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诚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理学
  • 4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等离激元
  • 2篇时域有限
  • 2篇时域有限差分
  • 2篇谱特性
  • 2篇光谱
  • 2篇光谱特性
  • 2篇表面等离激元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等离子体激元
  • 1篇电池
  • 1篇衍射
  • 1篇衍射光栅
  • 1篇原子
  • 1篇栅结构
  • 1篇中红外
  • 1篇中红外波段
  • 1篇双环
  • 1篇太阳能
  • 1篇太阳能电池
  • 1篇团簇

机构

  • 5篇大连大学

作者

  • 5篇孙诚
  • 2篇王晓秋
  • 1篇陈伟荣
  • 1篇韩光
  • 1篇吴迪
  • 1篇石鑫
  • 1篇苏杰

传媒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光电子.激光
  • 1篇物理学报
  • 1篇激光与光电子...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非对称银纳米双环表面等离激元光谱特性
2021年
贵金属纳米材料在入射光激发下能够产生表面等离激元,即金属表面自由电子产生集体振荡。当其振荡频率与入射光频率相同时,发生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形成一种特殊的电磁场模式和光谱特性。利用该电磁场模式和光谱特性,能够调节金属纳米材料的光谱学行为,例如通过改变金属纳米结构的大小、形状以及周围介质介电常数等参数,在微纳尺度上实现光谱学信号的有效调控。目前,除了具有一定对称性的贵金属纳米材料被大量研究和应用外,非对称纳米结构的表面等离激元光谱特性也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光谱范围内设计表面等离激元光电传感器件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地调节其消光谱的共振波长、半峰宽以及峰值强度等主要特征参数。提出一种基于银纳米双环组成的非对称结构,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在可见-近红外波段内,通过分别改变银纳米双环的尺寸、间距及入射光偏振方向等参数,计算了该纳米结构在不同条件下的消光谱。结果表明,在0.4~3μm的消光谱内,入射光能够激发产生两个独立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通过研究峰值波长处的电场分布图发现,上述共振峰分别对应两种不同的电磁场模式。结果还表明,消光谱内两个独立的共振峰可以通过改变该双环结构的不同参数,被分别地进行调节。其中,可以通过改变该双环结构的半径来有效调节短波长峰的共振波长和半峰宽,同时保持长波长峰的共振波长和半峰宽基本不变。此外,通过改变两环间距或入射光偏振方向,可以分别以不同趋势来调节两个共振峰的峰值强度。在提出的非对称银纳米双环的消光谱中,获得了能够被分别调节的两个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峰,研究结果能够为可见-近红外波段内基于银纳米材料光电传感器件的开发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史冬冬张悦孙诚
关键词:时域有限差分表面等离激元
Invar合金的电子化学势均衡判据
2014年
用二元团簇作为描述Invar合金的基本结构单元,运用"团簇共振"结构模型,建立起以某一已知二元团簇与连接原子按1:x比例连接,描述Invar合金的电子化学势均衡判据.给出了Invar合金成分的经验分子式,即Invar合金成分=[团簇]1(连接原子)x.运用此判据,解析了部分Invar合金成分.发现典型的Invar合金实验成分与经验分子式相符合,说明基于"团簇共振"模型的Invar合金的电子化学势判据很好地解释了Invar合金成分的形成规律.
韩光孙诚吴迪陈伟荣
适用于薄膜硅太阳能电池背反射面的一维衍射光栅结构被引量:11
2018年
有效提高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光转换效率是清洁能源利用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设计了一种以三角形一维衍射光栅为基础的薄膜硅太阳能电池的背部反射器结构,用以有效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光转换效率。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从光栅结构形状、倾斜角度、光栅周期以及光栅间隔等4个方面分别研究了薄膜硅太阳能电池下表面的光反射率。结果表明,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的一维光栅结构的背反射能力最强,合理增大光栅周期也将有助于提高硅太阳能电池的背面光反射率。此外,研究还发现,对于间隔型一维衍射光栅结构,平面波入射光会在和光栅周期对应的波长处发生共振现象。利用该特性,一维衍射光栅结构还可作为一种波长选择器。
石鑫孙诚王晓秋
关键词:光栅太阳能电池背反射
一个适用于数值计算的金属色散模型分析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金属色散模型对数值模拟金属光学特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分析常见色散模型与复杂色散模型之间的关系,并利用MATLAB非线性拟合方法对Au、Ag常见的色散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在180~2 000nm波段内拟合结果。结果表明,Debye模型不适用于金属材料,Lorentz模型适合描述长波段金属介电特性,Drude模型在600~2 000nm可以描述金属介电特性,而简单明确的Drude-Lorentz模型在180~2 000nm波段能很好的拟合金属介电特性。所得结果利用Mie散射理论得到验证。
苏杰孙诚王晓秋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金微纳阵列表面等离激元中红外波段光谱特性被引量:3
2019年
表面等离激元是金属表面自由电子在入射光激发下产生的电子集体振荡行为及其相应的电磁场分布。目前,金微纳颗粒表面等离激元除了在可见光波段内被大量研究和应用外,在中红外波段内也显示出独特的光谱特性,具备设计生产优良传感器的潜力,因而同样备受瞩目。研究表明,在中红外波段内设计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有效地调节共振谱的共振波长、峰值吸收率以及半峰宽等主要特征参数。相比于单个微纳颗粒而言,阵列结构由于拥有良好的周期性,从而能够在上述参数的宽光谱调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金微纳颗粒组成的阵列结构,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在4~18μm波段范围内,通过分别改变该阵列的结构参数,包括颗粒半径、高度、间距及颗粒形状等,系统地研究了该微纳阵列结构在中红外波段对入射光的反射光谱、透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等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8~10μm光谱内,入射光能够与其所激发的金微纳阵列表面等离激元产生共振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共振峰特性。可以通过分别改变上述结构参数来有效调节吸收率谱线共振峰的共振波长、峰值吸收率和半峰宽等主要特征参数。研究结果对中红外光谱内基于金微纳阵列结构传感器的科学研究和实际设计具有独特的理论应用价值。
司纪宗刘艳红孙诚
关键词:中红外时域有限差分表面等离激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