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闯

作品数:30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2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3篇就业
  • 10篇农民
  • 10篇农民工
  • 10篇民工
  • 6篇劳动力
  • 6篇劳动力市场
  • 5篇就业稳定
  • 5篇就业稳定性
  • 5篇工资
  • 4篇经济学
  • 3篇中国城
  • 3篇中国城镇居民
  • 3篇教育
  • 3篇劳动供给行为
  • 3篇计量经济
  • 3篇计量经济学
  • 3篇教学
  • 3篇工作时间
  • 2篇幸福感
  • 2篇就业质量

机构

  • 19篇东北财经大学
  • 11篇吉林大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国家发展和改...

作者

  • 30篇周闯
  • 9篇张世伟
  • 2篇贾朋
  • 2篇王维国
  • 1篇李树森
  • 1篇张抗私
  • 1篇张同斌
  • 1篇黄卫挺

传媒

  • 3篇劳动经济研究
  • 2篇财经问题研究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世界经济
  • 1篇消费经济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数学的实践与...
  • 1篇经济评论
  • 1篇财经科学
  • 1篇统计研究
  • 1篇管理世界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宏观经济管理
  • 1篇数理统计与管...
  • 1篇中国劳动
  • 1篇世界经济文汇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城镇居民劳动供给行为的经验研究
个体劳动供给行为对于工资率和非劳动收入的反应一直是国外劳动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劳动供给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的估算,可以定量分析那些试图促进劳动供给增加的公共政策的作用效果。然而,由于微观数据的匮乏,国内关于劳动供给...
周闯
关键词:工作时间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本科生阶段的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仍然面临着众多的挑战,培养学生应用计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迫切任务。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计量经济学教学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进而适应创新性人才培养时代的需要。教学中应以调动学习主动性的专业问题为引导,以增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实践教学为主体,以适当深度的理论教学为支撑,建立"问题、实践和理论"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真正将计量方法创新性地应用到实际专业问题的解决之中。
周闯
关键词:本科阶段计量经济学
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就业稳定性差异——兼论女性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双重负效应被引量:26
2014年
将雇主是否提供一年期及以上劳动合同作为就业稳定性的划分,采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解方法分析了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就业稳定性差异。研究表明:农民工稳定就业比显著低于城镇职工,主要原因在于其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与城镇职工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歧视所产生的影响小于这两类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女性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尽管存在着户籍和性别的双重负效应,但双重负效应仍低于人力资本差距的影响。此外,城镇公共就业服务对农民工较低的覆盖率以及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就业的行业差异也对就业稳定性差异给出了一定程度的解释。
周闯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
中国城镇居民的劳动供给行为——倒S型劳动供给曲线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的实证检验被引量:9
2009年
依据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数据,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估计了城镇居民的就业方程和工作时间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个体就业概率不断增加;随着家庭其他收入的增加,个体就业倾向逐渐降低,工作时间逐渐减少;随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就业个体的工作时间逐渐增加。低收入群体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分别为-0.3237和-0.3167,而女性中高收入群体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为0.1429,说明倒S型劳动供给曲线在2002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是存在的。因此,政府部门应结合经济发展水平适时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教育和培训投入力度,促进低收入群体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
周闯张世伟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工作时间
就业正规性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机制与检验被引量:2
2022年
释放农民工群体的消费潜力,提升其消费水平,是实现潜在增长率的重要需求侧因素。文章从就业身份、契约关系和社会保障地位三个维度界定就业正规性,并基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析就业正规性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规就业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工的家庭消费支出和消费率,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样本平衡、正规就业概念界定的差异以及分析数据集的差异后仍具有稳健性;从影响机制来看,正规就业在增加当期收入和持久性收入、破解流动性约束、降低预防性储蓄、增强融合意愿上都能够发挥明显的作用,从而能够促进农民工消费水平的提升。文章的分析结论表明,通过各种措施提升农民工的就业正规性是破解农民工低消费问题的重要途径。
周闯马旭鑫管添
关键词:农民工
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之一。本文建立了中国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参与模型和工作时间模型,用于分析城市中农村迁移家庭的劳动供给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迁移劳动力劳动参与率高,工作时间长,主要在非正规部门就业;农村迁移家庭中女性和男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3.71%和4.97%,且随着受教育年限的提高,男性工作时间将明显增加;身体健康不仅有助于女性劳动参与率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减少工作时间;但随着经验的增长,个体倾向于增加工作时间;女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分别为-0.261 3和-0.073 3,而男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为-0.344 3,说明女性和男性的工作时间曲线均向右下倾斜;女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为0.539 5,远高于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因此,政府通过发展农村教育和医疗服务,适当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将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迁移家庭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张世伟贾朋周闯
关键词:劳动力市场工资
自雇就业促进还是抑制农民工的消费被引量:7
2020年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自雇就业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雇农民工的消费收入弹性比受雇农民工高0.06;自雇就业对农民工的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自雇农民工与反事实的受雇情形相比,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加39.93%~44.33%,消费率提高17.42~18.21个百分点;按消费结构来看,食品消费支出增加14.85%~15.84%,住房消费支出增加123.21%~136.67%;自雇就业促进消费的结论在模型设定上以及不同特征农民工群体中都具有稳健性;农民工的自雇就业是基于比较优势的选择,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提升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意愿,从而促进了消费的提升。
周闯白兵
关键词:农民工
城市贫困群体就业扶持政策的劳动供给效应——一个基于自然实验的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本文将城市贫困群体就业扶持政策的实施作为一个自然实验,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了城市贫困群体中女性和男性的劳动供给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贫困群体中女性劳动供给和男性劳动供给的净工资弹性分别为3.22和1.94;就业扶持政策使贫困群体中女性劳动供给和男性劳动供给分别增加了106.47%和57.33%;贫困群体劳动供给的增加主要是由就业率上升而非工作时间增加引起的。因此,通过就业扶持政策可以有效地增加贫困人口的劳动供给,提高贫困人口收入,达到有效削减贫困的目的。
张世伟周闯
关键词:就业扶持政策贫困群体自然实验
农民工的中等职业教育、在职培训与工资——基于校正多元样本选择偏差的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将雇主提供一年期及以上合同的工作作为稳定就业,将农民工的就业状态分为稳定就业、非稳定就业、未就业三种,在校正多元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估计了农民工稳定就业的工资方程和非稳定就业的工资方程,重点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民工获得稳定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对农民工稳定就业和非稳定就业的工资均具有正向影响,但对稳定就业工资的影响要显著大于对非稳定就业工资的影响.因此,政府应当继续加大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投入,同时鼓励用工企业对农民工开展与工作技能相关的在职培训,从而使农民工获得更为稳定的就业和更高的工资水平,顺利实现市民身份的转换.
周闯王维国
关键词:农民工就业稳定性职业教育在职培训
城镇居民就业性别差异的分解及区域比较被引量:14
2014年
本文基于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解方法,对城镇居民就业的性别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男性和女性就业差异大部分是由可观测特征差异无法解释的,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存着明显的就业性别歧视;东中西三个区域内部就业的性别差异有明显不同,但就业的性别歧视程度却无明显差异,就业歧视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无显著联系。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在设计和实施消除歧视的公共政策时,除要关注工资收入的性别歧视外,更应该关注就业机会的性别歧视。
王维国周闯
关键词:歧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