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辉毅

作品数:24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麻醉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攀登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硬膜
  • 10篇硬膜外
  • 8篇麻醉
  • 7篇吗啡
  • 6篇硬膜外腔
  • 6篇外腔
  • 5篇手术
  • 4篇诱发电位
  • 4篇镇痛
  • 4篇癌痛
  • 3篇电针
  • 3篇腰麻
  • 3篇异丙酚
  • 3篇硬膜外联合
  • 3篇硬膜外联合阻...
  • 3篇治疗癌痛
  • 3篇上肢
  • 3篇术后
  • 3篇疼痛
  • 3篇体感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 9篇上海医科大学...
  • 7篇台州市立医院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华山医院
  • 1篇台州学院医学...

作者

  • 24篇唐辉毅
  • 10篇梁伟民
  • 6篇徐振邦
  • 4篇俞莹芳
  • 4篇赵文君
  • 3篇周守静
  • 3篇曹同瓦
  • 3篇杨小平
  • 2篇陈佳瑶
  • 2篇曹小定
  • 1篇高艳琴
  • 1篇黄奇志
  • 1篇章宇
  • 1篇章宇
  • 1篇钟桥生
  • 1篇汪乃经
  • 1篇沈洁
  • 1篇吴根诚
  • 1篇沈怿
  • 1篇车薛华

传媒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安徽医药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临床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国外医学(麻...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国麻醉与镇...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丙酚对上肢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黄奇志梁伟民唐辉毅
关键词:上肢异丙酚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
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在一定的麻醉深度下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与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120例择期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20例。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40(C1组和T1组)、BIS 40~60(C2组和T2组)及BIS〉60(C3组和T3组),稳定15 min后观察患者对指令的反应,然后给患者听10 min录音。患者完全清醒2 h后检测其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结果BIS〈40和40~60的患者未对指令作出反应;BIS〉60以后,患者对指令作出反应时Pa潜伏期平均值为20.12 ms。所有患者未检测出外显记忆。T1组未检测到内隐记忆的存在,T2组中有6个患者检测出内隐记忆;T3组有9个患者检测出内隐记忆。有内隐记忆的患者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idlatency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s,MLAEP)波形类似于清醒状态,Pa潜伏期在基础值上延长〈15 ms。结论随着麻醉深度逐渐加深,MLAEP潜伏期逐渐延长,波幅逐渐减小。Na、Pa潜伏期显著延长的患者,意识和认知功能受到抑制。
俞莹芳唐辉毅周守静
关键词: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3种操作方法的比较
2005年
目的腰麻一硬膜外联合阻滞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椎菅内麻醉方法,它兼有spinalanesthesia,SA与epiduralblock,EA的双重特点,已广泛用于临床,我们对其3种操作方法(针内针、针旁针、针外针)的阻滞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分析。3种方法比较:针内针法操作简单,相对节约时间,适用于急诊手术,但存在硬膜外导管置管困难的问题,失败率高于另两组,针旁针法、针外针法操作方便,硬膜外置管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腰麻,更具安全性实用性。
赵文君唐辉毅
关键词: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硬膜外导管麻醉方法急诊手术
硬膜外腔吗啡和电针对术后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观察吗啡和电针对术后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共分4组:正常对照组10例(A组);将18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手术组(B组),吗啡组(C组)和吗啡伍用电针组(D组)。分别于术后第1、3、7d观察吗啡和电针对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能力的变化。结果:B组在手术后第1d,CD3+和CD4+的表达能力有显著抑制(P<0.05);C组在硬膜外腔注射吗啡1mg后,CD+3和CD+4的表达能力在术后第7d有显著抑制(P<0.05);D组吗啡伍用电针后,CD+3和CD+4的表达能力在术后各个时间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硬膜外腔注射吗啡能使术后病人的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能力下降,电针能改善这种异常变化。
唐辉毅梁伟民章宇章宇杜位娜俞莹芳
关键词:术后镇痛吗啡电针T淋巴细胞亚群
拉贝洛尔防治颈丛神经阻滞后心血管副反应疗效观察
2004年
杨小平王颖唐辉毅
关键词:拉贝洛尔颈丛神经阻滞心血管副反应疗效观察颈部手术
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或单纯腰麻剖宫产对母体循环功能及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和单纯腰麻(SA),行剖宫产术其临床麻醉效果及对母体循环功能与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56例急症剖宫产ASAⅠ~Ⅱ级足月产妇,分成CSEA和SA两组,每组78例,术前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作为基础对照值。记录两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上界和手术结束时阻滞平面,手术开始时间,自切皮至切子宫至胎儿取出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胎儿取出前每分钟及胎儿取出后每5分钟测得的母体动脉压、心率、氧饱和度、术中出血量和具体处理情况。结果麻醉开始至术始及切皮至胎儿取出时间相比,SA组均明显短于CSEA组(P〈0.01),两组出血量、麻醉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SA组血压下降明显早于CSEA组(P〈0.05)。两组平均麻黄碱用量、心率减慢平均阿托品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1和5min Apgar评分及2、24h神经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头痛SA组高于CSEA组。术后CSEA组产妇要求镇痛的时间明显迟于SA组。结论CSEA及SA两种麻醉方法均能为剖宫产术提供优良的麻醉效果,对母体循环功能及新生儿无显著影响,相比之下CSEA组麻醉对产妇更有利。
赵文君唐辉毅
关键词:腰麻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新生儿影响
经埋藏式硬膜外腔给药系统应用吗啡治疗癌痛被引量:4
1994年
6例癌痛病人施行了埋藏式硬膜外腔给药系统置入术。经该系统注射吗啡后,疼痛缓解,VAS为O。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在治疗癌痛,尤其是对口服麻醉性镇痛药效差的癌痛病人时,不失为一有效的措施。采用埋藏式硬膜外腔给药系统可避免经皮硬膜外腔导管长期给药产生感染的可能。
梁伟民唐辉毅曹同瓦徐振邦
关键词:吗啡镇痛肿瘤
神经丛与外周神经阻滞进展被引量:1
2001年
神经阻滞可分为四类:①中轴神经阻滞(如腰麻、硬膜外麻醉);②神经丛阻滞(如臂丛、腰丛神经阻滞);③外周神经阻滞(如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④椎旁阻滞(属于一种中轴神经阻滞,但可单侧阻滞)。本文重点介绍近年来神经丛及外周神经阻滞的进展。
车薛华唐辉毅
关键词:外周神经阻滞臂丛尺神经阻滞椎旁阻滞正中神经
硝苯地平结合非麻醉性镇痛药治疗癌痛30例被引量:1
1996年
目的研究硝苯地平在与镇痛药合用治疗癌痛的价值。方法癌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口服罗痛定30mg和强痛定30mg,每天3次;硝苯地平组30例,除上述药物外,加服硝苯地平10mg,每天3次。治疗1周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疗效。结果硝苯地平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硝苯地平有辅助治疗癌痛的作用。
梁伟民唐辉毅沈洁徐振邦
关键词:硝苯地平肿瘤疼痛
硬膜外麻醉下测定脑电双频指数比较芬太尼不同途径的镇静水平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通过测定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比较经硬膜外腔与静脉途径使用芬太尼的镇静水平。方法将42例拟行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P组21例,采用经硬膜外腔注射芬太尼20μg麻醉,IV组21例,采用经静脉注射芬太尼20μg麻醉,记录两组的BIS值和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经硬膜外腔注射芬太尼比经静脉注射芬太尼产生更低的BIS值,两者的血流动力学、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0μg芬太尼经硬膜外腔注射比经静脉注射起到更好的镇静水平,临床上应采用芬太尼经硬膜外腔途径给药。
李军科唐辉毅钟桥生
关键词:芬太尼脑电双频指数硬膜外腔静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