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志强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化学工程
  • 5篇理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6篇电去离子
  • 4篇离子
  • 3篇第一性原理
  • 3篇第一性原理计...
  • 3篇电去离子技术
  • 3篇树脂
  • 3篇嵌段
  • 3篇离子溶液
  • 3篇密度泛函
  • 3篇密度泛函理论
  • 3篇含镍
  • 3篇泛函
  • 3篇泛函理论
  • 2篇电去离子过程
  • 2篇电子态
  • 2篇电子态密度
  • 2篇树脂性能
  • 2篇态密度
  • 2篇镍离子
  • 2篇平均场

机构

  • 13篇南开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作者

  • 13篇吴志强
  • 6篇王建友
  • 4篇丁大同
  • 4篇李宝会
  • 4篇王玉珍
  • 4篇金庆华
  • 4篇卢会霞
  • 2篇边艳芳
  • 2篇王铮
  • 2篇赵健
  • 2篇郝军华
  • 1篇苏玉龙
  • 1篇赵登冰
  • 1篇马玮艺
  • 1篇董恒

传媒

  • 2篇水处理技术
  • 2篇南开大学学报...
  • 1篇高分子学报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高压物理学报
  • 1篇计算物理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2010中国...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e掺杂ZnO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1
2008年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Hartree-Fock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混合近似,对纤锌矿ZnO及不同量Be掺杂Be_xZn_(1-x)O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Be的掺入导致Be_xZn_(1-x)O的禁带宽度增大,这一结果与实验有着较好的符合.同时对Be_xZn_(1-x)O的晶格结构、能带结构及电子态密度进行了分析,Be的掺入致使Zn 4s态向高能端移动是禁带宽度增大的主要原因.
赵登冰吴志强金庆华李宝会丁大同
对称长链和近对称短链两嵌段聚合物混合体系相行为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自洽平均场理论(SCMFT)系统地研究了对称长链和近对称短链两嵌段聚合物混合体系在纳米尺度下的自组装行为.体系中具有较高聚合度的对称长链熔体处于层状相,聚合度较低的近对称短链熔体处于无序相,而其混合体系却随着两种成分的不同比例呈现出有序-无序相转变、有序-有序相转变及有序-无序两相共存等复杂的相行为,计算结果与近期类似体系的实验有着较好的吻合.同时与两种对称的两嵌段聚合物混合体系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这两种体系的异同之处.
吴志强李宝会金庆华丁大同史安昌
关键词:自组装相行为
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的自洽平均场理论研究
嵌段共聚物可以自组装为纳米尺度的有序结构,这使其在纳米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发展调控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结构的新方法是嵌段共聚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链结构是影响其自组装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一个最直接的办...
吴志强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共混体系自组装结构自由能
文献传递
加压下ZnO结构相变和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5
2010年
基于密度泛函(DFT)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半导体ZnO纤锌矿结构和岩盐矿结构状态方程及其在高压下的相变,分析加压下体相ZnO的晶格常数、电子态密度和带隙随压力的变化关系,并将计算结果与文献中的理论和实验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在计算金属氧化物时,应用局域密度(LDA)近似计算出的相变压力普遍偏高,采用广义梯度(GGA)近似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郝军华吴志强王铮金庆华李宝会丁大同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结构相变密度泛函理论电子态密度
极水室填充树脂对电去离子过程浓缩低浓度NiSO_4溶液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以低浓度NiSO4溶液为处理对象,考察了极水室树脂填充对EDI膜堆电阻、极限电流以及电极水pH的影响情况,并对EDI分离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极水室填充树脂后膜堆的极限电压由6 V提高到10 V,对应的极限电流从0.213 A提高到0.421 A。对于含Ni2+离子50 mg/L的NiSO4溶液,EDI浓缩产品水Ni2+浓度达到14 224mg/L,浓缩倍数280倍;淡水出水中Ni2+浓度为3.45 mg/L,Ni2+脱除率为93%。实验范围内,EDI运行稳定,未产生Ni(OH)2结垢。
吴志强王玉珍马玮艺王建友卢会霞
关键词:电去离子镍离子树脂
树脂性能对EDI过程浓缩分离含镍离子溶液的影响
选用三种不同型号的大孔强酸强碱性阴阳离子交换树脂,采用浓缩室填充树脂的强化电去离子(EDI)过程,对低浓度NiSO4溶液进行了浓缩分离与同步纯化。考察了树脂电阻、交换容量及含水率等,对EDI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颗粒...
王玉珍王建友吴志强卢会霞
文献传递
高压下SiO_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被引量:2
2010年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采用Hartree-Fork(HF)方法,分别计算了Si O2的α-石英结构、金红石结构以及氯化钙结构的总能量随体积的变化关系。利用Murnaghan状态方程,通过能量和体积拟合,得到了3种结构的体变模量及其对压强的一阶导数。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压强的增加,Si O2会从α-石英结构转变为金红石结构,与实验结果和其它理论结果一致;金红石结构与氯化钙结构之间不存在相变,可以共存。此外,对具有α-石英结构的Si O2的晶格常数、电子态密度和带隙随压强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加压作用下,能带向高能方向移动,Si─O键缩短,电子数转移增加,带隙展宽,电荷发生重新分布。
郝军华吴志强王铮金庆华李宝会丁大同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相变密度泛函理论电子态密度
电去离子技术及“电去离子/纳滤”膜集成过程处理低浓度重金属废水的研究
电去离子技术(Electrodeionization,EDI)技术是结合离子交换膜与离子交换树脂,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实现连续去离子操作的一种复合分离过程。它能够在无需化学酸碱再生的条件下,对低浓度溶液中的离子进行深度脱除与...
吴志强
关键词:电去离子纳滤膜重金属废水离子交换膜
工艺参数对电去离子技术浓缩分离含镍离子溶液的影响
2012年
采用浓缩室填充树脂的强化电去离子(EDI)对含Ni 2+溶液进行了浓缩分离,从中研究了工作电压、淡化室隔板厚度、原水浓度及组分对EDI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V电压下,EDI以增强传质模式运行可在较低能耗下获得高质量的出水;电压增大使淡水室内发生水解离而产生结垢,影响EDI的稳定运行.淡化室隔板由3mm增至5mm时,膜堆电阻增大,分离效率降低.对于含Ni 2+为50mg.L-1的NiSO4原水,在优化条件下,浓、淡水出水中Ni 2+浓度分别为11 031和2.78mg.L-1,Ni 2+的浓缩倍数达223.对于含Ni 2+和Cu2+各25mg.L-1的双组分原水,EDI对Cu2+有更好的浓缩效果.实验结束时,浓水出水中Ni 2+、Cu2+浓度分别为3 258和4 690mg.L-1,浓缩倍数分别为130和187;淡水出水中Ni 2+及Cu2+浓度分别为4.71和3.71mg.L-1.
王玉珍王建友吴志强卢会霞
关键词:电去离子镍离子
电去离子(EDI)技术制备高纯水--两种内部水流程模型的比较
2010年
以添加了Ca^(2+)、Mg^(2+)的-级反渗透(RO)产水为原水,采用淡水一级两段、浓水一级一段的新型EDI模型制备高纯水.通过改变浓水流向,使其与淡水流在不同部位构成逆流,以达到提高淡水水质和防止硬度离子结垢的双重目标.研究表明,淡水第一段逆流模型较淡水第二段逆流模型在分离性能、过程能耗、预防结垢等方面更具优势.应用优选模型,在进水电导率为33~35μS/cm,进水硬度为11.7 mg/L(以CaCO_3计)的条件下,EDI的总脱盐率为99.8%,Ca^(2+)、Mg^(2+)的去除率均接近100%,耗电量为0.26 kW·h/m^3.持续85 h的实验过程运行稳定,产水电阻率17.4~17.8 MΩ·cm,膜堆未结垢.
赵健王建友吴志强边艳芳苏玉龙
关键词:电去离子结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