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小壮

作品数:10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培养基金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对虾
  • 5篇饥饿
  • 5篇凡纳滨对虾
  • 4篇生化组成
  • 2篇养殖
  • 2篇能值
  • 2篇南美白对虾
  • 2篇饥饿胁迫
  • 2篇白对虾
  • 1篇对虾养殖
  • 1篇盐度
  • 1篇药物残留
  • 1篇营养
  • 1篇营养负荷
  • 1篇生理活动
  • 1篇生物处理
  • 1篇生物处理过程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水化合物
  • 1篇水体

机构

  • 10篇暨南大学
  • 4篇湛江海洋大学

作者

  • 10篇周小壮
  • 9篇林小涛
  • 8篇于赫男
  • 8篇许忠能
  • 4篇林继辉
  • 3篇廖志洪
  • 1篇游江涛
  • 1篇潘本兴
  • 1篇黄云峰

传媒

  • 2篇生态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饥饿对南美白对虾生化组成及补偿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4
2004年
对南美白对虾(初始湿重1.427±0.018g)在29.5±1.5℃条件下进行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后再投喂的实验。实验设对照组C以及饥饿处理组S_1、S_2、S_3、S_4、S_5和S_6共7组,分别饥0d(对照组)、1d、2d、3d、4d、5d和6d后再投喂。实验共进行20d。在饥饿1-6d的过程中,南美白对虾体重、脂肪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能值下降,而水分、灰分含量增加,但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改变。实验结束时,S_1、S_2和S_3组体重与C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虾体的生化组成也均接近或达到了C组水平,而S_4、S_5和S_6组体重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虾体的生化组成与C组还有一定的差异。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各饥饿处理组的生长率、食物转化率,以及S_4、S_5和S_6三组的摄食率均显著高于C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继饥饿后具有补偿生长效应,这主要是由于恢复摄食后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提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林小涛周小壮于赫男林继辉许忠能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饥饿生化组成体重碳水化合物能值
不同模式对虾养殖的自身污染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27
2004年
对虾养殖污染主要来源于过量的饵料,对虾排泄物、粪便和生物遗骸溶出或分解产生的N、P营养盐和有机质,以及在养殖过程中所投放的化学或抗生素类药物残留。本文根据有关调查和研究的资料,阐述对虾养殖自身污染的机制,着重分析目前我国南方较为普遍的高位池和低位池对虾养殖模式的特点与自身污染的关系及其环境效应,并提出针对这两种养殖模式的污染防治对策。
周小壮林小涛林继辉于赫男廖志洪
关键词:对虾养殖污染环境效应药物残留
饥饿胁迫下凡纳滨对虾能源物质的消耗被引量:6
2006年
通过对饥饿2,4和6 d再恢复投喂12 d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体成分组成的分析,了解饥饿期间能源物质消耗的特点。饥饿状态下,凡纳滨对虾干物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和能值下降,灰分质量分数增加,蛋白质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饥饿6 d,虾体脂肪消耗程度几乎达到其脂肪总质量分数的50%,蛋白质的消耗量仅占其蛋白质总质量分数的14.8%,但蛋白质消耗量是脂肪的5.5倍;恢复投喂12 d后,虾体生化组成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分析认为,在饥饿过程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种能量物质均被消耗,其中脂肪是被优先利用的能源物质,而蛋白质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于赫男林小涛周小壮许忠能
关键词:饥饿能源物质
养虾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营养负荷的动态变化被引量:8
2003年
本文研究了几种方法对养虾废水的处理效果。在水体自净作用及投加翡翠贻贝、细基江蓠繁枝变种、活菌制剂和混合投加上述三种生物等5种处理条件下,测定了养殖废水中的氨、亚硝酸盐、硝酸盐、总氮、磷酸盐、总磷、溶解态COD、颗粒态COD、总COD、浮游植物总数、浮游动物总数和细菌总数等水质指标。结果表明:处理过程中各营养负荷变化趋势不同且相互之间有联系;各种处理对无机氮的减少有一定效果,并都使细菌总数明显下降;各处理不能降低COD含量,但可以改变COD形态;投加贻贝能明显抑制浮游植物的数量。
林继辉许忠能林小涛周小壮于赫男廖志洪潘本兴
关键词:生物处理营养负荷水体自净活菌制剂
南美白对虾继饥饿胁迫后的补偿生长研究
2003年6月至2003年12月在28.3±1.1℃条件下,对南美白对虾(初始湿重:5.042±0.023g)进行了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后再恢复投喂的实验(实验Ⅰ)以及对饥饿相同时间的南美白对虾(初始湿重:5.973±0.0...
林小涛于赫男周小壮许忠能
关键词:南美白对虾饥饿生化组成
温度和盐度骤变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的行为变化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以视频记录分析的方法,研究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在温度和盐度骤变条件下的运动行为、摄食行为及相关生理活动的变化。结果表明,当温度由29℃骤降至18和23℃时,对虾的活动频率、游走速度和颚舟片的摆动频率明显下降,索饵时间显著增加(p<0.05);当温度由29℃骤升至36℃时,对虾的活动频率、游走速度和颚舟片的摆动频率显著升高(p<0.05),索饵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当盐度由30骤降至5和10时,对虾表现出强烈的逃避行为,活动频率、游走速度和颚舟片的摆动频率均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观察时间内没有发生摄食行为。
于赫男林小涛周小壮许忠能李活
关键词:温度盐度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继饥饿后恢复生长期间生化组成及能量收支的动态变化被引量:5
2008年
采用氧弹式热量计和常规的动物生化成分分析方法,测定凡纳滨对虾在恢复生长过程中生化组成和能量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虾体干重、脂肪含量和能值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升高,但蛋白质含量没有明显改变。恢复投喂后,能量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而虾体各生化组成在不同时间内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饥饿使对虾恢复生长过程特别是其前期的能量分配模式发生极显著变化。对虾的摄食能分配于生长的比例增大,而损失于代谢消耗的比例则相应减少;摄食能的增加和消化吸收率提高则仅发生在恢复生长的初期。可以认为,凡纳滨对虾继饥饿后的补偿生长效应主要出现在恢复生长的前期,并随时间延长逐步减弱,其生理机制最主要是得益于代谢耗能比例的减少。
于赫男林小涛许忠能周小壮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生化组成
环境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行为和生理活动的影响
2004年5~10月分别对初始湿体重为1.338±0.143g(实验Ⅰ)和4.340±0.271g(实验Ⅱ)的凡纳滨对虾进行实验,运用水生动物行为视频记录分析系统观察其受温度突变、盐度突变、缺氧胁迫、饥饿胁迫和密度胁迫时...
周小壮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环境胁迫
文献传递
饥饿状态下凡纳滨对虾生化组成与能值的关系被引量:3
2005年
于2003年7-9月对初始体质量分别为(4.77±0.52)g(S组)、(8.56±0.56)g(M组)、 (11.43±0.89)g(L组)的凡纳滨对虾进行了饥饿实验.结果表明,对虾肌肉中的干物质、蛋白质、脂 肪等的质量分数和能值的变化均与饥饿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而干物质、蛋白质和 脂肪等的质量分数的变化与能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饥饿过程中,干物质、脂肪、碳水 化合物等的质量分数和能值的减少速率随着体质量的增大而增加,而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减少速率 随体质量的增大而减少.分析认为,蛋白质是影响饥饿期间凡纳滨对虾肌肉能值变化的重要的含 能物质.
于赫男林小涛周小壮许忠能林继辉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饥饿生化组成能值
广东省海水养殖对海区环境影响的夏季调查被引量:19
2002年
在 2 0 0 0年夏季对广东省汕头、惠阳、珠海、阳江和湛江等沿海地区一些养殖区域与非养殖区域水体中氮、磷和浮游动植物等指标进行测定 ,分析夏季海水养殖给海区水环境造成的压力 .结果表明 ,养殖区总氮、颗粒态总氮、总磷、颗粒态总磷含量分别为 0 5 0 6~ 1 2 44μmol/L、0 3 67~ 1 0 66μmol/L、0 1 1 2~ 0 2 3 2 μmol/L、0 0 5 4~0 1 5 7μmol/L ,这些指标在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 ;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的溶解态总氮、溶解态总磷、总氮总磷比值、溶解态总氮溶解态总磷比值无显著性差异 .5个地点养殖区与非养殖区的浮游植物主要是角毛藻属Chaetoceros中的种类占优势 ;而浮游动物中占优势的主要是桡足类 ,包括成体与无节幼体 .水产养殖对养殖海区浮游动植物的种类数目与总个体数均无显著影响 ,但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并对某些浮游生物种类有促进作用或抑制作用 .
许忠能林小涛周小壮廖志洪游江涛黄云峰
关键词:海水养殖环境影响浮游生物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