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和娟

作品数:6 被引量:111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大学生
  • 3篇社会支持
  • 2篇幸福感
  • 2篇主观幸福
  • 2篇主观幸福感
  • 2篇自尊
  • 2篇作用机制研究
  • 2篇孤独
  • 1篇大学生学习
  • 1篇大学生学习动...
  • 1篇动机
  • 1篇学生学习动机
  • 1篇学习动机
  • 1篇样例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择业
  • 1篇择业价值取向
  • 1篇职业自我效能
  • 1篇职业自我效能...
  • 1篇社会

机构

  • 6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作者

  • 6篇和娟
  • 2篇王庭照
  • 2篇王瑾
  • 2篇游旭群
  • 2篇孔风
  • 2篇李力
  • 1篇李彩娜
  • 1篇李金霞

传媒

  • 2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职教论坛
  • 1篇心理科学
  • 1篇中国心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职女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与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探析被引量:3
2010年
本研究对5所高职院校的376名女毕业生进行了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女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在年级、学科、学校、有无兼职经历、是否独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在校身份、兼职经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同时择业价值取向对择业效能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李力贺香沛和娟
关键词:职业自我效能感择业价值取向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95
2012年
对389名大学生施测社会支持量表、自尊量表、社会与感情孤独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以探讨孤独和自尊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自尊、孤独呈显著相关。(2)路径分析表明,自尊、孤独分别在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社会支持→自尊→孤独→主观幸福感的显著路径表明,这些变量间存在更为复杂的关系。这些结果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风王庭照李彩娜和娟王瑾游旭群
关键词:孤独自尊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大学生
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及其特点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动机程度及其特点。方法用《学习过程问卷》对西北师大2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 11.0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①大学生深层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7.005和7.101,P=0.013和0.000),大学生浅层型动机和深层型动机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t=-2.984和2.869,P=0.003和0.002);②大学生浅层型策略和成就型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F=8.112和21.081,P=0.035和0.028),大学生浅层型策略和成就型策略存在显著的专业差异(t=-5.749和4.962,P=0.000和0.001);③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阶段大学生学习动机存在差异,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存在相关。
李金霞和娟
关键词:动机学习动机影响因素
大学生对类别样例的可能性产生的实验研究
人们进行思维推理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对事物状态可能性的思维,即思考既定条件下事物可能的状态是什么。本研究从类别的角度切入来考察可能性思维。先前关于类别的研究显示,类别学习和类别建构均是关于归类判断的研究,即给人们提供已知的...
和娟
关键词:样例
文献传递
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孤独及自尊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感情与社会孤独量表及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389名在校大学生.结果表明:①相关分析表明,社会支持与自尊、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
孔风王庭照和娟王瑾游旭群
关键词:孤独自尊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大学生
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方法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量表》对南昌市278名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1.5进行数据整理和相关分析。结果 1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和考试负担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r=0.141,P<0.05),与人际交往适应性存在显著正相关(r=0.252,P<0.01);2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相关显著(r=0.152,P<0.01);3女大学生社会支持与社会适应的回归效果显著(F=60.736,P<0.05)。结论社会支持系统是影响女大学生社会适应的重要心理因素。
和娟贺根峰李力
关键词:女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社会适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