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锦池
- 作品数:13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81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住院老年人生活方式与骨质疏松的偏相关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了解桂林老年人生活方式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46例住院老年患者(≥60岁),在24小时内调查其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1年服用可能对骨质有影响的他汀类降脂药、质子泵抑制剂、肝素、避孕药、激素、含维生素D3的钙片等及吸烟、饮酒、喝浓茶、碳酸饮料、牛奶、吃水果、蔬菜、运动、睡眠、摔跤、骨折等情况,同时测量L2-L4、双侧股骨颈、粗隆及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T-score),取两者T-score低值,按60~79岁组、≥80岁组及全部老年人组,与前述调查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并比较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量正常3组上述指标有无差异。结果 3组患者均与性别、体重、喝浓茶等因素相关(P〈0.05),≥80岁组及全部老年人组骨密度与服用他汀类降脂药、含维生素D3的钙片、饮酒、运动等因素相关(P〈0.05),全部老年人组还与喝牛奶因素相关(P〈0.05);按骨质疏松、骨量减少、骨量正常组间比较,性别、身高、体重、服用他汀类降脂药、饮酒、喝浓茶、牛奶、运动8项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把上述8项因素在组间进行两两比较,性别因素在各组均有统计学差异,身高、饮酒、运动3项因素在骨质疏松组和骨质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在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服用他汀类药物、喝浓茶、牛奶3项因素在骨质疏松组与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组与骨量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组老年人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与性别、体重、服含维生素D3的钙片、喝浓茶等因素相关,饮酒、喝浓茶、牛奶、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运动对骨质疏松可能有预防作用。
- 刘学员唐慧明唐伟雄熊义博林仁生周锦池黄心元赵蕾卢水焕邓泽熙
- 关键词:老年人骨质疏松偏相关
- 老年病科医疗纠纷防范实践被引量:1
- 2015年
- 本文阐述老年学科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做法有:培养全科医师素质、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配齐医院和科室诊疗抢救设备;强化核心医疗制度,诊疗活动有章可循;加强医患沟通、医患共同决策;多学科联合会诊,制订最佳诊疗方案;加强医务人员感控习惯的培养、床单位消毒,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全面提高医疗质量。
- 刘学员李程熊义博周锦池黄心元蔡质梅卢水焕赵蕾
- 关键词:老年病科全科医师医患沟通
- 社会支持与年龄及病情对住院老年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 2013年
-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及年龄、病情对住院老年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流式细胞仪,对225例住院老年男性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T淋巴细胞(CD3+)与年龄呈负相关,自然杀伤细胞(CD56+)与年龄呈正相关,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CD56+、B淋巴细胞(CD19+)、淋巴细胞(Lc)与病情相关(P<0.05);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主观支持进入CD4+、Lc的逐步回归方程;主观支持的家庭成员项进入CD4+、主观支持的同事项进入CD19+、主观支持的朋友项进入Lc的逐步回归方程;社会支持利用的烦恼倾诉项进入CD3+、CD4+的逐步回归方程。结论年龄、病情与CD3+、CD4+、CD19+、CD56+相关,社会支持可能与住院老年患者的CD4+、CD19+等淋巴细胞亚群有关,烦恼倾诉能提高患者的CD3+、CD4+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 刘学员黄心元李莉周锦池王大水唐伟雄唐慧明李静卢水焕李水晴
- 关键词:住院患者社会支持淋巴细胞亚群
- 社会支持与住院老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相关性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与住院老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流式细胞仪对165例住院老年男性进行调查。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CD 3+与年龄呈负相关(r=-0.169,P=0.030),CD 4+、L c与病情呈负相关(r=-0.167,-0.209;P=0.032,0.007);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社会支持总分进入CD 4+、CD 4+/CD 8+的逐步回归方程(r=0.232,0.169;F=4.432,4.816;P=0.037,0.030);主观支持进入CD 4+、CD 4+/CD 8+、L c的逐步回归方程(r=0.252,0.209,0.269;F=6.129,7.462,5.003;P=0.014,0.007,0.027);主观支持的家庭成员进入CD 4+、CD 4+/CD 8+、朋友进入L c的逐步回归方程(r=0.299,0.216,0.283;F=9.398,7.955,6.409;P=0.003,0.005,0.012);社会支持利用的烦恼倾诉进入CD 4+的逐步回归方程(r=0.226,F=3.919,P=0.049)。结论社会支持与住院老年人的细胞免疫有关,烦恼倾诉能提高患者的T淋巴细胞水平。
- 刘学员张万峰周锦池黄心元李静唐伟雄唐慧明李水晴
- 关键词:住院患者老年人社会支持T淋巴细胞亚群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长期疗效。方法选取78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不同程度并发症的患者,介入组4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药物组36例常规药物治疗,对比治疗1后年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年之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介入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与药物组相比,介入组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PCI可明显缓解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 李水晴周锦池戴小良
- 关键词:心肌梗塞血管假体植入
- 提高老干部住院满意度做法被引量:3
- 2012年
- 近几年来,我院干部病房医疗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改进,没有出现大的医疗服务纠纷,老干部患者及其家属均较满意,下面将我院为老干部服务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汇报如下。
- 刘学员周锦池黄心元唐慧明
- 关键词:干部病房住院满意度医疗管理老干部患者服务纠纷
- 颈动脉硬化对老年人餐后血压的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CA)对住院老年人餐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餐前15min测1次血压,进第1口餐开始计时,20min、40min、60min、90min和120min各测血压1次,以餐后血压变化最大值为餐后血压,使用彩色多普勒于颈总动脉分叉处10mm内测量左右颈动脉各项指标,包括内径、最大流速、最小流速、阻力指数、内一中膜厚度(IMT)、有无颈总动脉体斑块、颈总动脉窦部斑块(以最大斑块为准),并将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功能、卒中、肾脏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营养不良、服用降压药、颈动脉有无斑块等因素对餐后血压变化情况进行偏相关分析。将138例患者分为:(1)餐后低血压组(PPH组,101例)与餐后无低血压组(对照组,37例),比较颈总动脉各项指标;(2)无CA组(IMT≤1.0mm)与CA组(IMT〉1.0ram);(3)单侧颈总动脉斑块组和双侧颈总动脉斑块组及双侧颈总动脉无斑块组;(4)单侧颈总动脉窦部斑块组和双侧颈总动脉窦部斑块组及双侧颈总动脉窦部无斑块组;比较各组餐后血压的变化。结果PPH组左右颈总动脉的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慢,血流阻力指数大,左右颈动脉窦部斑块面积均较对照组者明显(Z=-3.073、-2.303,P=0.002,0.021)。偏相关分析:早餐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最大值与颈动脉窦部斑块相关(r=0.195,P=0.022;r=-0.177,P=0.038),早餐后舒张压变化最大值与脑卒中相关(r=0.259,P=0.002),晚餐后收缩压变化最大值与糖尿病、冠心病相关(r=0.226,P=0.008;r=0.214,P=0.012);晚餐后舒张压变化最大值与冠心病相关(r=0.183,P=0.032)。颈动脉IMT对餐后血压变化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颈总动脉体斑块对早餐舒张压变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Z=-2.111,P=0.035)。双
- 刘学员喻智卢水焕唐慧明唐伟雄黄心元孙玺荣周锦池林仁生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颈动脉窦动脉粥样硬化血压测定
- 简易营养评价精法在整体医疗营养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在整体医疗实践中使用简易营养评价精法(MNA-SF)了解我院各临床科室营养不良发生的情况。方法由经过专门训练的医务人员在患者入院3 d内,使用MNA-SF对全院各科室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调查,了解营养状况与性别、年龄、病情的关系。结果全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2.25%,内科、外科、专科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28.69%、23.26%、14.46%(χ2=144.377,P=0.000),营养分值与年龄、病例分型呈负相关(Z值分别为-60.334和-33.916,P=0.000),男、女营养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23,P=0.000)。年龄、病例分型进入了影响营养分值的逐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为:y营养=0.004x年龄+0.099x病理分型+0.447(r=0.146,F=39.772,P=0.000)。结论营养不良发病率在住院患者达20%以上,营养与年龄、病情相关,男性患者营养状况较女性差。
- 刘学员向月应李新元黄心元周锦池唐慧明赵蕾卢水焕
- 关键词:营养评价营养调查营养不良
- 进食和慢性疾病对住院老年人餐后血压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进食和慢性疾病对住院老年人餐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餐前15min测1次血压,进第1口饭开始计时,20、40、60、90和120min各测血压1次,以餐后血压变化最大值作为餐后血压,将152例患者分为高血压组(127例)和无高血压组(25例),餐前高血压与餐前血压正常者,服用降压药与未服用降压药者。观察年龄、降压药物及主要慢性疾病对餐后低血压(PPH)的影响。结果餐后20、40、60、90和120min发生PPH分别为60、81、93、81和83例,5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与餐前血压正常者餐后收缩压变化最大值比较,餐前高血压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P=0.000);早餐后收缩压变化最大值与脑卒中、服用降压药物及年龄相关(P=0.017,P=0.050,P=0.019);晚餐后收缩压变化最大值与冠心病相关(P=0.037);早餐后舒张压变化最大值与脑卒中、下肢静脉曲张及服用降压药物相关(P=0.009,P=0.033,P=0.047)。结论餐后60min易发生PPH,餐前高血压患者餐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大,餐后血压变化与脑卒中、冠心病、下肢静脉曲张、服用降压药物及年龄有关。
- 刘学员卢水焕黄心元唐慧明唐伟雄周锦池赵蕾李水晴
- 关键词:饭后期间血压测定低血压卒中
- 某区2007~2011年离退休老干部患病率分析
- 2012年
- 目的分析某区离退休老干部2007-2011年5年体检常见慢性疾病患病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某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年龄60-97岁)共1653例患病情况,按年度分层及按年龄段分层进行分析。结果按年度分层:进入前20位的疾病中,原发性高血压、前列腺增生和囊肿、冠心病等10种(类)疾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段分层:患病率稳定进入前10位的疾病,60-69岁有5种(类),70-79岁有6种(类),80-97岁有8种(类)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前列腺增生和囊肿、慢性肝病和肝硬变(主要为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的患病率在60-69岁、70-79岁、80-97岁3个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79岁、80-97岁2个年龄段冠心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某区离退休老干部患病率居前的以代谢性疾病及老年性疾病为主,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高脂血症近年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冠心病与年龄增长有关。
- 朱世和余亦珲罗克品刘学员李云周锦池李水晴
- 关键词:健康体检老年人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