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爱霞
- 作品数:32 被引量:213H指数:7
- 供职机构: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中国全球基金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甘肃省2013-2018年梅毒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被引量:19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13-2018年甘肃省梅毒流行特征及空间聚集性,为甘肃省梅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3-2018年甘肃省报告的梅毒病例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三间分析”,并采用GeoDa空间统计软件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2013-2018年甘肃省报告梅毒病例29519例,其中Ⅰ期梅毒3378例(11.44%),Ⅱ期梅毒1262例(4.28%),Ⅲ期梅毒75例(0.25%),胎传梅毒271例(0.92%),隐性梅毒24533例(83.11%)。报告发病率由2013年的13.98/10万上升至2018年的25.63/10万。男女性别比为0.87∶1。梅毒报告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6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达35.00/10万以上。每年度报告病例中职业为农民的病例数均占总报告数的50%以上。2013-2018年甘肃省梅毒病例呈明显空间聚集性分布,2013-2018年全局自相关系数Moran's I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局部自相关检验结果显示,2014-2018年全省热点区域均集中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4个县/市(合作市、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冷点区域主要分布在陇南市、定西市、平凉市等市(州)的22个县(区)。结论2013-2018年甘肃省梅毒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告病例以隐性感染为主。报告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60岁以上老年人群病例数持续增加,职业以农民为主,空间聚集性分布以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地区为主。
- 赵亚栋王晓蕊屠爱霞王斌余爱玲
- 关键词:梅毒流行病学空间自相关地理信息系统
- 甘肃省2004-2018年丙型肝炎流行特征被引量:26
- 2019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8年甘肃省丙型肝炎报告病例资料,采用Excel2010、SPSS19.0及ArcGIS10.5软件进行资料整理与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8年甘肃省累计报告丙型肝炎病例数为102802例,其中死亡42例,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12.39/10万上升到2018年的33.92/10万(χ^2=9849.90,P<0.001)。报告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χ^2=26784.53,P<0.001),≥8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最高(94.09/10万),≥50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超过50.00/10万。报告病例中农民所占比例逐年上升,2018年农民所占的构成比达67.31%。14个市(自治州)报告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累计报告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市(自治州)是武威市(1098.42/10万),张掖市(1077.69/10万)和兰州市(692.55/10万)。结论甘肃省丙肝报告疫情仍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重点人群和地区疫情监测,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识。
- 赵亚栋屠爱霞王晓蕊王斌
- 关键词:丙型肝炎
- 甘肃省艾滋病报告病例死亡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对甘肃省艾滋病(AIDS)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1993年1月至2013年4月报告的甘肃省308例死亡病例的生存时间、CD4+T淋巴细胞数、样本来源及死因等信息进行分析,从而为制定AIDS扩大检测以及其他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308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确诊距死亡时间在半月内的97例(31.49%),在1年内的233例(75.65%);确诊后首次随访,接收CD4+T淋巴细胞检测的患者占35.06%(108例),其均值为125.64个/μl;治疗持续时间中位数为37d(1d^3.4年),治疗时CD4+T细胞的平均值为58.12个/μl;有CD4+T细胞检测结果者(108例)中直接判定为艾滋病者87例(80.56%);主要死因为艾滋病者140例(45.45%),其他死因中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者30例(9.74%),居首位。甘肃省晚期HIV/AIDS患者病死率很高,医务人员应主动对就诊者进行HIV检测咨询,提高对AIDS的诊疗水平。做到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一项重要策略。
- 王斌余爱玲杨明宇屠爱霞孟蕾
- 关键词:艾滋病
- 甘肃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调查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青年学生HIV/AIDS艾滋病特点、知识知晓情况及相关行为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8年甘肃省报告的188例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的信息和3个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16 858名学生的监测资料,分析艾滋病疫情特点、相关知识水平、行为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青年学生HIV/AIDS与校外青年病例相比,青年学生HIV/AIDS的小年龄组所占比例更大(χ^2=22.020,P<0.05)、男性比例明显多于女性(P<0.05),大专以上高学历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学历者(χ^2=168.693,P<0.05)、未婚多于其他婚姻状况者(χ^2=26.160,P<0.05),而且同性传播比例明显高于全部病例同性传播比例(χ^2=24.328,P<0.05);哨点结果显示,在校学生的卫生健康知识仍停留在直观感性的认识层次上;有7.9%承认发生过性行为;发生过性行为的男生中,3.2%最近一年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最近一次同性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比例为50%;最近一年同性性行为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20%;61.9%最近一年接受过艾滋病宣传服务。结论甘肃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现状需引起高度重视,应强化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艾滋病抗体筛查的便利可及性,落实关怀措施,引导参与,减少艾滋病传播。
- 王斌屠爱霞余爱玲李健赵亚栋王晓蕊李莉
- 关键词: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性行为
- 甘肃省梅毒流行时空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 分析甘肃省梅毒流行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甘肃省梅毒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ArcGIS 10.7软件绘制年甘肃省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疫情分布图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自相关分析,使用SaTScan 10.0.2软件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结果 全局自相关结果显示,2005—2021年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Moran′s I指数均>0,Z>1.96,P值<0.0001,呈空间聚集性分布;局部自相关结果显示,甘肃省有1个空间相近的高-高聚集区域,2个空间相近的低-低聚集区域;热点分析显示,甘肃省梅毒疫情存在9个负热点区域和2个正热点区域。时空扫描分析探测到2高聚集区域,主要集中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结论 甘肃省梅毒在空间上具有地域差异性,甘南藏族自治州高-高聚集区域持续存在,应根据时空特征制定针对性防控策略。
- 李莉屠爱霞梁启军杨建军杨小强刘慧慧
- 关键词:梅毒空间自相关
- 兰州市大学生艾滋病检测意愿影响因素预测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决策树模型分析预测兰州市大学生艾滋病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使用便利抽样对兰州市8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线上匿名问卷调查,发放问卷5846份,回收有效问卷5276份,有效问卷率90.25%。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生的愿检率高于女生(χ^(2)=5.16,P=0.023),受教育率低于女生(χ^(2)=27.85,P<0.001);本省大学生的愿检率高于外省及外籍的大学生(χ^(2)=11.77,P=0.001),受教育率低于外省及外籍的大学生(χ^(2)=18.30,P<0.001);研究生年级的大学生愿检率最高(χ^(2)=26.42,P<0.001),三年级大学生的受教育率最高(χ^(2)=148.93,P<0.001);医学类高校的大学生愿检率高于非医学类高校的大学生(χ^(2)=67.48,P<0.001),受教育率也高于非医学类高校的大学生(χ^(2)=225.61,P<0.001);接受过艾滋病教育的大学生愿检率高于未接受过的大学生(χ^(2)=123.79,P<0.001);未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愿检率高于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χ^(2)=3.37,P=0.066);知晓艾滋病基本知识的大学生愿检率高于不知晓的大学生(χ^(2)=128.02,P<0.001),受教育率也高于不知晓的大学生(χ^(2)=888.95,P<0.001)。决策树模型预测结果显示:艾滋病知晓情况、户籍、年级是大学生艾滋病检测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决策树模型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决策树模型的准确率为91.51%,精确度为91.63%,敏感度为99.83%,F1值为0.99,预测效果优秀。结论应加强对低年级、不知晓艾滋病知识、外省及外籍大学生群体的艾滋病检测,同时也应加强艾滋病检测在大学生中的推广应用,及时发现艾滋病感染者。
- 李莉孙钟铭李健屠爱霞
- 关键词:艾滋病大学生决策树模型
- 甘肃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能力验证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了解并掌握甘肃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艾滋病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能力现状,分析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以确保检测结果,特别是日常样品检测的正确性。方法对全省截至2018年底已获批准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能力验证(简称PT)考核,每个实验室发放一套5份盲样,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检测、上传各项原始记录;评判各实验室考核结果,并以文件形式通知各实验室成绩。结果2个单位实验室因搬迁未参加考核,2019年甘肃省实际参加考核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305个,合格292个、合格率95.74%,其中得分100分99个、占32.46%,95~99分134个(43.93%),85~94分(含85分)59个(19.34%),84分及以下(不合格)13个(4.26%)。结论总体上甘肃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仅有1个实验室1份盲样错误,但在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今后应加强相关内容的考核、培训和督导,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 石林乔瑞娟许亚宁屠爱霞白莉王炳涛张林才林诗媛
- 关键词:艾滋病
- 甘肃省部分地区2020-2021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治前耐药及分子传播网络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甘肃省部分地区新报告HIV/AIDS患者分子传播网络特征,为精准干预相关人群中HIV-1传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反转录和巢式PCR扩增样本pol区基因并测序,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亚型,通过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软件工具分析耐药突变位点,Hyphy和Cytoscape 3.9.1软件生成分子网络,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入网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收集甘肃省部分地区2020-2021年新报告病例血浆样本331份,成功获得pol区基因序列303条,共发现11种亚型和流行重组型,主要为CRF07_BC(58.1%)、CRF01_AE(21.1%)、B(6.9%)和CRF55_01B(5.3%)。治疗前耐药率为4.0%,NNRTI类耐药率最高为3.3%,主要耐药位点是K103 N/S(1.7%)。分子网络最适基因距离为1.2%,在此基因距离时共形成33个分子簇,91条序列入网,入网率为30.0%。对进入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RF07_BC(与CRF01_AE相比)、河西地区(与陇东南地区相比)更容易进入网络。结论甘肃省部分地区新报告HIV/AIDS患者治疗前耐药率仍处低水平。HIV-1分子传播簇内的毒株呈现地区聚集性,应加强性伴追踪和针对性干预,有效遏制艾滋病的传播。
- 乔瑞娟张林才冯毅屠爱霞王晓蕊石林蔺续霞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耐药
- 甘肃省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接受高效联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HARRT)艾滋病患才(HIV/AIDS)的生存质量,为提高随访管理,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现住址为正在接受HAART治疗332例HIV/AIDS一般人口学信息,采用MOS-HIV量表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生存质量评价,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均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HAART治疗HIV/AIDS总体健康感、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最终评分地区间存在差异(F=10.760,P<0.0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者的总体健康感、生理健康评分较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高(t=2.642,P<0.01);HIV期总体健康感高于艾滋病期(t=2.601,P<0.05),CD4水平大于350个/mm^3者总体健康感、心理健康最终评分均较少于350个/mm^3者高(FGH=4.974,P<0.01,FMHS=4.739,P<0.01)。结论HAART治疗患者的生存质量普遍较低,应提高HIV/AIDS随访管理质量、心理疏导以及救助及关怀措施落实,可提高HIV/AIDS生存质量。
- 王斌苟伟斌李彬余爱玲李莉屠爱霞
-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 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梅毒、丙型肝炎及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了解甘肃省少数民族地区梅毒(TP)、丙型肝炎(HCV)和艾滋病(HIV)感染现况。方法 2017年8月和2018年9月,在甘肃省5个市(县)18~59岁人群中随机抽取1 40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TP,HCV和HIV抗体,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1 408名受检者中,检出TP抗体阳性65份、阳性率4.62%,HCV抗体阳性7份、阳性率0.50%,HIV抗体阳性1份、阳性率0.07%;其中TP双阳性45份、TP单阳性28份,分别占TP-ELISA阳性的61.64%和38.36%,不同性别人群TP(χ^2=0.255),HCV(χ^2=0.006)和HIV(χ^2=1.412)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HCV(χ^2=0.176)和HIV(χ^2=6.475)抗体阳性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TP抗体阳性率藏族高于汉族(χ^2=4.622,P<0.05),不同市(县)TP(χ^2=49.061),HCV(χ^2=3.492)和HIV(χ^2=3.696)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肃少数民族地区藏族人群TP抗体阳性率较高,HCV和HIV均有检出,针对该人群应制定有效的梅毒预防知识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及规范治疗措施,同时开展丙型肝炎和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减少其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
- 许亚宁乔瑞娟屠爱霞王炳涛白莉林诗媛王晓蕊赵亚栋余爱玲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