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培中

作品数:537 被引量:1,57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张家口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6篇期刊文章
  • 12篇科技成果
  • 5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53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4篇肿瘤
  • 97篇蛋白
  • 83篇细胞
  • 79篇胆囊
  • 77篇腹腔
  • 73篇腹腔镜
  • 70篇手术
  • 69篇免疫
  • 66篇癌组织
  • 63篇腺癌
  • 62篇肠癌
  • 60篇基因
  • 58篇直肠
  • 57篇切除
  • 57篇组织化学
  • 57篇免疫组织
  • 56篇免疫组织化学
  • 56篇抗原
  • 51篇甲状腺
  • 49篇腺肿瘤

机构

  • 438篇解放军第25...
  • 8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7篇第二军医大学
  • 35篇河北北方学院
  • 20篇张家口医学院
  • 17篇河北北方学院...
  • 15篇内蒙古自治区...
  • 11篇解放军第二五...
  • 11篇解放军251...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承德医学院
  • 4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537篇尚培中
  • 232篇谷化平
  • 117篇苗建军
  • 85篇李晓武
  • 79篇贾国洪
  • 56篇李永庆
  • 42篇南润玲
  • 41篇王金
  • 37篇朱习琴
  • 37篇张金江
  • 35篇刘景章
  • 31篇张伟
  • 29篇周翠玲
  • 28篇苏红
  • 26篇倪灿荣
  • 23篇周凤桐
  • 23篇王铁山
  • 21篇孙印臣
  • 21篇李伟
  • 20篇刘冰

传媒

  • 43篇河北北方学院...
  • 36篇中国现代普通...
  • 30篇解放军医药杂...
  • 28篇人民军医
  • 22篇中华普外科手...
  • 18篇中国普外基础...
  • 17篇中华普通外科...
  • 13篇腹腔镜外科杂...
  • 1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2篇华北国防医药
  • 10篇中国微创外科...
  • 9篇中国肿瘤临床...
  • 9篇临床外科杂志
  • 9篇河北北方学院...
  • 8篇临床误诊误治
  • 8篇中国医师杂志
  • 8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世界华人消化...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6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2篇2024
  • 9篇2023
  • 14篇2022
  • 6篇2021
  • 11篇2020
  • 28篇2019
  • 21篇2018
  • 16篇2017
  • 15篇2016
  • 18篇2015
  • 15篇2014
  • 23篇2013
  • 24篇2012
  • 22篇2011
  • 18篇2010
  • 19篇2009
  • 23篇2008
  • 20篇2007
  • 21篇2006
  • 18篇2005
5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纳米炭示踪对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中纳米炭混悬注射液淋巴示踪对淋巴结清扫及甲状旁腺保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251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收治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资料,将40例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的患者作为研究组,40例常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淋巴结检出数目及甲状旁腺的损伤情况。结果(1)淋巴结总数:研究组438枚,平均(9.4±2.3)枚/例;对照组332枚,平均(5.7±1.7)枚/例;(2)微淋巴结检出数:研究组102枚,平均(3.3±2.3)枚/例,对照组40枚,平均(1.5±1.1)枚/例;(3)转移淋巴结数:研究组290枚,平均(7.2±2.6)枚/例;对照组155枚,平均(3.8±1.7)枚/例;上述三组数据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9、4.89、13.28,P=0.01、0.02、0.00);(4)术后病理标本中甲状旁腺组织检出率:研究组为5.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4,P=0.00)。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根治术中通过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对颈部淋巴通路进行标记及定位,可有效提高淋巴结的检获数,增强手术的精准性和彻底性。同时,通过其负显影作用有助于减少甲状旁腺损伤。
南润玲尚培中王金张克俭王铁山聂阿娜李艳艳张伟胡玮
关键词:甲状旁腺
老年大肠癌中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生存素(survivin)和P53蛋白联合表达与老年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老年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蛋白表达。结果:90例老年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6%(59/90)和57.8%(52/90)。survivin和P53表达与老年大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P53表达与老年大肠癌组织类型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和P53表达与老年大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老年大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谷化平尚培中周翠玲
关键词:大肠肿瘤SURVIVIN蛋白P53蛋白
细胞粘附分子CD15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5
1998年
目的与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细胞粘附分子CD15在45例原发性胆囊腺癌、17例胆囊腺瘤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CD15在胆囊癌中的阳性率为对.1%,显著高于胆囊良性病变(P<0.01)。CD15的表达与胆囊癌的分化程度和转移状况相关。结果提示,CD15可能在脸羹癌的发生发展、分化、增殖和转移能力上起着重要作用。检测CD15的表达状况,可作为判断胆囊癌的分化程度、转移和预测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谷化平胡海霞尚培中
关键词:胆囊肿瘤细胞粘附分子CD15肿瘤转移
乳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1
2012年
本研究欲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抗体表达水平,以探讨其在乳腺癌诊疗、预后判断及病情监测方面的意义。
韩桂兰李伟尚培中张华东
关键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抗体表达病情监测预后判断
尼古丁对小鼠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
2015年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尼古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影响.方法 经腹腔给SAP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和0.1、0.2、0.3 mg/kg 3种不同剂量的尼古丁各0.2 ml,观察各组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和脾脏中各树突状细胞(DCs)亚群的分化比例变化以及对SAP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3 mg/kg尼古丁可显著降低SAP死亡率(P<0.05),另外,尼古丁可增加小鼠脾脏中调节性DCs的比例(P<0.05),还可以降低SAP体内炎性反应.结论 尼古丁通过增加调节性DCs比例,从而降低SAP体内炎性反应以及死亡率,对SAP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崔广宾李晓武苗建军王金王桂岭尚培中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尼古丁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
P53和Sialyl Lewis-X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的关系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P53和唾液酸化路易斯- X(SLeX)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催化信号放大(CSA)方法,对46例PTC、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NG)、20例慢性淋巴细胞甲状腺炎(CLT)和15例正常甲状腺组织(NT)进行了 P53 和 SLeX基因蛋白检测。结果 在 PTC中,P53 和 SLeX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5.2%(30/46)和69.6%(32/46),显著高于 NG、CLT和 NT(P<0.05);P53 和 SLeX表达阳性与PTC的侵袭、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P53 和 SLeX阳性表达与 PT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检测 P53 和SLeX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谷化平李德炳张正猛尚培中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肿瘤基因表达调控
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治疗胆总管结石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CHFP20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施行胆管探查取石术76例,其中直接置入胆道镜36例;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置入胆道镜40例。结果①直接置入胆道镜者,取石后闭合胆囊管残端29例,置放胆囊管导管7例。取净结石34例,残留结石2例,术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肝胰壶腹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成功;②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置入胆道镜者,取净结石37例,推入十二指肠2例,胆管切口出血中转开腹1例。一期缝合不放置引流管12例,术后胆漏1例,引流1周愈合;应用胆囊管导管预防胆漏27例,术后7~24天拨管出院。随访1个月~2年无异常。结论LC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入路施行胆管探查取石,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是目前较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对胆囊管细小者,在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可扩大手术适应证。选择性放置胆囊管导管,有利于引流感染性胆汁,减轻胆道压力及胆管壁水肿,保障切开的胆囊管及胆总管顺利愈合。
尚培中贾国洪崔丽李永庆苗建军李晓武朱习琴李霞
关键词:胆囊结石病纤维胆道镜检查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胰腺切除与胰腺外伤手术胰漏的诊断及防治措施被引量:3
2009年
尚培中李永庆张金江
关键词:胰腺切除胰腺损伤胰漏
前列腺素E_1对大鼠肝热缺血再灌注期微循环的影响
2001年
目的 研究肝热缺血再灌注(I/R)期微循环变化及前列腺素E1(PGE1)对肝微循环的保护作用,并探讨门静脉途径给药改善肝微循环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Misra法建立肝原位热I/R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活体观察模型复制前、后,再灌注前、后以及经门静脉给药后肝中央静脉的管径、血流变化、肝窦开放数,并进行血清生化检测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①肝热缺血恢复再灌注后肝中央静脉直径较复制模型前明显变窄(P<0.05),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5),肝窦开放数明显变少(P<0.01),肝窦血流速度明显减慢(P<0.01);②热I/R期用药后肝中央静脉管径较用药前明显增宽(P<0.05),肝中央静脉血流速度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快(P<0.05),肝窦开放数、血流速度、扩张程度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③血清生化指标实验组好于对照组(P<0.05);④病理检查:实验组肝窦扩张、肝窦开放数好于对照组,肝细胞浊肿变性或坏死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①肝脏热I/R期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和再灌注损伤;②PGE1能有效地改善肝热I/R期的微循环障碍,保护肝微循环,减轻肝组织再灌注损伤;③活体再灌注期经门静脉途经给药对改善肝微循环效果确切、可行。
吕振海尚培中顾万清
关键词:前列地尔微循环缺血再灌注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治疗胆总管结石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治疗胆总管并发结石的可行性。方法对187例患者,术中应用CB30L超细胆道镜确诊183例,胆道造影确诊4例,均再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应用P20胆道镜实施胆管探查取石术。结果经汇合处切开胆总管侧壁成功取出结石179例(95.7%),改行切开胆总管前壁取石8例(4.3%)。一期直接缝合85例,其中胆漏11例,均一周内愈合。放置胆囊管导管74例,胆漏6例,3-5d停止。放置T形管20例,胆漏2例,3d停止。改行前壁取石的患者成功5例,中转开腹3例。术后残留结石3例,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2例,经T形管窦道取石1例。随访185例患者,时间3个月-3年,未见胆管狭窄。结论采用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处切开入路治疗胆总管并发结石,创伤小,恢复快。
尚培中李晓武贾国洪李永庆苗建军南润玲刘伟
关键词:内窥镜检查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共5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