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额肌瓣悬吊术并发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探讨儿童额肌瓣悬吊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行额肌瓣悬吊术的122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并发症19只眼,发生率为13.67%,其中矫正不足5只眼(3.6%),倒睫5只眼(3.6%),角膜上皮脱落2只眼(1.44%),缝线滑脱1只眼(0.72%),矫正过度1只眼(0.72%),眉额区血肿3只眼(2.15%),上穹窿结膜脱出1只眼(0.72%),角膜溃疡1只眼(0.72%).结论 儿童额肌瓣悬吊术受手术者临床经验及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影响手术效果,但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精心的操作、术后细心地观察和处理,并发症是能够预防和避免的. 张莉 吕秀芳 方旺 李雯霖 吴进关键词:额肌瓣悬吊术 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76例 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75例采用强的松、吡啶斯的明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7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中益气丸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以上。结果:治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8.67%,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复发率治疗组3.95%,对照组26.6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和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张莉 吴进 王莉 钟晖 张越骊 米雪松 李雯霖关键词:儿童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中西医结合疗法 屈光参差性弱视视放射及胼胝体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检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视觉通路中视放射及胼胝体的发育情况,从而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集14例左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和30例正常对照儿童DTI数据,分别测定弱视组和对照组两侧视放射及胼胝体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左眼弱视组和正常对照组均表现为左侧视放射的FA值高于右侧(P<0.05),ADC值低于右侧(P<0.05)。组间分析,左眼弱视组两侧视放射的FA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DC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胼胝体压部ADC值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视放射及胼胝体压部的FA和ADC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其神经纤维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育不良,可能是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单眼及双眼视功能低下的机制之一。 吴进 曾洪武 方佃刚 干芸根 张莉 李雯霖 钟晖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 弱视 视放射 胼胝体 儿童眼睑毛母质瘤21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儿童毛母质瘤在眼部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21例病理确诊的儿童毛母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超声等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眼睑毛母质瘤占同期儿童眼睑皮下肿块(除外睑板腺囊肿)手术患者的7.9%。男女比例约为1.11.0。发生于上下睑的比例为165。术前诊断与病理检查一致的仅5例,占23.8%。组织病理观察可见典型的影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伴钙化灶者18例(85.7%)。超声主要表现为低回声团块,内显示点状或斑块状高回声;或伴有低回声边缘的高回声团块。所有病例经手术切除后均未见复发。结论发生于眼睑的毛母质瘤在儿童临床并不罕见,但术前容易误诊。组织病理学及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不易复发。 吴进 于红奎 曹娟 张莉 夏焙 张越骊 钟晖关键词:眼睑 儿童 毛母质瘤 静脉留置针导管在低龄儿童泪小管吻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导管应用于低龄儿童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8例(48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儿。在手术显微镜下采用静脉留置针导管作为支架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及泪小管置管术,术后拔管或脱管时间3~30d,平均(27.41±7.38)d,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结果:术中48眼泪小管全部成功吻合,术后1个月内拔管或脱管。截至最后1次随访,治愈43例(89.59%),好转3例(6.25%),无效2例(4.16%)。所有患儿均无泪小点外翻或撕裂,无感染或肉芽肿等并发症。结论:利用静脉留置针导管作为支架治疗低龄儿童泪小管断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低龄儿童泪小管断裂置管1个月拔管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吴进 钟晖 吕秀芳 陈仁典 张莉关键词:儿童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Slit3/Robo4在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 2014年 目的:通过研究神经轴突导向因子Slit3及Robo4受体在大鼠正常角膜与新生血管化角膜中的差异性表达,探讨其在角膜新生血管( 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角膜微囊袋法建立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诱导的大鼠CNV模型,采用眼前段照相,免疫组化染色、彩色图像分析系统分别计算1,4,7,10,14d共5个时间点的CNV面积和Slit3, Robo4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Slit3及Robo4在新生血管化角膜中表达增加,在第7 d达到最高,且二者的表达水平与 CNV 的面积除第1 d外,在其他各时间点均呈正相关(r=0.84~0.91,P〈0.05)。结论:Slit3/Robo4与CNV形成明显相关,其可能成为抑制CNV的重要靶点。 肖诗艺 王莉 陈仁典 吴进 张越骊 何莉关键词:角膜新生血管 儿童白内障手术及术后视力康复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疗效及术后视力康复.方法 观察2005年7月至2009年11月手术的45例(76只眼)儿童白内障患儿,行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环形撕囊术(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33例(64只眼),双眼白内障患儿同时手术,其中28例(58只眼)2岁以后再次行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行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环形撕囊术(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9例(9只眼);行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3只眼).对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远期视力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4~55个月,平均34.5月.结果 33例矫正视力在0.3以上,手术脱残率73.3%,5例矫正视力在0.05~0.3,手术脱肓率84.4%,2例矫正视力在0.05以下.5例患儿因年龄小不能合作检查视力,但能追随光亮或注视目标.后发障发生率为6.58%,双眼同时手术与同期单眼手术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内障摘除术+后囊膜环形撕囊术(PCCC)+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安全有效的措施,儿童白内障双眼同时手术是安全的.坚持弱视训练是儿童白内障术后获得良好视力,重建视功能的关键. 李雯霖 张莉 肖诗艺 吕秀芳 张越骊 钟晖 王莉 吴进 陈凌燕 方旺关键词:儿童白内障 手术 视功能 儿童近视与IGF1及IGFBP-3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儿童及近视儿童血清中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的浓度,研究它们对儿童眼球发育的调控及该调控作用对儿童近视及近视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近视组:随机选择我院眼科门诊的5~14岁近视眼儿童60例120眼;对照组:同年龄段的正常儿童60例120眼。通过常规眼部检查及散瞳检影验光。按近视程度分为轻度近视,-3.00D以下;中度近视,-3.00~-6.00D;高度近视,-6.00D以上。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GF1,IGFBP-3的浓度。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近视组和对照组的特征差异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近视组均数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变量的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两组资料特征差异(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近视组眼轴长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近视组血清IGF1,IGFBP-3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近视程度越高,血清中IGF1,IGFBP-3浓度也越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IGF1,IGFBP-3浓度与近视程度、眼轴长度、屈光度呈正相关(P<0.01),而与身高、体质量、角膜屈光力、角膜中央厚度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血清IGF1,IGFBP-3浓度对儿童眼球发育起着调控作用,而该调控与儿童近视的发生、发展之间存在内在相关性;IGF1的生物活性受IGFBP-3的调节。 吕秀芳 张莉 杨浩江 李雯霖 王莉 方旺 陈凌燕 钟晖 吴进关键词: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结合蛋白-3 儿童 近视 羊膜移植治疗儿童眼表外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儿童眼表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9年6月共收治相关眼外伤患儿23例27眼,针对不同的损伤类型采用甘油保存的羊膜进行移植治疗。结果:单纯睑球结膜缺损或角膜上皮缺损者4~7d修复;较深角膜缺损者深层羊膜1个月拆除时角膜修复良好;伴有角膜缘损伤者有新生血管长入角膜,同时有5眼有结膜化组织(假性胬肉)长入角膜。结论:羊膜有很好的促进结膜及角膜上皮修复的效果,对于角结膜缺损的修补是一种较好的填充物。 王莉 张莉 李雯霖 钟晖 吕秀芳 张越骊 吴进关键词:眼外伤 羊膜移植 儿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分析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8年5月来就诊的胎龄小于36周、体重低于2500g的210例早产儿的眼底筛查情况及高危凶素。结果210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12.9%,其中ROP3期以上的发生率为3.8%;低孕周、低体重、出生后吸氧时间过长、严重的新生儿疾病的早产儿ROP发生率高;双生子ROP发生率(20.5%)高于单生子(10.8%),且ROP发生严重。结论低孕周、低体重、出生后吸氧时间过长、患严重的新生儿疾病、非单生子等是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李雯霖 张莉 钟晖 张越骊 王莉 吴进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