量资料和同期定日县气象站日均气温检验该表达式表明,该表达式在利用定日县气象站无降水日日均气温模拟绒布河径流量时表现较好.绒布河的径流可分割成两部分:冰川融水补给和降水补给.根据1959年降水驱动产生的流量,得出降水对河流补给贡献率为19.2%,冰川融水补给率为80.8%.
刘伟刚任贾文秦翔刘景时康世昌崔晓庆王强
关键词:冰川消融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典型多年冻土区汞的分布特征及其对冻土退化的响应
汞被公认为一种全球性污染物.近年来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环境效应受到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重视[1,2].土壤在汞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冻土区汞研究对于丰富认识冰冻圈乃至全球尺度汞的生物...
孙世威康世昌黄杰
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
1998年
扼要回顾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历程、当前国际南极冰川学研究背景和发展趋势,并从南极冰盖雪冰物理特征研究、冰盖气候环境记录的现代过程研究以及冰芯研究等方面总结我国南极冰川学研究取得的成果认为8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南极冰川学研究成果显著,尤其是对南极冰盖气候环境记录的现代过程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
秦大河任贾文康世昌
关键词:冰盖冰川学冻土
青藏高原纳木错流域夏、秋季大气降水中δ^(18)O与水汽来源及温度的关系被引量:24
2007年
根据2005年8~10月在纳木错收集的降水样和相关气象观测,分析该地区降水中δ18O变化特征及其与水汽来源关系,揭示不同水汽来源降水中δ18O与温度之间关系。观测期间水汽来源以西南季风和青藏高原本地气团输送为主。结果表明,纳木错流域夏、秋季节历次降水中δ18O变化主导因素是水汽来源不同。远距离输送夏季风海洋性气团形成的降水1δ8O值较低,而局地大陆性气团降水δ18O较高。对同源的降水事件,气温和δ18O值有一定正相关性,因而可能是次一级的响因素。
徐彦伟康世昌周石硚丛志远迟妍妍张强弓
关键词:Δ^18O水汽来源纳木错青藏高原
西藏纳木错沉积物中单水方解石的发现及成因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单水方解石(CaCO3·H2O)是一种少见的含水碳酸盐矿物,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由于不稳定而很少出现。X射线研究发现,纳木错湖底0~258cm沉积物中存在单水方解石。单水方解石属三方晶系,六方晶胞,a=0.6080nm,c=0.7536nm,z=3。单水方解石的形成经过化学沉积过程,Ca^26先与HCO3^-相结合,然后再与OH^-结合而成CaCO3·H2O,反应进行的条件是生成自由能△G〈0。根据相关公式计算,纳木错表层湖水全年都可以形成单水方解石,纳木错湖水pH=9.4,较高的Mg/Ca摩尔比值(10.03~15.03),咸水(矿化度为1.7g/L)、细菌、绿藻、蓝藻、硅藻和介形类等生物的介入成为通过化学沉积形成单水方解石的直接原因,而碱性环境和低温则是该矿物保存的必要条件。单水方解石出现的时间约为AMS ^14C 2.06cal.ka BP,说明此时纳木错湖水盐度增加,湖水开始咸化。
李明慧朱立平康世昌游庆龙王君波张强弓谢曼平
关键词:湖泊沉积环境意义纳木错青藏高原
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气温和湿度变化特征
珠穆朗玛峰地区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举世无双的高度、脆弱而敏感的环境使其成为气候变化和环境变迁的敏感区。本文根据2007年5月-2008年8月在珠穆朗玛峰北坡地区7个不同海拔高度观测的小时气温和空气湿度资料分析了该地...
杨兴国秦大河张廷军康世昌秦翔
关键词:气温
文献传递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