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远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MSO、地塞米松对于HBV感染HepCHLine-4细胞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二甲基亚砜(DMSO)、地塞米松对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HepCHLine-4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 HBV感染前将HepCHLine-4细胞分为DMSO处理组(A组)、地塞米松处理组(B组)、DMSO及地塞米松处理组(C组)和对照组(D组)。含胎牛血清100mL/L的细胞培养基中,A组添加20mL/L DMSO,B组添加5×10-5mol/L地塞米松,C组添加20mL/L DMSO及5×10-5mol/L地塞米松,D组不添加上述两种试剂。用相应培养基培养各组细胞4d以备病毒感染。将HBV病毒颗粒加入各组细胞中于37℃中孵育24h。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后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滴度;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各组细胞培养上清的HBV DNA。结果 DMSO处理组HBsAg和HBeAg的滴度相对较高;地塞米松处理组HBV DNA值相对较高;DMSO及地塞米松处理组HBsAg和HBeAg的滴度及HBV DNA值均较高,其最高值分别是125.790IU/mL,4.784S/Co,5.930×105cop-ies/mL;对照组HBsAg和HBeAg的滴度及HBV DNA值均较低,其最高值分别是85.490IU/mL,1.896S/Co,3.729×104copies/mL。结论 DMSO、地塞米松有提高HepCHLine-4细胞被HBV自然感染能力的趋势。
- 关彦彦姚永远王刚邵丽华赛林涛马立宪
- 关键词:乙肝病毒地塞米松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向肝细胞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观察诱导分化细胞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急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并纯化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纤维生长因子-4(FGF-4)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GF),分别于7、14、21、28d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白蛋白(ALB)、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的mRNA表达,将诱导分化28d的细胞经DAPI染料染色后,经门静脉注入同种异体大鼠体内,经24、48、72及168h分批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肝组织内荧光细胞的分布.大鼠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制作急性肝衰竭模型,将1×106及5×106个诱导分化细胞经门静脉注入大鼠体内,经48、168h采血查肝功,168h处死大鼠,取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间充质细胞经上述3种细胞因子诱导后,形态和生物学行为方面都发生向肝细胞样细胞方面的转化,经门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后,有大量该种细胞在肝组织内分布,24h荧光细胞最多,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可持续7d.骨髓间充质细胞的诱导分化细胞经门静脉注入肝损伤模型大鼠体内后,大鼠肝功能有所好转,注入1×106细胞大鼠ALT由注入前238.0±113.5U/L,48h后降至189±68.4U/L,168h后降至149.0±54.2U/L,TBIL由注入前2.9±1.6μmol/L,48h至3.0±1.4μmol/L,168h至1.3±0.3μmol/L;注入5×106个细胞者(ALT)由注入前238.0±113.5U/L,48h后降至169.7±46.0U/L,168h后降至103.7±46.0U/L,TBIL由注入前2.9±1.6μmol/L,48h至2.9±1.3μmol/L,168h至0.9±0.3μmol/L.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细胞可在某些细胞因子的诱导作用下发生类肝细胞样转化,将转化细胞经门静脉植入同种异体大鼠体内后可在肝组织内存活并对大鼠肝损伤有一定修复作用.
- 邢全台孙启龙李栋邢培祥马瑞萍陈丰哲邵美英姚永远关彦彦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细胞肝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肝细胞生长因子
- 阿德福韦酯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耐药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明确临床实际工作中ADV治疗≥48周未获病毒学应答患者基因型耐药情况并对耐药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ADV治疗≥48周未获病毒学应答患者的血清样本及临床资料,应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联合焦磷酸测序法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分析基因型耐药与患者抗病毒治疗经过、HBV DNA载量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共收集104例ADV治疗≥48周未获病毒学应答患者,共检出基因型耐药22例,耐药位点25个;耐药变异以rt A181T变异为主(60%)。既往LAM经治换用ADV患者ADV耐药检出率显著高于ADV初治患者(χ2=5.448,P=0.020);本组患者中能否检出ADV耐药变异与患者ADV治疗时间(t=1 212.5,P=0.647)、送检耐药时HBV DNA载量(t=1.648,P=0.102)以及应用ADV治疗病毒下降速度(t=1 135.5,P=0.877)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ADV治疗≥48周未获病毒学应答患者ADV基因型耐药检出率为21.15%,其中以rt A181T位点变异为主;提示对于ADV长期治疗应答不理想的患者,即使未出现病毒学突破,也应酌情考虑进行耐药检测。
- 杨松邢卉春姚永远王琦王笑梅李贲刘顺爱成军
-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耐药焦磷酸测序
- 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单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2011年10月—2012年3月,选取本科因骨性关节炎拟行首次单膝关节置换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C组,每组20例。在松止血带前,A组给予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B、C组分别将氨甲环酸0.5、1.0g稀释于50g/L葡萄糖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分钟40~60滴。记录和计算3组病人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检测术后3h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D-二聚体水平。观察病人术后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结果各组病人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3d输血人数及术后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03~8 479.12,χ2=8.90,P〈0.05)。各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术后隐性失血量及术后3h的PT、APTT、PT-I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d及3个月随访未见血栓栓塞事件。结论单膝关节置换术中松止血带前应用一次氨甲环酸能够显著减少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及术后异体血输血人数,而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术后总失血量及显性失血量明显减少。单次应用氨甲环酸不增加病人术后血栓形成风险。
- 刘江俊姚永远赵鑫王远贺邹玥孙康
- 关键词:氨甲环酸出血血栓形成
- 新型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一新型细胞株,使该细胞株既能自然感染HBV又能传代培养,评价杂交细胞对HBV的自然感染能力.方法:分离培养未携带HBV的人原代肝细胞,与诱导突变的HepG2细胞进行融合得杂交细胞,经HAT培养基筛选,利用胰蛋白酶G显带技术鉴定所得细胞,用含HBV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感染杂交细胞(同时感染HepG2作为对照),巢式PCR检测感染后细胞内HBVDNA合成及分泌情况及有无HBV复制中间产物HBVcccDNA,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感染后细胞内HBcAg的表达,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感染后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BsAg和HBeAg.结果:成功建立人原代肝细胞与HepG2的杂交细胞,能体外传代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示杂交细胞染色体众数为99条,证实为融合细胞,HBV感染后第4天起,杂交细胞内和培养上清中均能检测到HBVDNA,HBV感染后第3天起,杂交细胞内可以检测到HBV的复制中间产物HBVcccDNA,HBV感染后第4天起,杂交细胞胞质及部分胞核内HBcAg始终是阳性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呈胞质弥漫性着色,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及HBeAg持续表达;而感染后的HepG2细胞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成功建立的兼具有人原代肝细胞和HepG2遗传特性的杂交细胞株可以被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病毒自然感染,可进一步用作研究HBV感染的体外细胞模型.
- 姚永远马立宪赛林涛邵丽华关彦彦王刚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细胞融合
- 一种消化内科诊断用取样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诊断用取样装置,包括取样头,取样头上端固定连接取样头连接件,取样头连接件上端固定连接取样管,取样管上端连接伸缩管,伸缩管连接件右端螺接调节螺母,伸缩管右端设有操作控制台,且操作控制台下端固定连接两...
- 关彦彦姚永远
- 文献传递
- 大承气汤鼻饲对重症胰腺炎合并肺损伤患者氧合指数、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联合西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氧合指数、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2022年10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90例SAP合并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45例、常规组45例)。常规组采用奥曲肽进行治疗,中药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大承气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动脉血气指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各项炎症因子水平、T细胞亚群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等。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总有效率75.56%较中药组总有效率95.56%明显更低(P<0.05);两组动脉血气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且中药组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水平明显更高(P<0.05);两组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0.05),且中药组较常规组更短(P<0.05);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D3+、CD4+、CD8+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中药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中药组各项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改善程度更高(P<0.05)。结论:对SAP合并肺损伤患者采用西药加大承气汤鼻饲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徐超苏萌乔利华崔建姚永远
- 关键词:肺损伤大承气汤氧合指数肠黏膜屏障功能
-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症医学科用气道通畅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包括工作框。该重症医学科呼吸支持用气道通畅器,可以仅通过医护人员单手松握达到送气吸气的效果,配合吸痰机构,当握紧握紧板时,气囊通过...
- 姚永远
- 新型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感染模型的建立
- 研究背景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全球范围内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高流行地区,全国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为9.09/%,估计约1.2亿人为慢性HBV感染,占全世界慢性HBV感染人数的1/3。目前人...
- 姚永远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细胞模型细胞融合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