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拯
- 作品数:31 被引量:135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新策略被引量:4
- 2009年
-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是亚洲国家发病率较高的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各亚型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疗效和预后截然不同。目前尚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传统的治疗多采用CHOP或CHOP样方案,但疗效欠佳。第二、三代剂量强度方案(m—BACOD、ProMACE—CytaBOM及MACOP—B方案)与CHOP方案比较,并未显示出生存优势。新的治疗研究包括细胞毒性药物吉西他滨,无论是作为一线治疗还是针对复发和难治的PTCL患者都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有望成为治疗PTCL患者的新策略。阿仑单抗在PTCL的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Zanolimumab单抗在复发和难治PTCLⅡ期临床试验中疗效突出。地尼白介素、新型抗叶酸药Pralatrexate、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及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在Ⅱ、Ⅲ期临床试验中显示了颇有前景的疗效。自体干细胞移植可作为具有高危因素的PTCL患者缓解后的巩固治疗。
- 王华庆钱正子张会来宋拯
- Hyper-CVAD/MA和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的7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比较Hyper-CVAD/MA与CHOP方案一线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和天津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04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初诊PTCL-NOS患者,根据一线治疗分成Hyper-CVAD/MA方案组(21例)和CHOP/CHOP样方案组(57例),采用χ2检验分析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Hyper-CVAD/MA组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为42.9%,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85.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20个月,3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56.9%;CHOP/CHOP样组中CR为28.1%,ORR为59.6%,中位PFS为13个月,3年OS为49.6%。Hyper-CVAD/MA组总有效率和中位PFS显著高于后者(P<0.05)。而两组患者复发率(57.1%vs.77.2%)和3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两组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6.7%和22.8%,Ⅲ/Ⅳ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61.9%和14.0%,Hyper-CVAD/MA组骨髓抑制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Hyper-CVAD/MA方案治疗PTCL-NOS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高但可控,建议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下进行。
- 林凌宋腾张亚瑞常智宋拯周世勇钱正子张会来王华庆
- 关键词:疗效安全性
- 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眼附属器淋巴瘤(POAL)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26例POAL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类型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特点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眼球突出和眼睑红肿;影像学检查多呈"铸造"状,50%发生在眼眶.病理分型:22例患者为B细胞来源淋巴瘤,其中13例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2例为NK/T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期:Ⅰ~Ⅱ期占总数的76.9%.手术切除和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结论 POAL多为B细胞来源,MALT淋巴瘤最为常见,恶性度相对较低.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但难以区别良恶性质,易误诊漏诊.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珲学检查.早期经手术切除后可行单独放疗,恶性度高、出现眶外侵犯者应联合化疗.免疫和分子靶向治疗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 侯懿耕王华庆钱正子张会来刘贤明周世勇侯芸宋拯付凯
- 关键词:淋巴瘤眼肿瘤
- 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吡喃阿霉素方案治疗复发难治T细胞淋巴瘤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长春瑞滨联合吡喃阿霉素(GNT)方案对复发难治T细胞淋巴瘤(TCL)患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应用GNT方案治疗69例复发难治TCL患者,方案为吉西他滨800 mg/m2,d1、8,长春瑞滨25 mg/m2,d1,吡喃阿霉素20 mg/m2,d1,21天为1个周期。结果:总有效率(ORR)为65.2%,其中CR为29.0%。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患者1、3、5年OS分别是71.7%、47.3%、32.4%,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结论:GNT方案治疗复发难治TCL疗效较高、可耐受。
- 吴少华王华庆钱正子张会来周世勇邱立华宋拯王先火
- 关键词:吉西他滨T细胞淋巴瘤吡喃阿霉素
- 原发性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9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Primary thyroi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PTDLBCL)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49例PTDLBC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为68岁(35~86岁),Ann Arbor分期Ⅰ期15例,Ⅱ期24例,Ⅲ期4例,Ⅳ期6例;合并桥本甲状腺炎15例;体力状态评分(Eastern Collaborative Oncology Group, ECOG)0~1分34例,≥2分15例,国际预后指数(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 IPI)0~1分(低危)26例,2分(低中危)14例,3分(中高危)4例,4~5分(高危)5例;根据Hans分型,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 GCB)来源17例,非GCB来源19例,13例不详。所有患者中单纯手术13例,单纯化疗6例,手术+化疗21例,化疗+放疗2例,手术+放疗+化疗7例,中位随访3.46年(0.34~15.35年),其中单纯手术/单纯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为52.6%,而局部治疗联合化疗组(放疗+化疗、手术+化疗、手术+放疗+化疗)完全缓解率高达83.9%。2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6.1%、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单因素分析显示乳酸脱氢酶、ECOG、年龄和治疗模式为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仅ECOG为PT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PTDLBCL多发生于老年患者,预后较差,体力状态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手术联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模式有望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
- 李书苹宋腾张会来张亚瑞梁绍平宋拯胡歌王华庆
-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甲状腺预后因素
- 9-硝基喜树碱治疗肝癌术后双肺转移完全缓解1例被引量:1
- 2008年
-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高发的肿瘤之一,我国发病率居高不下,约20/10万,以中年男性为多见,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第二位。多数肝癌患者就诊时已达中晚期,手术切除比例较低,同时肝癌对常规的化疗药物不敏感,疗效欠佳。我们采用国家一类新药9-硝基喜树碱治疗1例肝细胞肝癌术后双肺转移的晚期患者,疗效达完全缓解(CR),且维持达16个月,同时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 王华庆杨华宋拯
- BCRP高表达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
-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系PA317/BCRP,初步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CF-7/ADR中克隆B...
- 张会来王华庆孙燕宋拯刘贤明郝希山
- 关键词:乳腺癌耐药蛋白转染耐药信号转导
- 文献传递
- 氟达拉滨联合吡柔比星治疗复发难治性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 王华庆郝希山邱立华钱正子李维孟祥睿侯芸宋拯赵静崔秀珍
- M2型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含量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分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肿瘤组织中M2型巨噬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含量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并有完整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的92例DLBCL患者资料。以CD163作为M2型巨噬细胞标记,以Foxp3作为Tregs细胞标记,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63和Foxp3蛋白的表达,分析CD163和Foxp3蛋白的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CD163蛋白在DLBCL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9.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2%,P=0.02)。Foxp3蛋白在DLBCL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41.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7%,P=0.04)。在DLBCL组织中,CD163蛋白与Foxp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2.012,P〈0.05)。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CD163和Foxp3蛋白的表达均与DLBCL的结外受侵有关。Cox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CD163和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为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DLBCL组织中CD163和Foxp3蛋白的表达,进而评价M2型巨噬细胞和Tregs的含量可更准确地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
- 徐原林王华庆钱正子宋拯周世勇张会来邱立华王先火王平
- 关键词:FOXP3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
- 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高表达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的小鼠成纤维细胞系PA317/BCRP,初步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从乳腺癌耐药细胞系MCF-7/ADR中克隆BCRP基因。将编码序列克隆导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转化感受态E.Coli DH5α,获得重组质粒pcDNA3.1/BCRP,酶切并测序鉴定。用电穿孔法将质粒转染PA317细胞,同时转染pcDNA3.1/EGFP。G418筛选阳性克隆。阳性转染细胞提取细胞总RNA,RT-PCR检测BCRP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RP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耐药克隆PA317/BCRP细胞对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TZ)耐药性,罗丹明123外排实验验证转染后细胞外排罗丹明123功能。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下游靶点AKT表达变化。结果:构建质粒pcDNA3.1/BCRP,转染PA317细胞,G418筛选。RT-PCR和Western blot,均检测到细胞中BCRP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与空质粒转染细胞、未转染细胞对照组相比,PA317/BCRP细胞对MTZ耐药性增强,且外排罗丹明123能力增强。检测PI3K-AKT途径下游靶点AKT蛋白磷酸化水平在PA317/BCRP细胞内明显增高。结论:1、成功获得稳定表达BCRP的PA317细胞系—PA317/BCRP,经MTF和罗丹明123外排实验证实,其耐药和外排功能增强。2、检测PA317/BCRP细胞PI3K-AKT途径下游靶点AKT的表达,观察到耐药细胞的AKT表达含量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和未转染的PA317细胞。推测BCRP可能通过影响AKT表达上调发挥其耐药作用。
- 张会来孙燕宋拯刘贤明王华庆
- 关键词:乳腺癌耐药蛋白转染耐药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