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立金

作品数:66 被引量:343H指数:1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5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8篇脊柱
  • 22篇腰椎
  • 17篇脊柱侧
  • 11篇节段
  • 10篇手术
  • 10篇椎间盘
  • 10篇后凸
  • 10篇脊柱侧凸
  • 10篇侧凸
  • 9篇椎管
  • 9篇畸形
  • 8篇椎管狭窄
  • 7篇外科
  • 6篇术后
  • 6篇椎体
  • 6篇颈椎
  • 6篇后路
  • 5篇退变
  • 5篇内窥镜
  • 5篇颈椎病

机构

  • 5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篇解放军第30...
  • 3篇解放军306...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作者

  • 66篇周立金
  • 35篇杨晋才
  • 29篇刘玉增
  • 26篇海涌
  • 26篇海涌
  • 17篇关立
  • 14篇苏庆军
  • 13篇吴继功
  • 12篇鲁世保
  • 11篇邹德威
  • 11篇陈晓明
  • 10篇孟祥龙
  • 7篇马华松
  • 6篇鲍磊
  • 6篇藏磊
  • 6篇张强
  • 5篇陈小龙
  • 4篇王庆一
  • 4篇张强
  • 3篇单磊

传媒

  • 8篇中国骨与关节...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6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颈腰痛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总装备部医学...
  • 1篇骨科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7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6篇2006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腰椎棘突间稳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新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慢性下腰痛是骨科常见病,其主要病因之一是腰椎间赧退变。临床常川的治疗方法是称之为“金办法”的惯椎融合术,但融合后的腰柞丧火了活动度.不能达到正常腰椎的功能,
周立金海涌
关键词:腰椎棘突慢性下腰痛常见病
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
本发明涉及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包括体位架、头部固定装置、胯部固定装置和多个机械手。本发明提供的术中脊柱牵引矫正器,能够对患者进行轴向牵引,水平位左右挤压和从上往下的多角度挤压,所有机械手均能够在滑槽内部进行滑动,也能够从...
张耀申海涌张强杨晋才周立金
清创置管庆大霉素稀释液持续冲洗治疗脊柱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清创、置管庆大霉素稀释液持续冲洗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脊柱术后感染患者2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5.2岁(13-75岁).
苏庆军原威陈光刘铁杨晋才鲁世保关立康南孟祥龙藏磊刘玉增杨林周立金王宇李哲海涌
关键词:清创脊柱外科感染
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预负荷置入后对腰椎矢状位序列影响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前瞻性分析预负荷、无预负荷Coflex内置物置入体内后对腰椎矢状位序列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8月采用Coflex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病例59例,均为L4/L5病变。男性26例,女33例;年龄为46~63岁,平均57.8岁;平均随访6个月。随机分成2组,预负荷组21例,无负荷组38例。观察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腰椎中立位和屈伸侧位X线片序列变化。结果预负荷组固定节段活动度减小,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预负荷组术后腰椎前凸角度减小,与无负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腰椎活动度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加载一定的预负荷(术中适度撑开2~5 mm),维持Coflex内置物受压状态,可以增加对固定节段后伸的限制,而对腰椎序列无明显影响。
刘玉增海涌杨晋才关立王朝君周立金祖丹逄川
关键词:腰椎椎管狭窄
无X线异常的颈脊髓损伤分类外科治疗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探讨无X线异常的颈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radiographic abnormality,SCIWORA)的致伤特点、形成因素及经分类的外科治疗近、远期神经功能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4年7月间81例经外科治疗的颈SCIWORA病例.男55例,女26例;年龄43~68岁,平均57.3岁.根据颈椎倾向损伤的运动形式和颈椎本身的病理基础将SCIWORA的形成因素归纳为三类,Ⅰ类:屈曲运动为主短节段(一或两个节段)致伤,具有节段性颈椎间盘退变性突出或脱出者19例;Ⅱ类:过伸运动为主多节段(≥三个节段)致伤,具有多节段(≥三个节段)颈椎管狭窄者41例;Ⅲ类:挥鞭样复合(过伸及屈曲并重)致伤,具有多节段椎管狭窄以及节段性椎间不稳定,或前方节段性椎间盘退变性突出或脱出者21例.在有效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形成因素分别采用前路减压融合、后路多节段椎管扩大成形及后路椎管扩大成形+不稳定节段内固定融合(或+前路减压融合)的手术方式进行早期治疗,观察近期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远期随访.结果 经术后1个月、3个月、1年及终末(54~118个月,平均78.5个月)随访,神经功能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25.1%、41.3%、63.6%及60.9%;远期随访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为80.2%.结论 SCIWORA为一类急性、动态且有限的脊髓损伤,虽然有共性的临床表现,但其致伤特点及形成因素并非单一,故经归类并早期进行具有针对性外科治疗,仍可取得较明显的神经功能改善.
藏磊海涌刘忠军苏庆军鲁世保孟祥龙王宇单磊周立金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外科手术
一种脊柱侧凸头盆牵引手术定位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脊柱侧凸头盆牵引手术定位器,包括对称设置并活动连接在滑轨两端的左支撑件和右支撑件,所述左支撑件包括横向套筒、旋钮螺钉、设有螺栓的下部立柱、上部立柱和导向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该骨盆置钉定位准...
周立金梁伟时
后路一期360度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
<正>目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由于畸形严重、柔韧性差,一直是临床上治疗的难题,传统的手术矫正方法如撑开、加压和去旋转等往往无效,而且矫正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矫形效果欠佳。本研究通过一组病例的回顾性研究,探讨重度
海涌陈晓明吴继功邹德威刘玉增周立金张建党
文献传递
腰椎Active-L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与腰椎融合术的临床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背景:腰椎融合术一直被广大学者认为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金标准",但文献报道腰椎融合术加速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为保留脊柱功能单位的生理和运动特性,提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目的:比较前路Active-L型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和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62例因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行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患者20例,男10例,女10例;年龄36~58岁,平均47.7岁;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16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4例,腰椎间盘后路开窗术后复发1例;手术节段:L3-42例,L4-513例,L5-S15例。对照组行腰椎融合术患者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40~60岁,平均48.5岁;术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腰椎间盘源性下腰痛7例,腰椎间盘后路开窗术后复发3例;手术节段:L3-44例,L4-526例,L5-S112例。随访观察指标包括:(1)临床疗效评定:术后疼痛及功能改善率的评定;手术成功率的评定。(2)影像学评定:腰椎前凸角和手术节段的椎间活动度独立因素t检验进行对比评价。结果:全部获得随访,试验组随访时间为12~27个月,平均19.3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为12~27个月,平均19.8个月。两组患者在治疗下腰痛方面均取得明显疗效。在改善ODI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SF-36、椎间隙活动度上,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恢复腰椎前凸序列上,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和融合术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在掌握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条件下,相比腰椎融合术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并保留病变节段的活动度。因此,在合适的手术适应证下,人工间盘置换术是一种更优且可以替代腰椎融�
陈小龙海涌张强鲁世保刘玉增周立金
关键词:腰椎人工椎间盘人工腰椎间盘置换腰椎融合术腰椎间盘退行性疾病
依那西普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术前降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依那西普在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术前降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6年10月~2014年10月,接受治疗的4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依那西普组(依那西普治疗)和常规组(常规药物治疗);依那西普组1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中12例行后凸矫形手术,年龄20~47岁,平均36.4岁。常规组2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其中8例行后凸矫形手术,年龄18~50岁,平均38.5岁。对所有患者用药2周,按常规检测患者血清CRP、ESR,并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显著。依那西普组较常规组治疗能更快速的降低CRP、ESR,第2周时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依那西普能快速降低AS患者围手术期炎症指标,相对传统治疗方案,其临床疗效更显著,因此认为AS畸形患者围手术期应用依那西普能取得更好的降C-反应蛋白临床疗效。
张耀申海涌陈小龙杨晋才周立金刘玉增潘爱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围手术期依那西普C-反应蛋白
术前Halo重力牵引对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矫正和肺功能的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评估术前Halo重力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对重度脊柱畸形矫正及改善肺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30例术前行HGT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平均年龄(17.73±7.95)岁,主弯Cobb’s角平均(112.42±34.53)°。所有患者矫形手术前均行一期HGT,并比较牵引前后畸形程度与肺功能情况。结果经过平均(122±58)天和(44.2±12.7)%患者体重的HGT之后,主弯Cobb’s角由最初的平均(112.42±34.53)°矫正至(87.15±27.77)°(矫正率22.5%,P<0.05);牵引后肺功能相关指标: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和用力呼气50%的流量(50%maximal expiratory flow,MEF50%)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82±15.03)%vs.(45.75±15.82)%;(40.71±13.77)%vs.(44.21±15.20)%;(40.78±17.15)%vs.(45.49±19.14)%,P<0.05]。另外,在牵引时间超过3个月与牵引不超过3个月的患者之间,畸形矫正效果和肺功能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在牵引过程中出现臂丛神经麻痹表现,减轻牵引重量后,症状逐渐消失。结论HGT可部分矫正脊柱畸形,改善肺功能,从而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可以作为治疗重度脊柱畸形一种理想的术前辅助方式。另外,本研究结果表明HGT的牵引时间或许没有必要超过3个月。
王建强张扬璞海涌韩渤周立金张苡齐
关键词:牵引术脊柱弯曲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