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兆秀

作品数:72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省级财政专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66篇农业科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2篇花生
  • 21篇栽培
  • 16篇花生新品种
  • 15篇栽培技术
  • 11篇选育
  • 10篇生品
  • 9篇花生品种
  • 7篇曲霉
  • 7篇黄曲霉
  • 6篇丰产
  • 5篇性状
  • 5篇抗黄曲霉
  • 5篇高产
  • 4篇蛋白
  • 4篇珍珠豆型
  • 4篇生育
  • 4篇抗黄1号
  • 4篇基因
  • 4篇机械化
  • 4篇高蛋白

机构

  • 70篇福建省农业科...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江西省农业科...
  • 2篇龙岩市农业科...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龙岩学院
  • 1篇福建省农业厅
  • 1篇福建省种子总...
  • 1篇宏畅(福建)...

作者

  • 72篇唐兆秀
  • 42篇徐日荣
  • 30篇蓝新隆
  • 19篇陈湘瑜
  • 16篇李光星
  • 13篇纪荣昌
  • 10篇康玉妹
  • 5篇王雪英
  • 4篇种藏文
  • 4篇张玉梅
  • 3篇林国强
  • 3篇胡润芳
  • 2篇陈林
  • 2篇邹晓芬
  • 2篇童川拉
  • 2篇卢春生
  • 2篇张轼
  • 2篇陈鑫珠
  • 2篇庄益芬
  • 2篇李爱萍

传媒

  • 14篇福建农业学报
  • 12篇福建农业科技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 6篇江西农业学报
  • 3篇福建果树
  • 2篇农业科技通讯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2篇花生学报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中国农机化学...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1篇农村百事通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作物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8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丘陵山地幼龄果园套种花生的效应及技术要领被引量:1
2003年
李光星唐兆秀纪荣昌康玉妹
关键词:丘陵山地幼龄果园套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
单双粒播种对珍珠豆花生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2021年
为了明确福建气候条件花生单粒和双粒播种对产量和性状的影响,为单粒播种的品种选择及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以南方生态区选育的6个珍珠豆型花生品种开展单粒和双粒播种对比试验,研究单、双粒播种对其产量和性状的影响,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与经济性状关联的其他20个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单粒播种较双粒播种能极显著提高株型指数、分枝数、结果枝数、荚果总数、单株荚果产量和单株籽仁产量(P<0.01),饱果率极显著降低(P<0.01),主茎高显著降低(P<0.05),秕果总数的增加是造成单粒播种荚果增加的主要因素,单粒播种能明显促进侧枝生长,导致百果重变小,双仁果率下降,出仁率降低;单双粒播种间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均未达到显著差异,福花31521在单粒播种下能获得更高产量,而福花11510却在单粒播种下减产明显,表明品种存在适宜单粒和双粒播种不同的倾向性;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相比双粒播种,单粒播种的单仁饱果、双仁率、秕果总数和百仁重等4个性状对荚果产量和籽仁产量的关联系数上升较大,饱果总数、单株籽仁重和百果重等3个性状对荚果产量的关联系数下降明显,饱果总数和荚果总数等2个性状对籽仁产量的关联系数降低较大。因此,在单粒播种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这些性状的表现。
徐日荣陈昊陈湘瑜张玉梅胡润芳蓝新隆唐兆秀林国强
关键词:珍珠豆型花生单粒播种灰色关联度分析
福建省花生农家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为了解福建省花生农家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农家品种亲本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福建省不同地方的35份花生农家品种为材料,运用Excel软件对14个农艺性状进行数据分析,用SPSS软件进行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考察的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是地上果针数为73.3%,其次是单株饱果数为44.3%,出仁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3%。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是单株饱果数为1.986,其次是主茎高为1.981,最低是百仁重为1.607。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地下果针数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与单株生产力呈极显著负相关。采用Ward法进行聚类结果,遗传距离阈值为12时,分为两大类群,第Ⅰ类群品种为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即疏枝亚种;第Ⅱ类群品种为普通型和龙生型,即密枝亚种。本研究表明福建省花生农家品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亲缘关系与栽培种花生亚种分类有关,为品种的综合利用奠定基础。
陈湘瑜徐日荣唐兆秀
关键词:花生农艺性状
白毛豆在台湾生产现状与福建的发展趋势被引量:8
1995年
白毛豆在台湾生产现状与福建的发展趋势唐兆秀,林军(福建农业科学院耕作轮作研究所)(福建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白毛豆,日本称“枝豆”,是蔬菜专用型大豆。在荚果内子粒充实80%左右时采收鲜荚。此时,荚果翠绿,带有白色茸毛,故称白毛豆。由于该大豆种仁含有...
唐兆秀林军
关键词:白毛豆栽培
花生“抗黄1号”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研究结果表明,抗黄1号虽在各生育阶段的叶面积系数(LAI)均比泉花10号低,但仍具有较高的LAI;在苗期、结荚期,抗黄1号的净同化率分别比泉花10号高10.6%、21.8%;抗黄1号除在开花下针期干物质积累率比泉花10号略低外,其余各个时期的积累率均大于泉花10号;产量形成期的经济系数抗黄1号也比泉花10号高;抗黄1号不仅库大、源大,而且库/源比率高,库、源的协调性也比泉花10号好。
蓝新隆唐兆秀徐日荣王雪英
关键词:花生抗黄1号叶面积干物质
野生花生Hsp70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热激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是细胞应对高温和其它胁迫环境时所产生的一类分子伴侣类型应激蛋白。本研究以Arachis duranensis和Arachis ipansis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Hsp70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A.duranensis含有34个Hsp70基因成员,A.ipansis含有35个Hsp70基因成员,两者的直系同源基因大部分分布于两套染色体相近的位置。Ad Hsp70和Ai Hsp70基因家族根据亚细胞定位结果可分4种类型,各类型的Hsp70基因结构相对保守。根据系统进化分析Hsp70基因家族可分为ClassⅠ(Hsp70)和ClassⅡ(Hsp110)两个亚家族,其中ClassⅠ亚家族进一步分为3个小家族,同时揭示Hsp70基因家族成员产生于单双子叶分化之前。GO分析预测表明,Ad Hsp70和Ai Hsp70基因家族功能类别完全一致,各功能类别数目比例变化相似。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花生属植物Hsp70基因家族功能,以期为深入研究花生逆境生理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理提供基础。
陈湘瑜徐日荣熊发前唐兆秀
关键词:野生花生生物信息学系统发育抗高温
黄曲霉毒素研究进展
本文阐述了黄曲霉素的理化性质、规定标准。详细论述了黄曲霉素的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TLC)、高效液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RIA)、免疫层析(IC)和免疫亲和柱高效液相色谱法(IA...
徐日荣唐兆秀蓝新隆
关键词:黄曲霉毒素
文献传递
花生品种、栽培技术引种马拉维试验初报
2014年
为配合福建企业开发马拉维花生产业需要,2013—2014年引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6个花生品种(系),结合马拉维4个品种,采用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和大面积种植,在马拉维共和国进行品种比较和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雨季,7个参试品种品比结果,荚果产量1150.05-2943.75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2943.75 kg/hm^2,cg-7(CK)产量最低,为1150.0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4.78%-155.98%。籽仁产量654.45-1845.6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1845.6 kg/hm^2,cg-7(CK)最低,为65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5.67%-182.0%。干季,7个参试品种荚果产量2344.5-3559.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3559.5 kg/hm^2,cg-7(CK)最低,为23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7.81%-51.82%,籽仁产量1428.0-2335.0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2335.05 kg/hm^2,‘福花9号’最低,为1428.0 kg/hm^2,除‘福花9号’籽仁比cg-7(CK)减产6.44%外,其他5个品种比cg-7(CK)增产29.85%-52.99%。干季,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马拉维的4个品种荚果产量1900.5-3213.0 kg/hm^2,其中,Ba Ka产量最高,为3213.0 kg/hm^2,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900.5 kg/hm^2,籽仁产量1016.7-2307.0 kg/hm^2,其中,Ba Ka产量最高,为2307.0 kg/hm^2,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016.7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6个花生品种生活习性等方面均适应于马拉维的生态条件和粗放的栽培习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花生栽培技术也适合马拉维4个花生品种,并取得高产。初步探明,利用马拉维湖等湖岸周遍特殊的生态环境,只要花期空气湿度≥50%,满足花生开花受精的生理需求,采用人工灌溉措施,可以在干季发展花生生产,建议扩大试验,示范后推广。
徐日荣唐兆秀吴潮生
关键词:花生引种
花生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基因(LACS1)的克隆、鉴定与组织表达被引量:2
2016年
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long chain acyl-Co A synthetase,LACS)是油脂代谢的重要催化酶。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花生(Arachis hypogaea L.)克隆到LACS1(Gen Bank登录号:KT932703),分析了该基因的结构组成,预测编码氨基酸与其他植物的同源性,采用实时Real-Time PCR技术对LACS1的组织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花生LACS1基因全长2 219 bp,包含1 992 bp的ORF,编码663个氨基酸,有22个外显子和21个内含子。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花生LACS1有真核生物酰基辅酶A合成酶保守结构域,并含有保守的激活位点和绑定位点。同源性分析发现花生LACS1与大豆、野生大豆、鹰嘴豆、绿豆、甜橙等15种物种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68%~86%之间,进化树分析显示,花生LACS1与鹰嘴豆等豆科植物亲缘较近。实时荧光PCR分析表明,花生LACS1在花生根、茎、叶、针、仁和花等组织均有表达,但差异明显,其中花的表达量最高,表达量大小顺序为花>针>叶>茎>根>仁,地上组织表达量高于地下组织。花生LACS1可能参与花生角质层的脂质合成。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植物脂肪酸代谢提供理论依据。
徐日荣陈湘瑜林栩松唐兆秀
关键词:花生油脂
抗黄曲霉花生新品种——福花1号被引量:2
2003年
唐兆秀李光星蓝新隆王雪英
关键词:栽培技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