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荣

作品数:96 被引量:714H指数:13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41篇生物学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20篇意大利蝗
  • 17篇蝗虫
  • 14篇飞蝗
  • 10篇东亚飞蝗
  • 9篇昆虫
  • 8篇新疆少数民族
  • 8篇普教
  • 8篇孢子
  • 8篇微孢子
  • 8篇温度
  • 8篇民族
  • 8篇教育
  • 8篇科普
  • 8篇科普教育
  • 8篇呼吸代谢
  • 7篇高温
  • 6篇新疆少数民族...
  • 6篇少数民族地区
  • 6篇孢子虫
  • 6篇微孢子虫

机构

  • 87篇新疆师范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佳木斯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阿勒泰地区蝗...
  • 2篇新疆畜牧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新疆大学
  • 1篇新疆农业职业...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气象局

作者

  • 96篇季荣
  • 24篇王晗
  • 22篇扈鸿霞
  • 19篇于非
  • 14篇叶小芳
  • 13篇谢宝瑜
  • 13篇李典谟
  • 12篇袁亮
  • 11篇王志勇
  • 9篇李爽
  • 9篇王冬梅
  • 7篇李哲
  • 6篇张永军
  • 5篇杨洪升
  • 5篇李娟
  • 5篇向敏
  • 5篇于冰洁
  • 4篇原惠
  • 4篇曾献春
  • 4篇何立志

传媒

  • 12篇应用昆虫学报
  • 9篇昆虫知识
  • 9篇昆虫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5篇新疆师范大学...
  • 5篇环境昆虫学报
  • 3篇草业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植物保护
  • 2篇新疆农业科学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新疆动物学会...
  • 2篇2009《全...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佳木斯大学学...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7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4篇2018
  • 13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9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 4篇2003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昆虫标本展翅板收纳箱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昆虫标本展翅板收纳箱,涉及收纳箱技术领域。包括箱本体,包括箱本体,所述箱本体顶部设有开口,所述开口配有密封盖,所述箱本体的四个侧壁的中线上均开设有多个纵向分布的滑槽,每两个相邻所述滑槽之间的间距大于昆虫标...
叶小芳张韦萱何薇扈鸿霞于非季荣
蝗虫微孢子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及试剂盒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蝗虫微孢子虫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及试剂盒。本发明提供了用于检测蝗虫微孢子虫的组合物,由一个引物对和一个探针组成;所述引物对为由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2所示的两条单链DNA组成的引物对;所述探针为序列表...
扈鸿霞季荣王晗樊泰山于非段新华
文献传递
多渠道开展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科普教育的建议
本文就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科普教育普及难及科普资源短缺等现状,从充分发挥学校科普教育主战场、高校和科研机构及社会的资源优势平台、大众传媒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建议。
王志勇季荣
关键词:中等教育科普教育少数民族
新疆蟾蜍的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化
2017年
分布在新疆境内的蟾蜍在长期适应性进化中,其表型差异较大。为了解新疆蟾蜍的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关系,采集了新疆26个地区254只蟾蜍,对其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得到长度为880 bp的片段序列,群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900,核苷酸多样性为0.005 5,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695 61,基因流Nm为0.35,254条序列共定义了55种单倍型,其中H23、H15是群体共享最多的单倍型,分子变异分析(AMOVA)发现,种群间遗传变异为68.55%,种群内遗传变异为31.45%。26个地理种群中乌苏群体和尉犁群体发生过种群扩张事件,扩张时间约为10~22万年前。群体间遗传距离较小,与地理距离呈低度正相关,系统发育树显示55种单倍型分为2个支系。新疆蟾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很大,各地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小,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种群间,而非种群内,单倍型H23、H15可认为是新疆蟾蜍的原始单倍型,天山在各地理群体之间不但起屏障作用,在冰期还提供了避难场所。
叶小芳吕雪峰袁亮王秀玲季荣
关键词:蟾蜍系统发育地理分化CYTB
阿波罗绢蝶种群数量和垂直分布变化及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7
2012年
局部气候变暖可能改变适应低温环境物种的分布格局,迫使该物种向高海拔或高纬度地区迁移,导致喜寒的山区物种适生区变小、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 apollo L.1758)属喜寒物种,在国内仅分布于新疆,且天山西部是其主要分布区。根据近40 a阿波罗绢蝶种群数量及垂直分布调查,结合研究区域——天山西部的果子沟山区的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函数分析近40 a来阿波罗绢蝶数量与分布对研究区域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的阿波罗绢蝶种群数量明显下降,2010年种群数量不及1981年的50%,且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80.4%的阿波罗绢蝶集中分布于1600—2100 m的山区,并有向高海拔迁移趋势;2)近40 a研究区域增温趋势显著,冬季增温最为明显,每10 a增温速率为0.350℃;3)阿波罗绢蝶数量与冬季和春季平均温度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79、-0.77,表明越冬期和孵化期温度对阿波罗绢蝶数量有显著影响;4)滑动序列相关分析表明,阿波罗绢蝶数量对冬季和2月份平均温度变化的响应较明显,随着冬季温度及早春2月份温度升高,负相关系数有增加趋势,说明阿波罗绢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已适应低温山区环境,冬季温度偏高和早春温度迅速回升都将不有利于阿波罗绢蝶越冬和胚胎发育。
于非王晗王绍坤张强季荣
关键词:气候变暖天山西部
新疆意大利蝗适生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选取新疆境内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 L.)适生区14个气象站1961-2013年月降水量及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和趋势分析方法,分南疆地区、天山山区和北疆地区3个气候区对近53a(1961-2013)降水量和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南、北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均显著增加(P<0.05),南疆以夏季增加为主,北疆以冬季增加为主,天山山区年平均降水量高于南、北疆地区,但其53a来变化不显著;(2)3个区域年平均气温均极显著升高(P<0.01),南、北疆地区以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天山山区秋季增幅最大;(3)3个区域年平均最高气温均极显著升高(P<0.01),且均以秋季升幅最大;各区年平均最低气温均极显著升高(P<0.01),南北疆地区冬季增幅最大,天山山区夏季增幅最大,其最低气温增幅高于最高气温。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意大利蝗适生区近53a气候总体呈暖湿趋势,气候格局的显著变化,会导致蝗虫地理分布格局及灾变规律的重大改变。
王晗于非扈鸿霞季荣
关键词:降水量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候变化意大利蝗
蝗虫微孢子TaqMan探针Real-time PCR检测新方法
2017年
蝗虫微孢子已被广泛运用于蝗虫防治。本研究采用蝗虫微孢子保守性高的小核糖体亚单位RNA为目的基因,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构建重组质粒,制备质粒标准品。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并对引物浓度、探针浓度分别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蝗虫微孢子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的灵敏度达1.29×105 copies/L,各浓度质粒标准品的组内和组间重复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这里建立的蝗虫微孢子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较快速、简便和准确,适用于生产中蝗虫微孢子的快速检测。
扈鸿霞郑秋英叶小芳赵贝季荣
关键词:REAL-TIMEPCRTAQMAN探针
从有意引入到外来入侵——以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为例被引量:40
2003年
原产于欧洲、非洲等地的意大利蜜蜂几个世纪以来被人类频繁地有意引入到其它国家和地区 ,然而其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 ,意大利蜂凭借其在诸多方面的竞争优势对当地物种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意大利蜜蜂引入后对我国本地种中华蜜蜂造成的负面效应 :①中华蜜蜂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甚至在某些地区已到了灭绝的边缘 ;②影响了以中华蜜蜂作为主要传粉媒介的早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正常繁育 ,从而降低了物种多样性 ,破坏了群落结构及其稳定性。
季荣谢宝瑜杨冠煌李典谟
关键词:外来种入侵种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
蝗虫微孢子虫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快捷的检测蝗虫微孢子虫(Paranosema locustae)的套式PCR方法,为运用微孢子虫防治蝗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GenBank数据库中公布的保守性高的微孢子虫小核糖体亚单位RNA为目的基因,采用PrimerSelect软件设计两对特异的套式PCR引物P.L.-F1/P.L.-R1和P.L.-F2/P.L.-R2,将微孢子虫液用0.2 mol·L^(-1) KOH处理后得到的发芽液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建立以P.L.-F1/P.L.-R1为外侧引物、P.L.-F2/P.L.-R2为内侧引物的套式PCR,扩增产为分别为298和242 bp。对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及循环数进行优化,建立套式PCR方法,以此方法对梯度稀释的微孢子虫液进行灵敏性检测,并对采自哈密地区巴里坤北山的蝗虫样品进行检测。同时对提取的微孢子虫液进行传统的显微镜检测,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建立了蝗虫微孢子虫的套式PCR快速特异性检测方法,优化后的PCR反应体系均为20μL:Buffer(10×)2.0μL,d NTPs(10 mmol·L^(-1))0.3μL,TaqDNA酶(250 U)0.3μL,上、下游引物(10μmol·L^(-1))各0.3μL,微孢子虫发芽液(第2轮以第1轮产物10×稀释液为模板)1μL,加水补充至20μL;PCR反应程序为:94℃预变性3 min;94℃变性30 s,第1轮60℃退火(第2轮62℃退火)30 s,72℃延伸20 s,共35个循环;72℃延伸10 min,10℃保存。灵敏度试验显示,检测的微孢子虫数量可以达到12.2个孢子/μL(DNA量为1.07 pg·μL^(-1))。应用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对采自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北山的240头蝗虫样品进行了微孢子虫检测,检测结果为23.3%的阳性,而显微镜检测结果阳性仅为3.8%。【结论】研究建立的套式PCR方法能够快速特异地检测蝗虫微孢子虫的感染,为蝗虫微孢子虫致病性研究及田间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扈鸿霞马宇轩王艳红林峻李占武季荣
关键词:蝗虫微孢子虫套式PCR
意大利蝗和西伯利亚蝗高温耐受能力及酶活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阐明意大利蝗Calliptamus italicus和西伯利亚蝗Gomphocerus sibiricus高温耐受能力及酶活性差异。【方法】以3℃为间隔,将意大利蝗和西伯利亚蝗成虫分别在27~48℃、24~42℃下处理4 h后测定死亡率及POD、SOD和CAT活性值。【结果】27~42℃处理下,意大利蝗存活率显著大于西伯利亚蝗(P〈0.05)。雌性意大利蝗的LT50、LT90分别为48.76℃和50.67℃,雄虫则分别为47.90℃和50.53℃;雌性西伯利亚蝗的LT50、LT90分别为39.21℃和42.10℃,雄虫则分别为36.11℃和41.43℃。随着温度升高,雄性意大利蝗和雌、雄西伯利亚蝗体内POD、SOD、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雌性意大利蝗体内POD活性则先降低后升高。27~42℃范围内,西伯利亚蝗体内POD和SOD活性值增幅较大,分别达到54.69%、23.54%;意大利蝗体内则以CAT活性值增幅最大,为27.02%。【结论】两种蝗虫耐高温能力存在差异,意大利蝗具有更强的耐热能力。
李爽蔡梦婷马婉颖季荣
关键词:保护酶意大利蝗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