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银莲

作品数:13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细胞
  • 5篇干扰素
  • 5篇干扰素Α
  • 5篇肝细胞
  • 4篇乙型肝炎
  • 4篇细胞癌
  • 4篇肝细胞癌
  • 3篇慢性
  • 3篇慢性乙型
  • 3篇慢性乙型肝炎
  • 3篇根治性
  • 3篇HBV/HC...
  • 3篇META分析
  • 3篇病毒
  • 2篇毒性肝炎
  • 2篇阳性
  • 2篇脂肪
  • 2篇脂肪肝

机构

  • 13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吴银莲
  • 5篇林苏
  • 5篇江家骥
  • 5篇朱月永
  • 4篇董菁
  • 2篇李友炳
  • 2篇王明芳
  • 2篇赖瑞敏
  • 1篇郑琦
  • 1篇陈靖
  • 1篇周梅
  • 1篇曾锦树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肝脏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对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根治性治疗后疗效和安全性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干扰素α(IFNα)辅助治疗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Science Citation Inde...
吴银莲
关键词:肝细胞癌HBV感染HCV感染根治性治疗干扰素Α
干扰素α治疗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根治性治疗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评价干扰素a辅助治疗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中国生物医学...
朱月永吴银莲
1990—2030年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分析及预测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并对2020—2030年疾病负担变化趋势进行预测。方法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2019)数据库中,提取1990—2019年我国乙型肝炎相关疾病年龄标化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s)率等疾病负担指标,采用估算年度变化百分比(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APC)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of change,APC)描述1990—2019年我国乙型肝炎相关疾病上述指标变化趋势;采用贝叶斯模型预测2020—2030年我国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我国乙型肝炎相关疾病总发病率从1990年的2725.98/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397.31/10万[EAPC=-2.3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2.58%,-2.13%)],总患病率从1990年的12239.53/10万下降至2019年的6566.12/10万[EAPC=-2.34%,95%CI:(-2.54%,-2.14%)],死亡率从1990年的24.67/10万下降至2019年的8.07/10万[EAPC=-4.92%,95%CI:(-5.37%,-4.47%)],DALY率从1990年的793.38/10万下降至2019年的247.71/10万[EAPC=-5.15%,95%CI:(-5.64%,-4.66%)],均呈下降趋势。乙型肝炎相关疾病DALY率主要来源于肝癌,2012—2019年肝癌DALY率呈上升趋势[APC=1.30%,95%CI:(0.16%,2.45%)]。1990—2019年,我国男性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高于女性,DALY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以50~69岁组最高。预测结果表明,2030年我国乙型肝炎相关疾病总发病率为866.79/10万,其中急性乙型肝炎发病率最高(854.87/10万);2020—2030年,我国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将进一步下降,但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疾病负担可能呈上升趋势。结论1990—2030年我国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肝癌疾病负担呈进一步加重趋势,要重点关注肝癌早期诊断与治疗。
姚丽熙林苏黄娇凤吴银莲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患病率死亡率
1990—2044年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分析及预测
2023年
目的分析1990—2019年我国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变化,并预测2020—2044年变化趋势,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丙型肝炎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 2019)数据库中,筛选出1990—2019年我国丙型肝炎相关疾病总疾病负担,分析急性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C,AHC)、丙型肝炎相关慢性肝病(chronic liver diseases,CLD)、丙型肝炎相关肝癌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率的变化趋势,计算各指标的估算年度变化百分比(estimated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EAPC)。此外,采用贝叶斯模型预测2020—2044年我国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1990—2019年,我国丙型肝炎相关疾病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及DALY率总体均呈下降趋势(EAPC=-2.64%、-2.24%、-3.81%、-3.90%),但2015—2019年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小幅回升。2019年我国丙型肝炎相关疾病总患病率为1254.1/10万,较1990年(2152.7/10万例)下降了41.7%;总发病率为55.0/10万,较1990年(87.9/10万)下降了37.4%,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AHC,其次为CLD和肝癌;丙型肝炎相关疾病死亡率为4.0/10万、DALY率为100.8/10万,其中CLD对死亡率和DALY率贡献最大。2019年,我国男性丙型肝炎相关疾病死亡率和DALY率分别为5.5/10万和142.4/10万,均远高于女性(2.8/10万和60.3/10万);各年龄组中,70~岁组丙型肝炎相关疾病总患病率(1604.9/10万)、死亡率(30.2/10万)及DALY率(437.1/10万)均最高,0~9岁组(167.3/10万)发病率最高。贝叶斯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20—2044年我国丙型肝炎相关疾病发病率将呈上升趋势、DALY率将呈下降趋势。结论虽然1990—2019年我国丙型肝炎相关疾病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疾病负担仍较重,且未来25年发病率仍可能轻度上升,需重点关注婴幼儿丙型肝炎筛查诊治及成人患者治�
周梅姚丽熙吴银莲林苏黄娇凤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患病率死亡率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72周疗程的疗效优于常规疗程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程对疗效的影响,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进行Peg—IFNα-2a(180μg每周1次)治疗的HBeAg阳性CHB病例,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疗程48周)和延长治疗组(疗程72周)。疗程结束后均随访24周。每3个月评估病毒学及生物化学应答直至疗程结束后24周。应用X^2检验比较两组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利用t检验、logistic回归探讨影响应答的因素。结果完成本研究的患者8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53例,延长治疗组33例,比较两组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基线ALT水平、基线HBVDNA载量及基线HBeAg半定量(S/CO),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1.5%、60.6%;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2.1%、42.4%;HBsAg清除率分别为9.4%、18.2%;P值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常规治疗组与延长治疗组比较:HBVDNA阴转率分别为62.3%、97.0%,x2=13.273;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9.6%、57.6%,x2=6.765;HBsAg清除率分别为15.1%、36.4%,X2=5.155;复发率分别为58.5%、33.3%,x2=6.713;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清除与疗程(OR=3.702,95%CI为1.225~11.188)和性别(女性,OR=3.005,95%CI为1.038~8.595)呈正相关,与基线HBeAg水平(OR=0.999,95%CI为0.998~1.000)和年龄(OR=0.902,95%CI为0.839~0.970)无关。结论延长Peg-IFNα-2a治疗疗程可使HBeAg阳性CHB患者获得较高的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及更低的复发率,HBeAg清除与疗程及患者性别呈正相关。
朱月永吴银莲陈靖郑琦董菁江家骥
关键词:干扰素Α-2A肝炎乙型慢性肝炎E抗原疗效
吲哚菁绿试验对HBV相关肝脏疾病的肝脏储备功能及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评估HBV相关肝病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比较吲哚菁绿试验15分钟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utes,ICG R15)与Child-Turcotte-Pugh score(CTP)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the 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评估能力。方法选取56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和1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ICG R15检测,采用t检验比较CHB与乙型肝炎肝硬化两者ICG R15的差别,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 R15与MELD评分及CTP分级的关系;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分析ICG R15与MELD评分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能力。结果56例CHB患者ICG R15为1.40~9.50,平均值为4.43±2.19;14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ICG R15为2.40~60.00,平均值为22.80±16.00,显著高于CH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P分级:A级患者70例,MELD评分4.99±2.76;B级患者54例,MELD评分6.24±4.69;C级患者20例,MELD评分11.71±3.77。在评价肝功能方面ICG R15与MELD评分及CTP分级呈正相关(r=0.414、r=0.67,P〈0.01)。ICG R15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3,最佳截点为9.55%,敏感度为71.5%,特异度为100%。MELD评分AUC为0.634,最佳截点为7.00,敏感度为36.8%,特异度89.3%。结论吲哚菁绿试验能动态反映肝脏储备功能,与MELD评分结合能更好地反映肝脏功能及评估患者预后。
赖瑞敏吴银莲董菁朱月永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2021年欧洲肝病学会专家共识:肝细胞癌的系统治疗》摘译
2022年
肝细胞癌(HCC)的系统治疗可选择的方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2007年,索拉非尼作为首个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随机临床试验证实了其生存获益而成为第一个系统治疗的药物。近来联合阿替丽珠单抗+贝伐珠单抗(atezo-bev,简称“T+A”方案)或者信迪利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类似物已经取代索拉非尼作为一线治疗。HCC系统治疗的进展,不仅改善了患者总的生存情况,而且也为中期和进展期HCC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黄娇凤李友炳吴银莲赖瑞敏康娜玲张滢江家骥
关键词:抗肿瘤药
治疗前肝炎急性发作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疗效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CHB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每年约有65万患者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BeAg的血清学转换,意味着肝硬化、肝细胞癌的发生率降低,预示着更高HBsAg血清学转换率,因此对于HBeAg阳性的CHB患者,满意的治疗终点是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VDNA低于检测下限。
王明芳林苏吴银莲朱月永董菁江家骥
关键词: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患者治疗前急性发作血清学转换
《2013年日本肝病学会肝细胞癌循证临床实践指南(JSH-HCC指南第3版)》要点解读被引量:43
2015年
日本肝病学会(JSH)肝细胞癌(HCC)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第2版(JSH-HCC指南第2版)分别于2009年发布了日文版,2010年发布了英文版。指南第2版文献检索工作截止于2007年6月。由于该领域的知识与信息迅速增加,为了进一步修订,工作组从2011年9月开始收集文献,经讨论后于2013年10月在日本公布了JSH-HCC指南第3版。
吴银莲林苏董菁江家骥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脂肪变性与血清、肝组织病毒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 CHB 患者血清、肝组织的病毒因素与肝脂肪变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5年确诊为 CHB 并行肝活组织检查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肝脏病理中是否存在脂肪变性,分为脂肪变性组和非脂肪变性组,采用倾向值匹配法校正两组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后,比较肝脂肪变性与病毒因素的关系。数据采用 t 检验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及 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874例患者纳入研究,男690例,女184例,平均年龄(37.0±10.1)岁,病理学确诊的肝脂肪变性发生率为30.9%(270/874)。通过倾向值匹配法对脂肪变性组和非脂肪变性组进行匹配,共240对患者匹配成功。匹配前两组年龄、性别、BMI、TC、TG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匹配后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匹配后脂肪变性组及非脂肪变性组在血清 HBsAg 效价、HBV DNA、HBeAg 阳性及肝组织 HBsAg、HBcAg 染色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轻度脂肪变性组(F1)与中、重度脂肪变性组(F2~F4)的血清 ALT、HBV DNA、HBsAg 效价、HBeAg 阳性及肝组织 HBsAg、HBcAg 染色强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F1组肝脏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的平均秩分别为129.9和128.2,高于 F2~F4组的105.9和1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脂肪变性程度与炎症活动度分级呈负相关(r =-0.183,P =0.005),与纤维化分期也呈负相关(r=-0.150,P =0.020)。结论 CHB 患者血清病毒相关指标与肝脏是否脂肪变性及脂肪变性的严重程度无关,肝脂肪变性不影响肝组织 HBsAg、HBcAg 的表达,随着脂肪变性程度的加重,肝脏的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反而减轻。
王明芳林苏吴银莲朱月永江家骥
关键词:脂肪肝肝脏活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