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雯
- 作品数:12 被引量:9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北京中关村公园雨洪利用设计与实践
- 北京中关村公园以'生态、自然、绿色科技'为主题,通过'森林基底、林窗斑块、绿色步道'构建公园结构,建立地带性自然生态系统,营建以近自然林为主体的城市生态绿肺.指出雨水是一种优质的自然资源.污染少,处理简单。园林建设中应将...
- 吴雯韩炳越
- 关键词: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资源利用
- 从汶川地震看城市避灾用地缺失与避灾绿地建设
- 从汶川地震受灾城镇避灾场所的缺失,对城市避灾场所用地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尤其是增加具有长期(固定)避灾功能的公园绿地是解决城市避灾场所问题的主要途径;借鉴日本避灾绿地建设经验,对我国避灾场所与避灾绿地建设提出...
- 贾建中刘冬梅唐进群吴雯赵书艺
- 关键词:风景园林
- 文献传递
- 生态型景观·公园雨水蓄积与利用--以北京中关村公园为例
- 近年来北京市园林建设快速发展,绿地面积逐渐增大,园林绿化用水呈逐年上升趋势。北京这座缺水城市每年将大量雨水作为废弃物直接排放,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北京中关村公园建设提出雨水蓄积与利用的目标与措施,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科学...
- 吴雯牛铜钢
- 关键词:公园设计雨水资源生态景观
- 城墙遗址公园文化表达新思路——以固原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被引量:2
- 2020年
- 文章在系统研究总结中国现阶段城墙遗址公园文化表达方法的基础之上,以固原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固原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老城区,占地面积72公顷,设计主张城墙遗址公园文化表达从保护城墙的原真性、重塑城墙的独特性、保障与城市文化融合性三方面做出突破,以期为未来城墙遗址公园文化表达提供新思路。
- 王坤韩炳越吴雯
- 关键词:城墙文化表达
- 中国生态空间类规划的回顾、反思与展望--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背景被引量:26
- 2020年
- 回顾了中国生态空间类规划的发展历史,指出生态空间类规划曾经作为城乡规划体系的"补丁系统"得以逐步发展和丰富。在当前"一优三高"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背景下,生态空间类规划的地位将发生跃迁,生态空间规划体系将逐步建立,规划的编制要从4个方面调整编制思维,即做好生态空间棋盘、协调城绿空间布局、提供多元服务供给和完善规划治理模式。未来在基础理论方面要着力于生态空间治理的"影响动因及其演变规律""参与主体及多元治理"的研究探索。
- 吴岩吴岩王忠杰吴雯
- 关键词:风景园林市域绿地系统
- 从汶川地震看城市避灾用地缺失与避灾绿地建设
- 从汶川地震受灾城镇避灾场所的缺失,对城市避灾场所用地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尤其是增加具有长期(固定)避灾功能的公园绿地是解决城市避灾场所问题的主要途径;借鉴日本避灾绿地建设经验,对我国避灾场所与避灾绿地建设提出...
- 贾建中刘冬梅唐进群吴雯赵书艺
- 关键词:风景园林
- 文献传递
- 生态型景观·公园雨水蓄积与利用——以北京中关村公园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近年来北京市园林建设快速发展,绿地面积逐渐增大,园林绿化用水呈逐年上升趋势。北京这座缺水城市每年将大量雨水作为废弃物直接排放,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北京中关村公园建设提出雨水蓄积与利用的目标与措施,通过合理的地形设计、科学的分区组织、有秩序的分级集水、透水材料、复层植物群落及植物优选等方法的应用成功蓄积并利用园内雨水,使地下水资源得到回灌与补充,实现了设计目标与意图。
- 吴雯刘凤英
- 关键词:公园设计雨水资源生态景观
- 从汶川震区看城市避灾用地缺失与避灾绿地建设被引量:39
- 2008年
- 从汶川震区受灾城镇避灾场所的缺失入手,对城市避灾场所用地进行分析,提出增加城市绿地和广场尤其是增加具有长期(固定)避灾功能的公园绿地是解决城市避灾场所问题的主要途径;借鉴日本避灾绿地建设经验,对我国避灾场所与避灾绿地建设提出措施建议。
- 贾建中刘冬梅唐进群吴雯赵书艺
- 村民参与为主体的美丽乡村环境建设——以湖北红安县柏林寺村为例被引量:23
- 2020年
- 从风景园林学科角度,对中国现有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大多数美丽乡村建设都是基于乡村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加以科学规划设计与策划运营,使乡村成功转型升级。但是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处偏远、资源匮乏,在预算有限、物资缺乏的情况下,乡村环境景观设计首先应符合实际情况,其规划设计原则首先是经济性、可持续性,然后才是美学要求。以湖北红安县柏林寺村为例,探索在共同缔造理念下,如何充分发挥村民在美丽乡村环境景观设计与建设中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让村民对乡村振兴有归属感、责任感和认同感。
- 吴雯张婧邓力文王忠杰
- 关键词:风景园林美丽乡村环境建设主体性
- 村民参与为主体的美丽乡村环境建设--以湖北省红安县柏林寺村为例
- 从风景园林学科角度,对中国现有美丽乡村建设中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大多数美丽乡村建设都是基于乡村本身,具有一定的自然或人文资源,加以科学规划设计与策划运营,使乡村成功转型升级。但是我国大部分乡村地处偏远、...
- 吴雯张婧邓力文王忠杰
- 关键词:风景园林美丽乡村环境建设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