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咬兴

作品数:21 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留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出口
  • 2篇对外贸易
  • 2篇对外直接投资
  • 2篇生产率
  • 2篇生产资料价格
  • 2篇实证
  • 2篇实证分析
  • 2篇贸易政策
  • 2篇进出口
  • 2篇竞争力
  • 2篇汇率
  • 2篇加工贸易
  • 2篇加工贸易政策
  • 2篇价格改革
  • 2篇关税
  • 2篇NET
  • 1篇对外反倾销
  • 1篇对外贸易发展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银行

机构

  • 21篇上海财经大学

作者

  • 21篇岳咬兴
  • 3篇佟大木
  • 2篇王整风
  • 1篇何欢浪
  • 1篇杨迎春
  • 1篇刘玲
  • 1篇李晋
  • 1篇王伟
  • 1篇侯文平
  • 1篇施徐兰
  • 1篇封保伟
  • 1篇俞灵燕
  • 1篇王苍峰
  • 1篇杨晖
  • 1篇范涛
  • 1篇李宏宇

传媒

  • 4篇财经研究
  • 3篇国际贸易
  • 2篇财贸经济
  • 2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世界经济
  • 1篇经济与管理研...
  • 1篇国际贸易问题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国际经贸探索
  • 1篇中国城市金融
  • 1篇国际商务研究
  • 1篇投资研究
  • 1篇中国经贸
  • 1篇财金贸易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2
  • 2篇1991
  • 3篇198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两部门生产率差异的关系——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0
2006年
长期实际汇率主要取决于经济的供给面,即生产率的变化,这一思想体现在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模型中。文章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理论出发选择合适的计量模型,然后以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表示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通过差分回归模型和协整检验来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两部门间生产率差异之间的关系,回归结果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结论。在1980~2004年间,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中国两部门间的生产率差异变化趋势基本相符: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人民币趋向于贬值;而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幅度大时,人民币实际汇率趋向于升值。
王苍峰岳咬兴
关键词:实际汇率
证券经营机构应向投资银行发展
1997年
证券经营机构应向投资银行发展投资银行最早发端于欧洲。经过近二百年的发展,投资银行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三种模式:一是美国严格分业管理模式。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严格分离,但近年来又有相互融合的迹象和趋势。二是欧洲模式。投资银行业务与商业银行业务间存在...
岳咬兴王国卫
关键词:证券经营机构投资银行银行
能源相对价格、技术进步与出口规模增长被引量:6
2010年
现存文献已经证明中国的能源消费对中国出口贸易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对能源价格对出口影响研究的并不多,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了中国的能源价格和出口量之间为什么同方向变化。分析表明,中国的能源价格是通过技术进步和国内外能源价格差来影响中国出口量变化的,实证结果也证实了理论分析的结论。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出口量的长期影响为正,而国内外能源的相对价格对出口量的影响为负。
杨迎春岳咬兴
关键词:出口量全要素生产率
效益 结构 规模——论对外贸易发展的适度性
1987年
从对外贸易的效益,结构和规模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适度性。
岳咬兴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进出口商品结构特征
基于经济波动视角的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文章利用ABRR模型研究了汇率制度选择与经济波动的关系。首先将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性和价格冲击引入ABRR基本模型。理论分析的结果表明,汇率制度的选择对经济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及引起汇率波动的冲击源性质。同时,金融发展水平的内生性使得浮动汇率制更可能有利于经济稳定;价格冲击的引入使得固定汇率制更可能有利于经济稳定。在此基础上,运用我国的相关经济数据对基本模型及扩展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比较。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扩展模型更好地解释了我国的经济现实。
佟大木岳咬兴
关键词:汇率制度经济波动金融发展水平
制度环境与中国对亚洲直接投资区位分布被引量:49
2014年
自2003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其中,亚洲作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聚集地,截至2011年末,该地区投资存量已占总量的七成以上,其境外企业覆盖也为各洲最高。区位选择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战略决策,国内外近年来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问题已从最初的传统经济因素转向制度性因素。本文基于2003-2011中国对亚洲26个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直接投资数据,通过制度环境因素与不同动机FDI的交互作用,发现:(1)两国制度环境差距较东道国制度环境的作用更加重要;(2)中国FDI总体偏向于与自身制度环境差距较大且制度环境较差的国家或地区,但与自身制度环境差距较小的国家更加吸引中国的市场规模和效率(主要是融资便利)寻求型FDI;(3)资源寻求型FDI并无明显制度环境的倾向。本文最后提出促进"南南"投资的相关建议。
岳咬兴范涛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促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
2008年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要想真正的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效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都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目前要解决好的就是尽快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这是目前实现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封保伟岳咬兴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农民工
策略性环境政策:环境税和减排补贴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3
2009年
文章把战略性贸易政策模型扩展到环境领域,策略性环境政策认为政府有动机通过降低环境标准补贴出口企业,以达到利润转移的目的。文章分析了策略性环境政策中比较受忽视的一部分——环境技术补贴,本国政府结合使用环境税和减排补贴,我们验证了政府使用策略性环境政策的动机,得到了最优的污染排放税率,认为虽然环境政策仍旧不能消除生产带来的环境损害,但是环境技术补贴提高了本国的环境标准,企业会更少地遇到绿色壁垒报复。
何欢浪岳咬兴
关键词:环境标准环境税
香港后过渡时期对外贸易发展趋势
1992年
贸易历来是香港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也是香港经济中最为活跃的部门。自1980至1990年,香港的商品贸易总额从近2100亿美元,迅速上升至12824多亿港元,1991年在全球贸易列强中名列第10位。香港的贸易能量很大,对整体经济的稳定和繁荣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香港进入回归中国的后过渡时期,贸易动向对于未来香港经济的顺利过渡,及维持1997年以后的经济继续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岳咬兴
关键词:对外贸易
技术贸易策略剖析
1991年
技术的跨国界流动在当前世界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地利用技术贸易促进一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无论是对于技术输出为主的国家还是输入为主的国家,策略的选择无疑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岳咬兴
关键词:技术贸易国际贸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