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宏杰

作品数:24 被引量:48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化科学
  • 8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9篇教育
  • 4篇北魏
  • 3篇政治
  • 3篇中国教育
  • 3篇考论
  • 3篇教师
  • 3篇国教
  • 3篇汉代
  • 2篇学制
  • 2篇前燕
  • 2篇宗学
  • 2篇教育研究
  • 2篇金代
  • 2篇考辨
  • 2篇后燕
  • 2篇回忆
  • 2篇官学
  • 1篇道武帝
  • 1篇地方官
  • 1篇地方官学

机构

  • 14篇中央教育科学...
  • 6篇中国教育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

  • 24篇姚宏杰
  • 2篇滕纯
  • 1篇刘巧利
  • 1篇方晓东
  • 1篇王晓燕
  • 1篇吴式颖
  • 1篇李玉非
  • 1篇王燕

传媒

  • 8篇教育史研究辑...
  • 2篇中国德育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文献
  • 1篇教育研究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教师
  • 1篇河池学院学报
  • 1篇科学大众(智...
  • 1篇中国教育政策...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清末民初京师顺直学堂考论被引量:1
2017年
顺直学堂是在清末兴学大潮下,由顺直政学两界同乡在京师发起成立的一所新式学堂。学堂由在京同乡京官推选人员管理,主要面向顺直同乡子弟,虽然名为公立,实际上主要依靠官款补助而生存,于民国初年停办。根据恽毓鼎《澄斋日记》及相关档案文献,可以大体复原顺直学堂发展的经过,了解其经费、课程、管理等办学中诸种情形。顺直学堂的存亡兴废,为我们了解清末学堂兴起时的复杂情形,特别是外省旅京学堂这类较为特殊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
姚宏杰
建国初期中小学教师培养问题探析
2009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是困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起初国家以普及初等教育为重心,采取以短期训练为重点的速成办法来迅速弥补中小学师资缺口。1953年始,教育事业转向优先发展高等教育,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强调以正规师范教育为主。伴随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普及义务教育运动再次兴起,遂实行正规培养和短期训练结合以补充师资的办法,而保证质量的要求同时受到强调。
姚宏杰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正规化
汉代官学教师制度述论被引量:3
2006年
汉代是中国古代官学教师制度的初创时期。太学博士与郡国文学,既是官学教师,又是国家官吏,其教师身份尚不十分突出,对其选用、升迁已出现较为明确的制度规定。博士、文学秩卑而职尊,仕途通达,而官学教师不甘久典教职,这一特点在汉代已经显现。
姚宏杰
关键词:汉代文学
改革之道:“三个面向”与新时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13年
改革开放之初,“三个面向”的提出引发了教育观念的一场变革,及时凝聚起教育改革的共识。三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以“三个面向”为指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仍需深刻把握“三个面向”精神实质,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姚宏杰
关键词:教育改革纲领
关于道武帝早年身世的若干问题被引量:5
2003年
道武帝拓跋在代国被前秦击灭至其登上王位建立北魏政权期间的经历,《魏书》与《晋书载记》及南朝史籍的记载全然不同。本文以为道武帝在亡国后并未离开过代北,所谓被虏至长安、流放蜀地、再返长安、经中山转回代北的经历并不可信。在没有确切史料依据的情况下,《魏书》的记载难以被否定。
姚宏杰
关键词:道武帝
汉代博士选试制度考论
西汉五经博士的选任,主要通过察举推荐和他官迁任两条途径。出任博士不仅需要在经学上有师承造诣,而且与察举的关系相当密切,因而策试成为其中必经的环节。东汉博士选任承袭西汉制度,又有所发展。而所谓"博士举状",所体现的更可能是...
姚宏杰
关键词:汉代
文献传递
回忆与期望:我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8年
1957—1973年,我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今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中央教科所对我个人的成长和专业发展很重要,尤其是在外国教育史研究方面,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历史、现在、未来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历史的经验总结,现在的发展也会有问题。必须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向前走。
吴式颖姚宏杰
关键词:教育研究回忆
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
北魏太和十六年,孝文帝设立专门面向皇族子弟的皇宗学。迁都洛阳后,又仿古礼立四门小学,设四门小学博士。作为皇宗学的延续,四门小学在北魏末期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北齐循北魏制度,设国子、太学、四门学,至唐代四门小学逐渐演变为大...
姚宏杰
关键词:北魏
文献传递
金代“六学”考辨被引量:1
2008年
金代中央官学有所谓“六学”一称,此“六学”究竟何指,学者意见不一。本文剖析史料,认为“六学”当指国子监属下的国子学、国子小学、太学及女真国子学,女真国子小学、女真太学。金代“六学”虽存在时期较短,但对后代学制影响甚深。
姚宏杰
关键词:金代学制
金代“六学”考辨
金代中央官学有所谓"六学"一称,此"六学"究竟何指,学者意见不一。本文剖析史料,认为"六学"当指国子监属下的国子学、国子小学、太学及女真国子学、女真国子小学、女真太学。金代"六学"虽存在时期较短,但对后代学制影响甚深。
姚宏杰
关键词:金代学制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