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凡

作品数:13 被引量:135H指数:7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浮游
  • 4篇多毛类
  • 4篇浮游动物
  • 2篇东海北部
  • 2篇东海黑潮
  • 2篇沙蚕
  • 2篇生态系统
  • 2篇群落
  • 2篇海区
  • 2篇海洋生态
  • 2篇海洋生态系统
  • 2篇黑潮
  • 1篇底栖生物
  • 1篇底栖生物群落
  • 1篇东海大陆架
  • 1篇多毛
  • 1篇营养
  • 1篇营养关系
  • 1篇生态交错带
  • 1篇生态学

机构

  • 13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作者

  • 13篇孟凡
  • 6篇吴宝铃
  • 3篇洪旭光
  • 2篇张锡烈
  • 2篇黄凤鹏
  • 2篇俞建銮
  • 2篇陈士群
  • 1篇赵晶
  • 1篇李宝华
  • 1篇毛兴华
  • 1篇费尊乐
  • 1篇孙军
  • 1篇刘东艳
  • 1篇丘建文
  • 1篇陈尚
  • 1篇韩贻兵
  • 1篇朱明远
  • 1篇马兆党
  • 1篇江锦祥
  • 1篇马艳

传媒

  • 5篇黄渤海海洋
  • 4篇海洋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台湾海峡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1篇198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浮游动物被引量:27
1993年
本文根据1984年8和11月,1985年2月和5月对渤海、黄海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及1980年8月和11月,1981年2月和5月对江苏海岸带水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所获取的大网浮游生物样品,分析、总结浮游动物的生态特性,并针对当前即将开展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研究,提出浮游动物拟重点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孟凡丘建文吴宝铃
关键词:浮游动物
海南岛海区的多毛类Ⅰ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是海南岛海区多毛类研究的第一部分.标本系根据自1955年至199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苏、中澳和中德国际合作考察的标本.在我国、原苏联、联邦德国和澳大利亚经系统整理而成。本文共报道134种.隶属26科。
孟凡洪旭光吴宝铃
关键词:多毛类海区沙蚕
东海黑潮区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分布被引量:4
1996年
本文分析研究中日黑潮合作调查(1986~1992年连续7年)在东海北部黑潮及其邻近海域采集的浮游生物样品,并就饵科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作概要总结。结果表明,调查区浮游动物生物量较低,年平均仅71.22mg/m3.生物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盐度是影响调查区浮游动物生物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动的重要因素。东海黑潮锋和对马暖流锋在200m等深线附近海域,从北到南把调查区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在西部海域,生物量大于50mg/m3;在东部海域,生物量小于50mg/m3.不同生态类群浮游动物及其生物量的时空分布,基本上反映了调查区各个季节水文状况的基本特点。
孟凡陈士群吴宝铃
关键词:浮游动物生物量
我国在北赤道流邻近海域首次发现日本鳗产卵场被引量:1
1996年
1993年3月,"向阳红05"号调查船在北赤道流邻近海域进行日本鳗产卵场调查,采到19粒日本鳗卵.这为进一步确定日本鳗产卵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在北赤道流邻近海域首次发现的日本鳗产卵场。本文分析这次调查结果,并对自然海区采集的日本鳗卵进行形态学描述。
吴宝铃陈士群孟凡
关键词:产卵场北赤道流鳗鲡
生态交错带理论及其在海洋生态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4
1998年
在介绍生态交错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开展海洋生态交错带研究。海洋生态交错带定义为相邻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海洋生态交错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①建立海洋生态交错带的划分标准;②生态交错带的三维结构;③生态交错带的生态功能;④海洋生态交错带对全球变化的敏感成分和响应机制;⑤海洋生态交错带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⑥海洋生态交错带与渔场形成的关系。讨论了海洋生态交错带与陆地生态交错带和海洋锋面的不同之处,指出海洋生态交错带研究极有希望成为海洋生态学新的生长点。
陈尚朱明远孟凡马艳
关键词:生态交错带全球变化海洋生态
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桡足类被引量:3
2000年
根据 1 987年夏季、冬季和 1 989年春季、秋季采自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生物样品 ,鉴定出浮游桡足类 2 2 7种 ,其中 1种为我国海区新记录 ,2 1种为东海区新记录。文中还描述了浮游桡足类的总个体密度和主要优势种的分布 ,并对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黄凤鹏孟凡刘东艳孙军
关键词:浮游桡足类
东海北部黑潮区浮游动物的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6
2001年
洪旭光张锡烈俞建銮孟凡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环境
黄海多毛类裂虫科小型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3年
1987~1991年在黄海进行小型多毛类调查时,采到的裂虫科小型种标本,经鉴定有18种,其中9种在我国是首次记录。
孟凡丁志虎赵晶吴宝铃
关键词:裂虫科
春季东海黑潮锋面涡旋的观测与分析被引量:19
1995年
本文根据1992年春季东海黑潮锋面涡的专题调查资料,分析了黑潮锋面涡的基本形态以及它在陆架-黑潮水相互交换中的作用。其主要结果是:(1)在30°N以南黑潮锋面涡呈折叠波状,其倒卷暖水舌的厚度约50m,冷中心呈带状;(2)在锋面涡的卷挟下,陆架混合水被卷入黑潮中;(3)锋面涡经过的水域生物生产力明显增高。文中还比较了1988、1989和1992年三次春季观测到的屋久岛西侧海域的锋面涡旋形态,认为这里的锋面涡约以30cm/s;速度随黑潮东移,锋面涡舌已发展成暖丝结构。当暖丝西行抵陆架边缘后,它可能直接北上归入对马暖流,也可能在九州西侧海区演变成暖环。
郭炳火汤毓祥陆赛英孟凡费尊乐林葵李宝华
关键词:黑潮
^(13)C/^(12)C比值作为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示踪剂的研究──崂山湾水体生物食物网的营养关系被引量:46
1999年
于1992年9月—1994年5月先后对快山湾海域作了7个航次调查。由实验室培养试验和现场采样分析两种方法得出食物链一个营养级的13C富集度分别为(1.6±0.2)×10-3和1.7×10’,两者几乎一致。由7个季度月的现场采集样品的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从处在食物网底部的浮游植物到最高级的肉食性鱼类之间13C差值平均为6.9×10-3,相当于5个营养级;并由各类生物的碳同位素数据分别确定了它们在该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其结果与食性分析方法所得结果基本吻合。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的结果还表明,崂山湾水体生物食物网中碳的来源主要是浮游植物碳。
蔡德陵孟凡韩贻兵高素兰
关键词:食物网示踪剂海洋生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