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雪丽

作品数:64 被引量:117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3篇文学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篇小说
  • 18篇文学
  • 17篇叙事
  • 16篇文化
  • 14篇寻根
  • 12篇文化寻根
  • 7篇写作
  • 6篇身份
  • 6篇女性
  • 5篇身份认同
  • 5篇诗学
  • 5篇苏童小说
  • 5篇作家
  • 5篇记忆
  • 4篇代文
  • 4篇叙事伦理
  • 4篇学史
  • 4篇启蒙
  • 4篇文学史
  • 4篇文学史意义

机构

  • 57篇西南民族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61篇吴雪丽
  • 1篇李蕾
  • 1篇许巧云
  • 1篇邹华芬

传媒

  • 7篇西南民族大学...
  • 6篇民族文学研究
  • 5篇当代文坛
  • 3篇兰州学刊
  • 2篇江淮论坛
  • 2篇理论与创作
  • 2篇海南大学学报...
  • 2篇妇女研究论丛
  • 2篇学术论坛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民族学刊
  • 2篇现代中国文化...
  • 2篇阿来研究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南方文坛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青海社会科学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寻根文学”的发生与1980年代的知识场域被引量:1
2014年
在当代文学史上,"寻根文学"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关节点",有重要的文学史和思想史的意义。本文以知识社会学的方式,勾勒了1980年代"文化寻根"前后的知识谱系和历史语境,并试图把问题历史化,在"清理"中寻求"寻根"的"自我批判",在历史反思和批判中,考量"寻根"的历史轮廓和意识形态诉求的复杂性。本文要讨论的重要问题是:在1980年代复杂的历史场域中,"寻根文学"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历史出场携带着怎样的问题史?这些问题对当下文学、文化、思想有怎样的启示或借鉴意义?
吴雪丽
关键词:寻根文学
雕刻的江南史志——对苏童小说的文化人类学考察被引量:1
2009年
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考察了苏童所建构的两个独特的小说世界:"枫杨树乡"的乡村族类和"香椿树街"上的市井民间,所完成的一个江南族类从乡村到城市的现代性变迁。但苏童的小说指向的一个不被现代文明烛照的乡土中国和前现代的城市边缘"史前史",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了另一种南方想象,丰富了中国文学中的南方书写。
吴雪丽
空间的流动性与精神游牧的可能——论阿库乌雾的诗歌写作和诗学实践
2023年
彝族诗人阿库乌雾的写作迄今已有三十多年,从故乡到都市、从中国到世界,空间“流动性”不仅是他的切身经验,同时“流动性”也不断重构了他的写作伦理和诗学向度。空间“流动”与思想“游牧”,是一种写作实践也是一种理论自觉。他不断跨越中心与边缘、少数与多数、本土与全球等二元的地理空间和知识空间,游走、越界,呈现出一种差异性、边缘性、混杂性的精神“游牧”,在错位、移动、混杂、裂隙之间尝试重建一个少数民族写作者的主体位置和主体认知。他的写作实践和“文化混血”“双语写作”等诗学追求,在呈现出少数民族文学写作的新的可能性的同时,也显示了其难度与困境。
吴雪丽
博物诗学视野下的边地书写--以阿来的“机村史诗”为考察对象
2022年
阿来的“机村史诗”构建了独特的边地文学地图。在博物诗学的视野下,阿来在对地方风物、人物群像、历史记忆的书写中,呈现出对人与自然、词与物、个体与历史、村庄志与民族史之间关系的新思考,显示了他丰厚的博物情怀与博物精神:“机村史诗”因此在博物志、村庄史、族群的精神图谱等广义的博物文化的脉络上获得了在当代文坛中的独特位置。
吴雪丽
关键词:历史记忆
启蒙重构与文化再造——从“五四”到“新启蒙”的思想实践被引量:1
2013年
从"五四"到1980年代的"新启蒙",中国的"现代性"实践走过了艰难的历程。80年代的"新启蒙"正是通过对"五四"话语的挪用与重构,完成了历史"断裂"之后的合法化叙述,而"新启蒙"中的"文化寻根"和"五四"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又构成了有趣的对话。而理清这些思潮背后的话语实践,一方面可以丰富对中国文化、思想史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考察被简单化约的历史叙述所遮蔽的文化和思想实践的复杂性。
吴雪丽
关键词:文化再造话语实践
女性文学研究的新路径——评张莉《浮出历史地表之前——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
2011年
自上个世纪80年代系统的中国女性批评与理论话语“浮出历史地表”,中国的女性文学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时间,其间,以西方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和阐释中国女性作家作品成为一种主流。虽然西方理论曾经打开了女性研究的视野,并且多有洞见,但是,基于整体西方女性生存经验和历史语境的女性话语并不可能穷尽中国女性生存和写作的真相,遮蔽和盲视也不可避免。在此意义上,
吴雪丽
关键词:女性文学研究女性写作历史语境女性主义理论
试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藏书写与当代文坛的对话——以马原、扎西达娃、阿来为考察对象
2015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西藏"新小说"兴起,文学中的西藏书写和当代文坛中的思潮更迭、文学创新、文化认同等构成了复杂的对话关系。而马原、扎西达娃、阿来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了文学中"西藏书写"的症候性人物,马原的"叙事圈套"、扎西达娃的"文化寻根"、阿来的"历史叙述"所构建的"文学西藏"与当代文坛的"先锋文学"、"寻根文学"、"新历史书写"、"新世纪乡土书写"等之间的耦合与疏离,显示了有关少数族群的文学书写与主流汉语文坛之间的影响与建构。本文选择马原、扎西达娃。
吴雪丽
关键词:文化寻根先锋文学《尘埃落定》
严歌苓:历史重述与性别乌托邦被引量:8
2012年
严歌苓在近年来的"中国叙事"中,对政治意识的疏离,使她有意识地选择了从人性角度来构建其历史伦理。她以女性的生存史、生命史、爱情史拆解"革命史"、"启蒙史"的叙事伦理,还原了"民间史"、"个人史"存在的合理性。她的"性别乌托邦"叙事也使历史与个人之间的巨大的裂隙得以缝合。对于摆脱意识形态的困境而言,严歌苓的历史重构与性别书写是成功的,但乌托邦叙事同时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对小说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的伤害。而选择一个"说故事者"的身份,也使她的叙事产生了某种矛盾与游移。
吴雪丽
关键词:乌托邦叙事
再解读:“文化寻根”小说的叙事伦理及其文学史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以"文化寻根"小说的叙事伦理为切入点,从"文化寻根"小说对民间生存本相的展示、对世俗和日常生活的关注、对"规范"之外的边地族群的生命经验和生存境遇的书写等三个方面,探讨了"文化寻根"所显示的话语方式在何种意义上构成了新的审美风格,在叙事伦理上为新时期文学提供了怎样的文学经验。同时,在小说美学和文学史的意义上,考察了"文化寻根"小说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吴雪丽
关键词:文化寻根小说
论苏童前期小说的叙事策略被引量:1
2011年
苏童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登上文坛,他的前期小说有明显的先锋实验色彩,甚至在一系列颇具古典色彩的小说中也有对现代叙事策略娴熟的运用和融合。苏童小说中多重叙事人的相互转换、自由穿越的时间修辞、幽玄复杂的结构方式,甚至那些充满了拼贴、圈套、互文的难以阐释的后现代文本,都显示了他对现代叙事策略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热情。
吴雪丽
关键词:前期小说叙事人叙事时间叙事结构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