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景洁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重症
  • 3篇护理
  • 2篇重症患者
  • 2篇危重
  • 2篇危重症
  • 2篇满意度
  • 2篇急诊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糖
  • 1篇血糖控制
  • 1篇循环护理
  • 1篇依达拉奉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营养泵
  • 1篇质控
  • 1篇质控管理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机构

  • 5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7篇唐景洁
  • 2篇廖德珺
  • 2篇陈玉桃
  • 2篇吴碎秋
  • 1篇陈少敏
  • 1篇王密芳
  • 1篇陈大庆
  • 1篇汤鲁明
  • 1篇张静
  • 1篇朱铮铮
  • 1篇童静
  • 1篇陈丽丽
  • 1篇张漫漫
  • 1篇张静
  • 1篇何小玲

传媒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品管圈活动对急诊护士Burnout综合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评估品管圈活动对温州市某医院急诊科护士Burnout综合征及患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选择温州市某医院的急诊科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品管圈组(47人)和对照组(39人),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品管圈组开展品管圈活动进行管理。品管圈活动为期3个月,在开展品管圈前1周及活动后1周对两组护士同时进行Burnout综合征症状等问卷调查,调查一般人口社会学资料、职业倦怠感症状频数、工作表现及患方满意度。结果活动前两组护士的Burnout综合征症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1周,两组护士的疲劳感、头痛感、失眠、负面情绪出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5.88,6.01,5.88,6.11;P〈0.05),而易怒感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9.1%和2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2,P〉0.05)。活动前,两组护士的工作表现和患者满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后1周,品管圈组护士的同事关系、工作满意度、工作效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是(5.81±0.19),(5.13±0.29),(5.12±0.80),(5.33±0.54)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4.90±0.83),(4.73±0.37),(4.01±0.91),(4.48±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13,2.433,2.695,2.497;P〈0.05);品管圈组护士的离职意向评分为(2.11±0.98)分,低于对照组的(4.85±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6,P〈0.01)。结论品管圈可有效改善急诊护士Burnout综合征症状,降低护士的离职意向,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廖德珺唐景洁童静
关键词:急诊科品管圈活动满意度
无缝隙护理在急诊ICU患者交接中的实施效果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急诊ICU患者交接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急诊ICU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有针对性的无缝隙护理,比较两组交接中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评分等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急诊ICU患者交接效果,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减少安全隐患,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和急诊工作的开展。
朱铮铮唐景洁林浙兵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重症患者
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7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纳洛酮联合依达拉奉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7 d、14 d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别为(23.2±5.2)分、(16.1±7.2)分;对照组则分别为(28.3±7.5)分、(20.1±6.9)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148,P=0.003;t =15.268,P=0.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66/7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54/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8,P=0.008)。结论纳洛酮与依达拉奉联合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唐景洁张静吴碎秋陈玉桃
关键词:脑梗死纳洛酮依达拉奉
实时质控管理在危重症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评价实时质控管理在危重症患者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EICU危重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该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时质控组和传统管理组,实时质控组采用实时质控的护理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传统管理组对患者实施传统护理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实时质控管理与传统管理组相比,在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面,实时质控组均优于传统管理组(P<0.05)。结论:实施实时质控管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减少护理纠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唐景洁陈丽丽吴碎秋
关键词: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肠内营养泵用于肠内营养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肠内营养泵应用于糖尿病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方法,探讨肠内营养泵应用于肠内营养治疗对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使用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同时将观察组随机分为观察组1和观察组2各30例,观察组1肠内营养泵给液速度为70ml/h,观察组2肠内营养泵给液速度为140ml/h,然后比较各组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糖波动范围、平均血糖及高、低糖血症发生率上相比差异显著;同时,观察组1、观察组2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使用肠内营养泵进行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皮下注射,而且肠内营养给液的速度对患者血糖控制影响比较大,随着速度的加快,血糖升高。从临床经验上看,一般速度保持在110ml/h比较适宜。
陈玉桃陈少敏唐景洁
关键词:糖尿病肠内营养泵血糖控制胰岛素皮下注射
分层吸痰法在老年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早期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分层吸痰法在老年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早期气道管理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70例年龄60岁及以上的颅脑外伤术后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交替分为分层吸痰组(A组)及传统吸痰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两组之间黏膜损伤频率、日均吸痰次数及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率。结果与传统吸痰法相比,分层吸痰法能够减少生命体征变化、日均吸痰的次数,降低气道黏膜损伤及VAP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颅脑外伤术后的患者,与传统吸痰法相比,分层吸痰法更安全、有效。
唐景洁廖德珺张静张漫漫陈大庆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
基于PDCA循环护理模式预防ICU危重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4
2022年
目的分析基于PDCA循环护理模式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应用效果,为护理干预对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ICU危重症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PDCA循环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DVT认知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对比两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医嘱依从性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对血栓概念、发病原因、疾病危害、健康信念、预防措施的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血栓概念(分):18.22±1.64比11.19±1.58,发病原因(分):17.25±1.78比12.07±1.43,疾病危害(分):18.25±1.72比10.65±1.44,健康信念(分):17.98±1.68比12.37±1.56,预防措施(分):18.55±1.24比10.77±1.47,均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G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35.42±3.89比28.53±3.41,P<0.05)。观察组医嘱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37%(74/76)比77.63%(59/76),P<0.05〕,患者对ICU护理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98.68%(75/76)比80.26%(61/76),P<0.05〕,而且患者下肢DVT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5.26%(4/76)比23.68%(18/76),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护理方法能够显著降低ICU危重患者并发下肢DVT风险,提高ICU患者对下肢DVT的认知度与自我效能感,进而提升其对ICU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唐景洁王密芳何小玲汤鲁明
关键词:危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