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逊

作品数:72 被引量:158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8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动力工程及工...
  • 22篇航空宇航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4篇叶栅
  • 23篇涡轮
  • 22篇气动
  • 12篇汽轮
  • 12篇汽轮机
  • 9篇气动性能
  • 9篇弯叶片
  • 9篇涡轮叶栅
  • 9篇后部加载
  • 8篇压气机
  • 8篇数值模拟
  • 8篇值模拟
  • 7篇环形叶栅
  • 6篇动叶
  • 6篇叶型
  • 6篇气轮机
  • 6篇燃气轮机
  • 6篇流场
  • 6篇冷气喷射
  • 5篇气膜

机构

  • 72篇哈尔滨工业大...
  • 3篇哈尔滨工程大...
  • 3篇哈尔滨汽轮机...
  • 1篇哈尔滨商业大...
  • 1篇哈尔滨锅炉厂...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燃气涡轮...
  • 1篇哈尔滨船舶锅...
  • 1篇杭州汽轮机股...
  • 1篇杭州汽轮动力...

作者

  • 72篇周逊
  • 34篇王松涛
  • 22篇王仲奇
  • 20篇韩万金
  • 17篇蔡乐
  • 11篇刘宝
  • 8篇王祥锋
  • 7篇刘勋
  • 6篇罗磊
  • 6篇冯国泰
  • 6篇王振峰
  • 5篇温风波
  • 5篇杜鑫
  • 4篇姚宏
  • 3篇韩万今
  • 3篇芦文才
  • 3篇杜巍
  • 3篇李柏
  • 3篇王宇峰
  • 2篇黄洪雁

传媒

  • 10篇汽轮机技术
  • 7篇工程热物理学...
  • 6篇航空动力学报
  • 6篇推进技术
  • 3篇实验流体力学
  • 2篇热能动力工程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热力透平
  • 2篇2006中国...
  • 1篇节能技术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 1篇2007年热...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跨音速气冷涡轮三维气动优化设计研究
2016年
为了提高跨音速气冷涡轮的效率,减小涡轮内的二次流损失,基于弯叶片设计方法,编制了弯叶片生成程序,同时借助优化设计方法,对某高压涡轮进行了气动优化设计。优化过程中,在导叶中应用弯叶片技术,同时优化动叶进出口气流角,以适应动静叶间匹配的变化。优化结果显示,在流量及功率变化不大的前提下,级效率较原型提高0.3%。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优化后导叶中横向二次流损失减小。
唐晓雷罗磊温风波周逊王松涛
关键词:涡轮跨音速冷气掺混
吸力面不同吹风比切向冷气喷射对跨声速涡轮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2019年
为进一步探究跨声速涡轮中吸力面切向冷气喷射对叶栅气动性能及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以跨声速涡轮叶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在叶片吸力面不同位置开设切向冷气喷射槽,进行不同吹风比下的冷气喷射,对跨声速气冷涡轮叶栅的总体性能以及流场细节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吸力面切向冷气喷射有利于减小跨声速涡轮叶栅激波损失,叶栅最大马赫数可减小0.104;切向冷气喷射槽位于尾缘内伸激波反射点上游,且吹风比处于0.75~1.00内时,叶栅能量损失最小;吹风比的增大有利于减小甚至消除冷气槽内分离泡,并能够减小唇部激波强度。
王宇峰蔡乐刘勋周逊王仲奇
关键词:气膜冷却能量损失
间隙尺寸对叶栅气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在低速风洞上对叶顶间隙尺寸为0.036 m的常规直叶栅的间隙中分面和上、下游及栅内的气动参数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与黄洪雁博士对相同叶栅测量的0.023 m间隙尺寸下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认为叶顶间隙的存在将在涡轮叶栅内引起沿叶高指向上端壁的二次流动,从而改善了下半叶展的流动性能,恶化了上半叶展的流动状态。在较大间隙下泄漏流动更加趋近上端壁,增强了壁面剪切效应,从而使得较大间隙的总压损失大于较小间隙。
周逊韩万金王振峰
关键词:涡轮叶栅气动特性
一种跨音扇形叶栅实验台及来流均匀性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跨音扇形叶栅实验台及跨音扇形叶栅入口来流均匀性控制方法,其中实验台包括:安装在风洞出口处的圆变圆段;从所述圆变圆段向后延伸且与之连通的圆变扇段;从所述圆变扇段向后延伸且与之连通的扇形直管段;从所述扇形直管段...
刘宝蔡乐周逊付海晏
文献传递
前置导叶对后加载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详细测量了平行进口端壁附面层与设置导向叶栅两种进口条件下后加载涡轮叶栅的气动参数。测量结果表明, 导向叶栅的设置加强了实验叶栅内的横向流动,这就造成了“C”型压力分布(弯叶片)和具有正径向压力梯度的压力分布(直叶片)产生的位置较无导叶时提前了。
周逊韩万金王仲奇
关键词:气动性能
高负荷压气机附面层非定常振荡抽吸流动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负荷压气机附面层非定常振荡抽吸流动控制方法,基于附面层抽吸流动控制方法实现,包括:所述非定常振荡抽吸流动控制方法引入合成射流技术作为人为非定常激励,促发附面层抽吸流动控制中的吸气流量产生周期性振荡变化,进...
王松涛周逊蔡乐刘宝徐皓
文献传递
涡轮矩形叶栅中的旋涡模型的进展回顾被引量:26
2001年
介绍了自 1 955年以来 ,在涡轮矩形叶栅流动研究中出现的 6个有价值的旋涡模型 ,论述了它们形成的机理 ,以期通过对涡轮矩形叶栅旋涡模型发展状况的回顾 ,来说明气动力学领域中发展起来的涡控制技术的实质是设法组织或重新组织涡结构。认为未来涡轮叶栅设计的改进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技术的潜在应用。
周逊韩万金
关键词:涡轮飞机
低压涡轮低雷诺数条件下气动性能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对某型航空发动机低压涡轮末级进行了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不同雷诺数条件下该级涡轮的气动性能。通过计算分析低雷诺数条件对压力场和损失系数的影响,可以看出,与高雷诺数条件相比,在低雷诺数条件下,低压涡轮效率明显降低,损失增大,扩压段增加,横向压力梯度增加,附面层增厚。雷诺数的降低,导致黏性力增加,在静叶片吸力面出现分离区,而且随着雷诺数的降低,分离区加大。
王松涛刘勋周逊冯国泰王仲奇
关键词:低雷诺数涡轮数值模拟气动性能
工业汽轮机补汽结构对压力损失的影响及优化被引量:6
2016年
为改进工业汽轮机补汽结构的性能,应用ANSYS-CFX软件、以SST-RM湍流模型对流体混合产生的总压损失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了结构参数对总压损失的影响,得出在不同流量比下,支流以60°夹角进入主流,或者过渡段为圆角时,T型通道具有较低的总压损失。在此基础上,优化设计了一种截面为椭圆形且沿周向截面面积渐缩的补汽结构,优化后的补汽结构能够有效控制补汽沿周向的密流分布及混合蒸汽的流动方向,由此提高了整机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补汽流动方向与主流方向的夹角对流场有较大影响,优化结构的总压损失系数在各工况下至少降低30%;截面形状与截面面积变化对补汽的周向扩散有较大影响,截面为椭圆形且截面面积沿周向渐缩时补汽结构能够提高密流周向分布的均匀度;采用混合总压损失系数和标准偏差能够有效评估补汽性能。
姚宏周逊王仲奇
关键词:工业汽轮机
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涡轮叶栅气动性能的实验研究
该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应用后部加载叶型与弯扭叶片减少气体绕流叶轮机械产生的能量损失,提高叶轮机械的效率.为此,该文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低速环形叶栅风洞上对具有后部加载叶型的常规直叶片叶栅和弯曲叶片叶栅进行了对比吹风实验.首先在...
周逊
关键词:涡轮叶栅后部加载拓扑结构
文献传递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