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筱玲
-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拟古:一种非个人化的抒情策略——以陶渊明《拟古》九首、鲍照《拟古》八首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类不标明确切摹拟对象的拟古诗,陶渊明的《拟古》九首和鲍照《拟古》八首是这类拟古诗的重要代表。陶渊明《拟古》九首在题材、主题、抒写模式上对先行作品多有继承,并且通过时空的推远、角色的虚构、语言和意象上的承袭营造了"似古"的氛围,其浑言"拟古"并非政治上的掩饰,而是体现了将个人经验融入普遍人生境况的努力。鲍照《拟古》八首在"似古"氛围的营造上更为精细、复杂,在语言风格和意象使用上更重"改写"而非承袭,这与南朝诗风巧构形似的变化有关,也与鲍照本人对诗歌"戏剧性"的追求有关。两组《拟古》八首所言之"志"虽有差别,对"往古"的想像也不尽相同,但都表达了诗人超越平庸卑琐现实的渴望,并通过这种"非个人化"的抒情策略完成了某种自我形塑。
- 王玫庄筱玲
- 关键词:拟古非个人化陶渊明
- 贾谊《(服鸟)鸟赋》的一种读法
- 2000年
- 公元前2世纪一个初夏的黄昏,谪居长沙的贾谊看见有只野鸟飞进了自己的屋子。按照当地的说法,这种叫做鵩的鸟飞进房子就意味着主人将要死了,于是贾谊写了一篇《鵩鸟赋》来宽慰自己。
- 庄筱玲
- 关键词:黄昏主人意味读法
- 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初探
- 拟古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兴起的一个文类。本文旨在对拟古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兴盛轨迹作初步勾勒,并探讨拟古诗创作在这一时期诗歌发展进程中的意义。 引言部分概括介绍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状况,简要分析拟古诗的文类...
- 庄筱玲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拟古诗摹拟
- 文献传递
- 抒情场景的重构与抒情角色的重塑——论陆机《拟古诗》对“古诗”的改造
- 2021年
- 陆机《拟古诗》对“古诗”的拟作并非亦步亦趋地学习属文或只是修辞上的踵事增华,而是有其改造“古诗”之“抒情表现”的深刻用心。陆机拟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动作姿态的刻意强调和有步骤的铺写,对“古诗”固有抒情场景重新构设,拉开抒情距离,将抒情从以“人物感知”为中心转向以“情境营造”为中心;通过对抒情角色的重塑,将“古诗”类型化的人物转化为文人自我呈现的媒介,开启对“古诗”的托喻式解读。陆机拟诗正是在与“古诗”的文本对话中凸显了魏晋时代五言诗抒情范式的转化。
- 庄筱玲
- 关键词:陆机《拟古诗》
- 郭璞《游仙诗》的“俗累”
- 2004年
- 郭璞的文学创作在两晋之交的文坛上无疑有着重要的地位。《晋书》本传说他“词赋为中兴之冠”,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篇》中称“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钟嵘的《诗品序》则谓其在“建安风力尽矣”的诗坛上“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而郭璞最著名的作品是他的《游仙诗》。
- 庄筱玲
- 关键词:《游仙诗》艺术风格
- 人生困境的自我救赎——潘岳的“哀情”与“高情”抒写
- 2014年
- 潘岳的诗文通过对逝者的哀悼表达了命运不能自主、人生无法掌控的憾恨感,他对隐逸高情的抒写则建构了一个理想的自我。这两者都是潘岳面对人生困境的自我救赎:在"哀情"的叙写中,人生挫败感被引导、召唤出来,从而得到疏解和清除;在对"高情"的抒写中,人生的价值感得到重新确认,"失败"的自我也被重新建构。两者互为补充,折射出魏晋时代人们对于"情"的自觉。
- 庄筱玲
- 郭璞《游仙诗》的“俗累”
- 郭璞的文学创作在两晋之交的文坛上无疑有着重要的地位。《晋书》本传说他"词赋为中兴之冠",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篇》中称"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钟嵘的《诗品序》则谓其在"建安风力尽矣"的诗坛上"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而郭...
- 庄筱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