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金星

作品数:329 被引量:3,400H指数:28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7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29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168篇农业科学
  • 37篇环境科学与工...
  • 34篇生物学
  • 21篇医药卫生
  • 19篇天文地球
  • 11篇经济管理
  • 8篇水利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5篇土壤
  • 52篇植被
  • 26篇堆肥
  • 26篇植被恢复
  • 22篇植物
  • 21篇生态
  • 19篇铁路
  • 18篇滩地
  • 18篇酶活性
  • 17篇青藏
  • 16篇血吸虫
  • 16篇岩溶
  • 16篇抑螺
  • 16篇青藏铁路
  • 16篇微生物
  • 16篇吸虫
  • 15篇血吸虫病
  • 15篇群落
  • 14篇物种
  • 12篇生态系统

机构

  • 209篇中国林业科学...
  • 153篇北京林业大学
  • 24篇四川省林业科...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西南大学
  • 13篇国际竹藤网络...
  • 1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0篇湖北省林业科...
  • 10篇湖南省林业科...
  • 9篇国家林业局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滨州学院
  • 5篇中国林业科学...
  • 4篇北京市林业局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水利水电...
  • 4篇广州地理研究...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北京农学院
  • 3篇北京市园林绿...

作者

  • 324篇周金星
  • 75篇张旭东
  • 38篇彭霞薇
  • 36篇孙启祥
  • 34篇彭镇华
  • 25篇漆良华
  • 24篇崔明
  • 22篇郑景明
  • 18篇董林水
  • 18篇费世民
  • 15篇蒋俊明
  • 13篇黄玲玲
  • 13篇陈浩
  • 12篇万龙
  • 12篇刘玉国
  • 11篇张建锋
  • 11篇冯红梅
  • 10篇王月容
  • 9篇魏远
  • 9篇刘玉国

传媒

  • 14篇林业科学研究
  • 13篇世界林业研究
  • 13篇中国水土保持...
  • 11篇林业科学
  • 11篇北京林业大学...
  • 8篇水土保持研究
  • 8篇生态学杂志
  • 8篇四川林业科技
  • 8篇湿地科学与管...
  • 7篇生态学报
  • 7篇地理研究
  • 7篇长江流域资源...
  • 6篇中国岩溶
  • 6篇第三次全国林...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东北林业大学...
  • 5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华中农业大学...
  • 4篇草业科学
  • 3篇资源科学

年份

  • 8篇2023
  • 18篇2022
  • 12篇2021
  • 16篇2020
  • 18篇2019
  • 17篇2018
  • 8篇2017
  • 26篇2016
  • 3篇2015
  • 9篇2014
  • 15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14篇2010
  • 30篇2009
  • 20篇2008
  • 27篇2007
  • 21篇2006
  • 8篇2005
  • 12篇2004
3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常见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被引量:4
2017年
为探讨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重金属含量状况,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主峰地段常见植物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6种重金属元素(Fe、Mn、Zn、Ni、Pb、Cd)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100mg·kg^(-1)的元素有Fe和Mn,50~100mg·kg^(-1)的元素有Zn,<50mg·kg^(-1)的元素有Pb、Ni和Cd。Fe、Zn、Ni、Cd、Pb为正偏态分布,Mn为负偏态。除Ni外,其余元素在5种植物间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该地区植物中Mn、Zn、Ni、Pb、Cd含量均已达到甚至超过中毒水平,存在着受重金属毒害的潜在风险,但除Ni、Pb外,各重金属含量均在世界陆生维管植物相应元素的平均含量范围内。研究区5种植物叶片中的重金属含量分配模式均表现为Mn>Fe>Zn>Pb>Ni>Cd。Fe-Zn、Fe-Cd、Fe-Pb、Zn-Cd、Zn-Pb、Cd-Pb之间均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以上各组元素的来源相似且植物对各组元素的吸收具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罗绪强周金星张桂玲赵荣葵李松杨鸿雁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重金属
油用牡丹对氮磷钾元素的吸收和积累规律被引量:8
2019年
为给油用牡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对5年生油用牡丹‘凤丹’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的含量及积累量的年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就其氮、磷、钾元素的积累量与土壤各理化性质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油用牡丹植株中各营养元素吸收量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油用牡丹对氮、磷、钾元素的年吸收量分别为2.62、0.32和1.87 g·株-1,氮、磷、钾的年吸收量之比约为8∶1∶6;盛花期(5月)至果荚发育期(6月)是氮元素吸收最活跃时期,吸收的氮元素全部储存于地上部分;果荚发育期(6月)到种籽成熟期(8月)是磷元素与钾元素的吸收活跃期,此期磷与钾的吸收量分别占其年吸收总量的50.00%与72.1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用牡丹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的积累量与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性。
刘双吴安楠王淑娟魏丽萍周金星彭霞薇
关键词:营养元素养分吸收
长江滩地植被缓冲带类型及功能与生态重建被引量:3
2010年
长江滩地植被缓冲带包括原生植被、人工植被两大类,其中人工植被缓冲带又包括森林、林农复合系统和农田缓冲带;长江滩地植被缓冲带具有保水固土,过滤径流,提供生物栖息地,防浪护堤,改善长江水文状况和美化滩地环境,丰富人文景观等现实与潜在功能;分析提出了生态重建的总体目标、原则(可持续性,自我恢复,分类重建,调整反馈)与步骤(信息系统建立,系统诊断与评价,规划设计与生态重建,长江保护与流域可持续发展)。为滩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长江流域的科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王月容周志翔周金星孙启祥
关键词:长江滩地生态重建
低丘黄壤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水土保持功能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在湖北省象鼻嘴小流域内,选取马尾松天然林及4种5年生的人工经济林+同等配置地埂植物篱模式,设置退耕5 a的撂荒地作为对照,进行典型样地植被、土壤调查,结合各植被恢复模式的野外径流场地表水土流失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植被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的明显优势决定了马尾松天然林模式的蓄水、保土功能最强,与撂荒地(对照)模式相比,它的地表径流削减率约为40%,土壤侵蚀削减率高达80%以上;人工植被恢复模式的蓄水、保土能力大小为:板栗+黄花菜>桃+黄花菜>竹+黄花菜>李+黄花菜,均超过撂荒地(对照)模式;板栗+黄花菜模式的地表径流削减率为30%左右,土壤侵蚀削减率约为67%,以其为代表的经济林+植物篱模式的水土保持功能比起天然林模式还有一定差距。
刘艳刘学全崔鸿侠周金星何丙辉
关键词:植被恢复模式水土保持功能
湖北李家州滩地不同植被类型小气候日动态特征研究
本文采用定位观测的方法,以河滩地为对照,对湖北黄州李家洲林场内4种典型抑螺防病林的气温、土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的日变化动态以及表层(0 5cm土层)土壤含水量特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由河滩地到农林群落的建立,与对照比...
李锐祈周金星杨水平胡兴宜
关键词:抑螺防病林小气候环境
文献传递
岩溶石漠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金沙县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为建立针对于岩溶区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价方法,进而为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效益评价提供数据参考,在大量阅读国内外关于岩溶区生态服务价值文献的基础上,以金沙县为例,构建了岩溶地区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并以林地生态系统、耕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未利用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生产有机质、固碳释氧、保持水土和景观游憩文化4个主导功能来估算区域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显示:金沙县2005年到2010年4大生态系统总服务价值平均每平方公里减少1.62万元,总减少量3 607万元(占全县2010年GDP的0.42%)。其中生产有机质服务功能减少3 232万元,固碳释氧功能减少2 325万元,保持水土功能增加1 615万元,景观游憩文化功能增加335万元。
郭红艳王月容卢琦周金星韦清章
关键词:岩溶石漠化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
发展城市森林是城市建设的必然选择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城市生态建设,森林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其他措施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本文针对日益显著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城市森林应是城市生态建设的主体,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周金星王成崔丽娟王雁孙淑
关键词: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城市绿化
文献传递
国内外能源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被引量:126
2005年
能源危机是人类即将面临的巨大挑战,生物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今国际上的一大热点。本文对国内外能源植物资源培育及其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我国能源植物培育和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生物燃料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有目的、有选择地引进优良的能源植物资源和先进的技术工艺及主要设备,在高起点上建立我国能源油料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基地和生物燃料油生产技术体系,是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对于我国能源植物资源培育与利用以及培育后备能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费世民张旭东杨灌英周金星刘福云
关键词:能源危机生物能源资源培育
四川盆地钉螺生境指示植物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以四川仁寿山丘疫区157个样方钉螺密度、草本层特征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方差、X2分统计度量、Ocihiai、Dice、Jaccaed、Pccc等系列技术分析法,研究了钉螺生境指示植物及其种间联结度。结果显示:在85个草本群落中,与钉螺有极显著正连接的有水芹、水金凤、毛茛、拉拉藤、空心莲子草、广布野豌豆6种,显著正连接的有五朵云、蜈蚣草、碎米荠、葎草等4种;有极显著负连接的有野蔷薇、苔草、金星蕨等3种,显著负连接的种类有凤尾蕨1种;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土地利用类型是决定钉螺分布密度的两大关键因子;Ocihiai、Dice、Jaccaed、Pccc种间系数达到一定阈值才能达到正连接或负连接的水平,四个系数与X2拟合均呈线抛物线关系;钉螺生境可分划分为极度适生、一般适生与不适生三类,后者是前者退化与灭螺改造的结果;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改造效果可用钉螺不适生来描述,其标志为正连接指示植物消失而负连接指示植物出现,钉螺指示植物可用于作钉螺生境识别,也可用作林业血防生态工程模式林的效果评价。
蒋俊明周金星费世民刘国华
关键词:钉螺指示植物
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效果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当前中小学生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效果,探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为"十四五"期间血防健教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3个省抽取流行区中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统计中小学生血防知识得分情况,计算血防知识知晓率及行为正确率。结果共收集学生有效问卷586份,满分率为73.5%,不及格率为0.7%,平均分为96.4±8.0。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为95.7%,血防行为正确率为98.2%;男、女生血防知识知晓率(95.2%vs. 96.3%)和行为正确率(97.5%vs. 98.9%)的差异均分别有统计学意义(χ^(2)=6.973、8.101,P均<0.05);同时初中生、小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98.9%vs. 92.6%)和行为正确率(99.2%vs.97.1%)差异均分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99.451、18.443,P均<0.05)。结论中小学生血防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不同性别和年级存在差距,今后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流行区整体人群防护意识和行为。
张娜蒋鸿琳林丹丹任光辉刘阳郭浩刘金明周金星许静李石柱姜庆五周艺彪
关键词:血吸虫病健康教育
共3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