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巴华君

作品数:48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会议论文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动脉
  • 16篇动脉瘤
  • 13篇血管
  • 12篇颅内
  • 11篇栓塞
  • 9篇颅内动脉
  • 8篇颅内动脉瘤
  • 8篇脑血
  • 8篇脑血管
  • 8篇出血
  • 7篇颈动脉
  • 6篇蛛网膜
  • 6篇网膜
  • 5篇蛛网膜下
  • 5篇蛛网膜下腔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下腔出血
  • 5篇颅脑
  • 5篇膜下
  • 5篇成形术

机构

  • 37篇温州市第二人...
  • 5篇浙江省温州市...
  • 3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
  • 1篇温州市中心医...

作者

  • 48篇巴华君
  • 36篇孙军
  • 33篇陈献东
  • 31篇陆川
  • 31篇蔡建勇
  • 27篇林建虎
  • 27篇陈茂华
  • 17篇林震旦
  • 16篇何学雄
  • 11篇肖达荣
  • 4篇林群
  • 4篇陆川
  • 3篇李晓微
  • 3篇朱丽娟
  • 2篇王苹
  • 2篇张纯
  • 2篇孙军
  • 2篇陆川
  • 2篇林群
  • 2篇陈献东

传媒

  • 4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华脑血管病...
  • 3篇2009年浙...
  • 3篇2010中国...
  • 2篇2008年浙...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2012’中...
  • 1篇2013浙江...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ngio-seal封堵器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股动脉穿刺点封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102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术后病人,分别进行血管封堵器(VCD组)或人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观察患者的止血时间、平卧时间和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对部分使用Angio-seal封堵器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观察有无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结果 VCD组的止血时间、平卧时间明显缩短,两组的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无差异。结论使用Angio-seal封堵器可以大大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及平卧时间,Angio-seal封堵器在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有更强的适应征。
陈献东孙军巴华君
关键词:脑血管病
颅内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栓塞中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颅内支架在颅内动脉瘤栓塞过程中应用的操控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颅内支架治疗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枚支架均成功释放,所有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获致密栓塞21例,瘤颈残留8例,瘤体显影4例。获脑血管造影随访,共12例,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颅内支架应用于栓塞颅内动脉瘤过程中,操作性好,在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的情况下,提高动脉瘤的治愈率,有效安全性高。
孙军巴华君陆川陈献东陈茂华蔡建勇林建虎林震旦林群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
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血清NSE含量与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颅脑外伤程度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95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NSE含量,结合Glasgow昏迷评分和ADL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GCS≤8...
林建虎巴华君蔡建勇
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探讨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动态血压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价高血压病的治疗效果和预测靶器官损害程度,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研究证实,颈动脉可以作为全身中型动脉的一个窗口,其硬化程度和冠心病、脑动脉及...
巴华君孙军
文献传递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及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总结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经验及体会。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58例颅内动脉瘤性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术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采取腰大池持续引流、尼莫地平经深静脉持续泵人以及升高血压、增加血容量、稀释血液(3H)治疗等综合措施。结果58例患者中术后有8例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13.8%(8/58),主要表现为短暂性偏瘫4例,意识障碍加深2例,短暂性失语2例,经积极治疗,运动功能、意识障碍及语言功能均完全恢复,无植物生存和死亡病例。结论尽早行动脉瘤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术,术后予脑脊液引流、尼莫地平静脉泵入、3H治疗等是治疗和预防动脉瘤性SAH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
巴华君蔡建勇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的自然发生史认识
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大约在2.3%左右.50%以上的动脉瘤在病人死亡时尚未发生过破裂;未破裂动脉瘤每年破裂出血的危险为1.9%.颅内囊性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主要是由于严重的首次出血和早期的再...
孙军陆川陈献东蔡建勇陈茂华巴华君林建虎何学雄林震旦
神经外科病房多药耐药菌感染管理及控制措施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病房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情况并提出护理预防控制措施,保证医疗安全。方法对2009年12月-2011年9月神经外科病房68例多药耐药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68例患者发生多药耐药菌感染共分离71株病原菌,主要来自痰标本,占71.9%,其次为尿标本,占15.5%;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及管理,多药耐药菌感染能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结论加强MDROs感染患者的监测,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及手卫生,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护理措施,对神经外科多药耐药菌感染是行之有效的。
李晓微朱丽娟巴华君
关键词:神经外科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将52例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颅内压、患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GCS评分和综合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何学雄陆川陈献东孙军蔡建勇林震旦陈茂华林建虎巴华君肖达荣
文献传递
颅内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33例中重度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50%).所有患者术前均最终行全颈脑血管造影术(DSA),明确颅内动脉狭窄的部位、性质、程度和侧枝循环的形成情况;同时结合症状、...
孙军林震旦陆川陈茂华巴华君林建虎陈献东蔡建勇何学雄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RHO激酶对脑血管痉挛的调控研究
目的探讨RHO激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及其在脑血管痉挛的调控作用。方法采集35例SAH患者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为入院后第1、3、7、10、14天,RT-PCR方法检测Rho激酶mRNA的表达,采用放免法检...
陈茂华孙军陆川陈献东蔡建勇巴华君林建虎何学雄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RHO激酶内皮素-1脑血管痉挛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