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晓明

作品数:32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基因
  • 8篇颗粒物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大气颗粒
  • 6篇大气颗粒物
  • 5篇污染
  • 4篇叶酸
  • 4篇综合征
  • 4篇腭裂
  • 4篇非综合征型
  • 4篇非综合征型唇...
  • 4篇唇腭裂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仁油
  • 3篇阻塞性
  • 3篇细颗粒
  • 3篇细颗粒物
  • 3篇先天

机构

  • 32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宋晓明
  • 12篇李勇
  • 9篇朱文丽
  • 9篇黄薇
  • 7篇徐洪兵
  • 6篇赵茜
  • 6篇陈婕
  • 5篇王军波
  • 5篇王童
  • 5篇李书琴
  • 4篇汪云
  • 4篇郭新彪
  • 4篇张怡
  • 3篇魏雪涛
  • 3篇扈学俸
  • 3篇贺蓓
  • 3篇郭晋臻
  • 3篇李永进
  • 3篇刘贝贝
  • 2篇柳鹏

传媒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卫生研究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环境教育
  • 1篇中国食物与营...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科技导报
  • 1篇癌变.畸变....
  • 1篇国外医学(医...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预防医学
  • 1篇第四届国家环...
  • 1篇营养与食品—...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 6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通来源大气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呼吸道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研究短期暴露于交通来源的大气污染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呼吸道氧化应激及炎性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组研究设计,筛选45名居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附近交通繁忙社区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11月5日至2015年5月26日期间进行了2次临床随访,采集呼出气冷凝液并测量其中呼吸道氧化应激物(硝酸盐加亚硝酸盐、8-异前列腺素)及炎性指标(白介素-8、呼出气冷凝液pH值);收集同时期该区域的环境大气污染物水平和气象资料,利用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其中交通来源污染物与COPD患者呼吸道氧化应激及炎症水平的关系。结果第1次随访时,环境中PM2.5、黑炭、NO2、动力学直径小于100BE的颗粒物数浓度(PNC100)、粒径在100—200nm以及大气颗粒数浓度(PNC100-200)分别为(156.5±117.7)μg/m3、(10.7±0.7)μg/m3、(165.9±66.0)μg/m3、(397521±96712)以及(79421±44090)个/m3;第2次随访时分别为(67.9±29.6)μg/m3、(3.4±1.3)μg/m3、(126.1±10.9)μg/m3、(295682±39430)以及(24693±12369)个/m3,两次随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0、4.42、2.61、4.02、5.12,P值分别为0.005、〈0.001、0.016、〈0.001、〈0.001)。PNC100-200与COPD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硝酸盐加亚硝酸盐浓度水平呈正相关,PNC100-200每升高四分位间距浓度,患者硝酸盐加亚硝酸盐浓度升高65%(95%CI:8%~152%)。PM2.5、黑炭和PNC100-200每升高四分位间距浓度,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自介素-8浓度分别升高0.17ng/ml(95%C1:0.02~0.33)、0.12ng/ml(95%Cl:0.01~0.24)和0.13ng/ml(95%Cl:0.02~0.24)。臭氧每升高四分位间距浓度,患者呼出气冷凝液的pH值降低0.24(95%CI:0.05~0.42)。结论交通来源大气污染暴露可加重COPD患者呼�
陈婕赵茜刘贝贝王娟徐洪兵张怡宋晓明贺蓓黄薇
关键词:氧化应激
不同粒径和大气颗粒物对成年人心律失常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评估不同粒径和大气颗粒物对成年人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对73名健康成年人于2014年11月―2016年1月进行4次临床调查,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仪记录心律失常逐时发生次数;测定血清中炎性标志物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soluble IL-1 receptor antagonist, sIL-1RA)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β, MIP-1β)水平;监测同期细颗粒物(fine particles matter, PM_(2.5))、空气动力学直径5.6~560.0 nm不同粒径段颗粒物浓度,以及开展不同粒径尺度颗粒物的源解析。利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分析大气颗粒物对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累积暴露1 d的超细颗粒物与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PVC)、成对室性早搏(ventricular couplets, VC)、室上性期前收缩(supra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 SVPB)、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超细颗粒物每升高IQR浓度的RR值分别为1.89(95%CI:1.27~2.51)、2.23(95%CI:1.45~3.00)、1.44(95%CI:1.12~1.77)和2.63(95%CI:1.42~3.83)。汽油车排放、老化机动车来源的颗粒物与心律失常发生也呈正相关。分层分析显示,颗粒物致心律失常效应在可溶性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水平高的研究对象中更强。结论 大气颗粒物特别是其中的交通相关来源的颗粒物可增加成年人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且在全身炎症水平较高者中效应更明显。
徐洪兵刘凌燕王洋何兴侯易铁慈朱雨桐刘胜聪陈婕关新朋王童张怡吴荣山赵茜宋晓明李建平黄薇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超细颗粒物心律失常源解析
广州市氧化性污染物与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交互作用被引量:6
2021年
[背景]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及极端天气现象日益严重,但二者对人群心脑血管健康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究大气氧化性污染物和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广州市逐日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浓度)、气象因素以及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个案数据。采用基于泊松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氧化性污染物和气温与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采用双变量响应面模型和分层法对大气氧化性污染物与气温对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的交互作用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广州市大气臭氧(O_(3))、空气氧化性指标(O_(x))和二氧化氮(NO_(2))每日平均浓度分别为60.3、50.9和32.5μg·m^(−3),每日平均气温为22.3℃,冠心病和脑卒中每日平均死亡人数分别为20人和15人。O_(3)、O_(x)和NO_(2)浓度每升高10μg·m^(−3),O_(3)、O_(x)和NO_(2)对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风险在累积滞后2~5 d时达到最大:居民冠心病死亡超额风险(ER)最大值分别为1.26%(95%CI:0.79%~1.74%)、1.61%(95%CI:0.99%~2.23%)和1.33%(95%CI:0.59%~2.07%),脑卒中死亡ER最大值分别为1.56%(95%CI:1.04%~2.09%)、2.30%(95%CI:1.60%~3.01%)和2.93%(95%CI:2.07%~3.79%)。气温与冠心病和脑卒中死亡风险的暴露-反应关系呈反“J”型分布,最适气温分别为25.7℃和27.3℃。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高温与高浓度O_(3)和O_(x)对冠心病死亡风险存在协同放大作用,交互作用相对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103(95%CI:0.028~0.178)和0.079(95%CI:0.004~0.154),未发现低温与大气氧化性污染物对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结论]大气氧化性污染物暴露可引起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升高,且高温与其存在协同作用。
谢昀霏宋晓明方嘉堃王童徐洪兵朱雨桐王雪梅张庆红黄薇
关键词:气温
我国部分地区环境健康教育现状及其需求调查被引量:2
2008年
2007年下半年启动的《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明确规定,到2015年要完善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和风险预测、预警工作,实现环境污染突发公共事件的多部门协同应急处置;基本实现社会各方面参与环境与健康工作的良好局面。应《国家环境与健康行动计划》要求,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委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对我国部分地区环境与健康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本刊就此次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和结果公布如下。
宋晓明郭新彪
关键词:环境健康教育现状突发公共事件风险评估预警工作
CBS基因变异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探讨核心家庭胱硫脒β-合酶(CBS)基因变异与子代发生先天性心脏病(CHDs)的关系。方法选择辽宁省234名CHDs患者(男116人,女118人)及其生物学父母作为病例组;选取同地区无出生缺陷病史及家族史的136名正常人(男78人,女58人)及其生物学父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血样,提取血凝块DNA,分别以PCR和PCR-ARMS方法检测CBS基因844ins68和G919A位点基因型;对部分家庭的母亲和子代以荧光免疫偏振法检测血清tHcy水平。结果各组人群CBS基因844ins68和G919A位点基因型分布已达到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CBS 844ins68位点分析表明,与纯合野生型(DD)相比,母亲、父亲、子代杂合子(DI)的比值比[ORs(95%CI)]值分别为14.19(2.21,591.52)、4.37(1.24,23.47)和4.77(1.38,25.37)。CBS基因G919A位点分析表明,与GG基因型相比,杂合子GA和纯合子AA的ORs(95%CI)值分别为0.45(0.23,0.87)和0.34(0.11,1.01);母亲GA、父亲GA和AA基因型携带者其子代罹患先心病的危险性均明显降低,ORs(95%CI)值分别为0.44(0.23,0.84)、0.54(0.29,1.00)和0.24(0.08,0.71)。基因型联合分析表明,与无危险等位基因的基因型组合(0组)相比,母亲、父亲、子代携带2个危险等位基因者(组2)的ORs(95%CI)值分别为4.32(1.07,20.66)、3.43(0.88,13.71)和8.62(1.69,82.72),且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组别血清tHcy水平比较表明,病理组与对照组tHcy水平无明显差异,CBS不同基因型间tHcy水平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CBS基因844ins68位点杂合子(DI)以及G919A位点突变等位基因(A)与先心病高危险性有关,但对血清tHcy水平无明显影响。
朱文丽宋晓明李孟忆刀京晶李书琴李勇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胱硫醚Β-合酶同型半胱氨酸基因变异
大气颗粒物及多环芳烃暴露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全身性氧化应激水平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研究环境大气颗粒物及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暴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全身性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招募45名居住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半径5 km范围内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组研究方法,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5月对研究对象进行两次临床随访。通过肺功能检查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即FEV1%预计值),用于评估COP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收集患者尿样,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尿样中的全身性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deoxyguanosine,8-OHd G)水平,同时,通过本课题组于校园内自行建立的空气污染监测站点连续收集研究期间该区域的环境大气污染物浓度以获得人群污染物暴露水平。利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别通过单污染物模型、双污染物模型和分层分析来研究大气污染物对COPD患者尿样中MDA和8-OHd G水平的影响。结果:滞后2 d(lag2)的超细颗粒物(ultrafine particles,UFP)和PAHs浓度与尿样中MD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UFP和PAHs每升高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浓度,MDA浓度分别升高28%(95%CI:4%~57%)和36%(95%CI:4%~77%),控制黑碳(black carbon,BC)的影响后,UFP和PAHs与MDA的关联强度略有升高。以COPD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多数污染物在疾病程度较轻的COPD患者中具有更强的氧化应激效应。在FEV1%预计值≥50%的COPD患者中发现,UFP每升高IQR浓度,尿样中MDA浓度升高98%(95%CI:38%~186%),BC、UFP和PAHs每升高IQR浓度,尿样中8-OHd G浓度分别升高87%(95%CI:32%~166%)、69%(95%CI:24%~130%)和156%(95%CI:66%~294%)。本研究未观察到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_(2.5))与尿样中氧化应激指标的显著关联。结
张怡宋晓明赵茜王童李丽娟陈婕徐洪兵刘贝贝孙晓燕贺蓓黄薇
关键词:颗粒物多环芳烃氧化应激
铁强化物中铁在人体吸收及维生素A、C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为测定还原铁强化玉米片中铁的吸收以及维生素 A和维生素 C对改善铁吸收的作用 ,研究了 87名受试对象摄入由谷物、牛奶和糖组成的四餐食物 ,食物中添加了铁、不同浓度的维生素 A和维生素 C。采用放射性铁标记的方法 ,通过检测、计算受试对象血液中放射性铁化合物的量 ,以确定铁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 ,在食物中同时添加维生素 A和维生素 C两种维生素时 ,铁吸收率明显增加了 3.6倍 ;体外溶解性试验显示 ,在 p H为 6时比 p H为 2时 ,维生素 A和维生素 C有促进氯化铁、电解质铁和还原铁溶解的重要作用 ;在即食谷物中添加维生素 A和维生素 C,能显著改善铁的吸收 ,部分归因于它们对还原铁的溶解性具有的一定作用。
宋晓明柳鹏任霞林晓明
关键词:维生素溶解度营养吸收
中国常见出生缺陷的发生和预防基础研究
李勇朱文丽王军波张召峰王琳琳许雅君余增丽宋晓明任霞韩静柳鹏林久祥李丽高丽芳裴新荣
课题来源与背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1760;30600676;30371208;30371224;30271364;30030120;39870845;39730470;39870697)研究目的与意义:中国...
关键词:
关键词:出生缺陷预防同型半胱氨酸动物实验
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遗传方式
2009年
目的为探讨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遗传方式,对其高发家系进行遗传学研究。方法采用分离分析法和多基因阈值理论分析法对37个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高发家系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的亲属患病率分别是一级亲属为29.89%(26/87),二级亲属为2.70%(4/148);其亲属发病率高低与血缘关系近远相关,与先证者血缘关系越近的亲属患病率越高;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遗传方式不同于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隐性遗传及性连锁遗传,而符合多基因遗传,其一级、二级亲属加权平均遗传度为(148.40±8.20)%。结论非综合征型唇裂伴或不伴腭裂的遗传方式为多基因遗传。
汪云朱文丽郭晋臻宋晓明李书琴李勇
关键词: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遗传度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高脂血症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122名高脂血症患者和90名血脂正常者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两组人群进行血脂谱主要指标测定,并采用PCR-RFLP方法进行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高脂血症组和正常对照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54和0.38,差异有显著性(P<0.05)。CC、CT、TT 3种基因型分布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按血清TC和TG水平将高脂血症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3个亚组后发现高胆固醇血症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可能与高胆固醇血症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胆固醇血症的危险因素。
黄蕾宋晓明朱文丽李勇
关键词:基因高脂血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