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海斌

作品数:114 被引量:658H指数:1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50篇骨折
  • 37篇关节
  • 20篇股骨
  • 17篇内固定
  • 17篇钢板
  • 16篇韧带
  • 15篇近端
  • 15篇交叉韧带
  • 13篇肱骨
  • 12篇肱骨近端
  • 11篇疗效
  • 11篇干细胞
  • 10篇前交叉韧带
  • 10篇老年
  • 10篇骨质
  • 9篇人工韧带
  • 9篇细胞
  • 9篇关节镜
  • 8篇骨头
  • 7篇置换术

机构

  • 112篇苏州大学附属...
  • 7篇苏州大学
  • 3篇江苏省苏北人...
  • 2篇同济大学
  • 2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江阴市人民医...
  • 1篇南通瑞慈医院
  • 1篇徐州市第三人...
  • 1篇苏州科技城医...

作者

  • 112篇周海斌
  • 84篇董启榕
  • 55篇徐又佳
  • 35篇谢宗刚
  • 33篇徐炜
  • 16篇茅泳涛
  • 12篇周晓中
  • 11篇陈海南
  • 10篇孙晟轩
  • 10篇王向利
  • 9篇郭丹
  • 8篇李成
  • 8篇李涧
  • 7篇沈光思
  • 5篇徐建
  • 4篇郝红伟
  • 4篇张鹏
  • 4篇艾红珍
  • 3篇陈明
  • 3篇俞晨

传媒

  • 18篇江苏医药
  • 11篇中华创伤杂志
  • 8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第七届全国创...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苏州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第十三届亚洲...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骨与关节损伤...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10篇2014
  • 6篇2013
  • 24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14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1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节镜下使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膝前、后交叉韧带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使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同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和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eiate ligament,PCL)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从2006年6月开始,在关节镜下运用LARS人工韧带对21例ACL、PCL断裂患者进行重建,其中男13例,女8例,平均年龄31.5岁。所有患者术前MRI明确诊断为ACL、PCL断裂,Lysholm评分(47.6±6.7)分,手术在关节镜下进行,先重建PCL,再重建ACL。结果对21例患者均进行36~49个月(平均42个月)的随访,未发生感染、韧带断裂、松动等术后并发症。术后3年,Lysholm评分(90.8±3.7)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正常14例,接近正常6例,不正常1例,优良率达95%。结论使用LARS人工韧带重建能够使ACL、PCL断裂患者的膝关节获得解剖学重建和稳定性。关节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迅速恢复和满意的治疗效果等优势。
叶俊星沈光思周海斌谢宗刚徐炜董启榕徐又佳
关键词:韧带关节镜人工韧带
骨折合并中枢神经损伤后其愈合加速的原因被引量:26
2004年
目的 探讨骨折合并中枢神经损伤后 ,骨折愈合加速的机制。方法 将 30例住院患者和 5例健康自愿者分为 4组 (单纯脑外伤、骨折合并脑外伤、单纯骨折各 1 0例 ,正常组 5例 )。于受伤后 3、 7、 1 4d抽取外周静脉血离心后得血清 ,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GF - 1含量 ,并用 0 1 %、 1 %、 1 0 %三种浓度的血清培养人骨髓基质干细胞 ,MTT法测定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分化增殖情况。结果 单纯脑外伤、骨折合并脑外伤组IGF - 1含量相似于正常组 ,但均高于单纯骨折组 ,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4组血清对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并且呈浓度依赖性。高浓度血清 (1 0 % )的促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的作用呈现差异 ,脑外伤合并骨折组、脑外伤组同样相似于正常组 ,显著高于单纯骨折组。结论 ①与单纯骨折组相比 ,颅脑外伤后血清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②颅脑外伤后血清中IGF - 1含量与正常组相比并不增加 ,但显著高于单纯骨折组。因此 ,体液调节因素 (IGF - 1 )
周海斌郑祖根董启榕周晓中谢宗刚
关键词:骨折合并症中枢神经损伤影响因素骨髓基质干细胞细胞增殖
空心螺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方法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新鲜骨折86例。其中,GardenⅡ型46例,Ⅲ型24例,Ⅳ型16例。术前行ECT扫描评估股骨头血供,术中采用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后6个月开始完全负重。结果80例患者获随访。骨折不愈合8例(10%),股骨头坏死7例(9%),钉尾退出6例,断钉1例,髋内翻3例。结论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固定牢固度是发生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术前评估股骨头血供,术中良好复位和坚强固定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谢宗刚董启榕徐又佳周海斌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空心螺钉
基于MRI的全膝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模拟方案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建立完整的人体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用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模拟的胫股骨隧道和人工韧带模型,为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方法以MRI图像作为数据源,运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9.0,参考大量有关实验测试数据的文献报道,建立所需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的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胫腓骨上段、股骨下段、胫股骨软骨层、胫股骨隧道、内外侧半月板、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和髌韧带,几何形状良好。胫腓骨隧道和人工韧带的模拟巧妙简便,基本可以满足有限元分析的需要。结论采用MRI图像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切实可靠,能很好地模拟膝关节内部的真实解剖结构及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的胫股骨隧道。
沈光思徐又佳周海斌郭霞牛文鑫丁祖泉董启榕
关键词: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磁共振生物力学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股骨隧道角度与隧道壁承受应力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研究股骨隧道角度对股骨隧道壁接触应力的影响以及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股骨隧道扩大面积最小的最佳股骨隧道角度。方法基于MRI图像,建立不同股骨隧道角度的ACL重建后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加载计算,所得结果用文献报道的离体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对不同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10°及40°的隧道模型接触应力分别在后壁和前壁明显高于其他隧道模型接触应力;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模型与与股骨纵轴成20°的股骨隧道模型相比,两者前壁接触应力无差别,但后者的后壁接触应力更大;矢状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模型与股骨纵轴成30°的股骨隧道模型相比,两者后壁接触应力无差别,但后者的前壁接触应力更大。结论股骨隧道角度对股骨隧道壁的接触应力确有影响,与股骨纵轴成25°的股骨隧道能最大程度地降低隧道壁接触应力,可能会缓解股骨隧道的扩大。
沈光思徐又佳周海斌郭霞牛文鑫丁祖泉董启榕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生物力学
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法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0年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的疼痛直接影响功能恢复。围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可取得更好的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笔者对一组行THA和TK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观察。现报告如下。
顾美珍周海斌董启榕徐又佳艾红珍谢红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镇痛方法围术期多模麻醉性镇痛药
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两种治疗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手术及保守两种方法治疗后效果及对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苏北人民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自2008年2月~2010年2月66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病人,...
郭丹周海斌
不稳定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
谢宗刚董启榕徐又佳周海斌徐炜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
人脐血来源CD34^+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集落形成特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人脐血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内皮克隆形成细胞(Endothelial colony-forming cells,ECFCs)与内皮细胞集落形成单元(Endothelial cell colony-forming units,CFU-ECs)进行鉴别和界定。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RT-PCR、免疫荧光、Dil-Ac-LDL摄取、集落形成和成血管实验等多种方法对两类细胞进行鉴别及界定。结果:ECFCs和CFU-ECs表达相同内皮细胞表面抗原,如VEGFR-2、CD31、CD144、CD105和CD146。而CD45和CD14在两者的表达存在差异,CFU-ECs表面强表达,ECFCs表面几乎检测不到。另外两者在集落形态、细胞增殖能力、Dil-Ac-LDL摄取和体外成血管能力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CFU-ECs可能是造血干细胞源性的细胞集落,并非真正的EPCs。而ECFCs为真正意义上的EPCs,在组织工程和临床等方面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李国强刘珍珍孙晟轩安广宇周海斌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细胞分离脐血细胞鉴定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及成软骨分化研究
刘伟周海斌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细胞分化诱导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