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平

作品数:31 被引量:91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电子电信
  • 10篇理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11篇红外
  • 7篇透过率
  • 7篇大气透过率
  • 6篇红外系统
  • 6篇MODTRA...
  • 5篇热成像
  • 5篇红外热成像
  • 5篇成像系统
  • 4篇MRTD
  • 3篇等分法
  • 3篇射线衍射
  • 3篇热成像系统
  • 3篇课程
  • 3篇红外成像
  • 3篇红外成像系统
  • 3篇红外热成像系...
  • 3篇PZT
  • 3篇X射线衍射
  • 2篇铁电
  • 2篇铁电薄膜

机构

  • 30篇南京航空航天...
  • 3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东北电力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工程学院
  • 1篇中国电子科技...

作者

  • 30篇吴平
  • 4篇马鹤
  • 3篇杨雁南
  • 3篇高思峰
  • 3篇彭润玲
  • 3篇孙文芳
  • 3篇张立帅
  • 2篇赵煜
  • 2篇何曼丽
  • 2篇赵志敏
  • 2篇张鹏
  • 2篇施大宁
  • 2篇王东生
  • 2篇王晓
  • 2篇董大兴
  • 2篇贾全涛
  • 2篇张明
  • 2篇林有义
  • 2篇宋敏敏
  • 2篇曾辉

传媒

  • 6篇红外
  • 3篇物理与工程
  • 3篇应用光学
  • 2篇红外与激光工...
  • 2篇仪器仪表学报
  • 2篇中国激光
  • 2篇江西科学
  • 2篇大学物理实验
  • 1篇激光与红外
  • 1篇光学仪器
  • 1篇第八届全国超...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1篇1998
  • 1篇199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外系统作用距离实时计算系统被引量:4
2014年
鉴于复杂大气条件下的红外系统作用距离难以精确、实时地计算,提出一种建立红外系统作用距离实时计算系统的方法。通过将MODTRAN软件与基于光谱等分法建立的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对于MODTRAN软件自动写入配置及调用计算,简化了大气模型的配置方法,并能够自动读取MODTRAN生成的结果输出文件。对某探测目标在不同海拔高度(1km^6km)及不同降雨强度(0mm/h^4mm/h)下红外系统作用距离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探测高度的变化对于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有比较明显的影响,其中在1km^3km探测高度范围内,探测距离变化尤为明显。降雨对于红外系统作用距离影响巨大。降雨强度为1mm/h时,红外系统作用距离衰减为无降雨时的50%。当降雨强度大于3mm/h时,作用距离趋于稳定。
赵煜吴平孙文芳
关键词:红外系统大气透过率MODTRAN
掺杂对富—锆Pb(Zr_xTi_(1-x))O_3薄膜性能的影响
2004年
采用脉冲激光溅射方法将PZT/YBCO沉积在LaAlO3(LAO)基底上,所选择的烧结靶材分别是不掺杂的Pb(Zr0.94Ti0.06)O3和掺有2%Bi2O3的Pb(Zr0.94Ti0.06)O3。沉积这两种薄膜时所选择的工艺参数均相同。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比较了两种薄膜的结晶状态,利用P-V曲线比较了两种薄膜的电学性质,并测量出这两种薄膜的介电常数与频率(ε-f)以及介电损耗与频率(tanδ-f)的关系曲线。
彭润玲吴平
关键词:PZTX射线衍射介电常数
利用光谱等分法对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计算被引量:5
2012年
红外辐射在大气的传输过程中,受到大气分子对光谱的选择性吸收,以及大气环境、距离等影响,使得大气透过率成为一个复杂的参量。采用光谱间隔等分方法,给出了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新的估算方程和求解方法。利用MODTRAN软件计算出微小光谱区域的大气透过率,利用所编计算程序调用计算值,计算各微小光谱区域的红外辐射,对各微小光谱区域的计算数据求和,取代了采用常数或平均大气透过率的常用计算方法,提高了计算的准确度。综合考虑了大气能见度、海拔高度、天顶角和空间频率等多种因素对热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给出了作用距离估算实例及结果。
贾全涛吴平马鹤
关键词:大气透过率MODTRAN红外成像系统
单光束分波前调制参考光两次曝光全息测位移方向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提出用单光束分波前调制参考光两次曝光全息测量物体位移方向的方法。在两次曝光全息图的记录过程中,置于物体一侧的反射镜作微位移,反射镜反射的参考光被调制,由此记录的双曝光全息图含有物体位移方向的信息。在测量光路系统中,设置了两张全息干版,一张用于记录单光束分波前调制参考光两次曝光全息干涉图;另一张记录非调制双曝光全息干涉图。前者用来分析物体的位移方向,后者用于计算物体位移的数值。通过分析,从理论上确定了物体位移方向与反射镜位移方向之间的基本规律。文中着重阐述了位移方向的测量原理,导出了相关公式,给出了实验结果。
刘志健吴平王铁平蔡静
大相对孔径折射式复消色差天文望远物镜设计被引量:5
2012年
为了满足用于深空天体观测或摄影的天文望远物镜的大相对口径及高分辨力的要求,基于二级光谱的理论公式,以佩兹伐物镜作为基本结构,对所选择的玻璃材料进行了色散特性的分析。通过Zemax光学设计软件的优化,给出工作波长范围在405~750nm、焦距为500mm、视场角为3.2°、相对孔径为1∶5的设计实例。设计结果表明,该系统二级光谱得到了很好的校正,在100lp/mm处各视场传递函数均在0.52以上,满足接收器件有效尺寸为23.7mm×15.6mm的CCD成像要求,像面成像质量良好,适合深空天体的观测。
李利吴平马鹤
关键词:复消色差望远物镜光学设计
利用激光全息干涉法测量微小机械变形方向被引量:9
2006年
提出用可分离双参考光两次曝光全息测量物体变形方向的方法。设计的光路系统用两个平面反射镜将一束扩展激光束分成两束参考光和一束物光,籍此记录物体变形下的可分离双参考光两次曝光全息图。该全息图再现的两个像的图层可以被分离,再现的全息干涉图上的条纹可通过改变曝光次序和微位移再现参考光虚点光源的位置而移动。物体变形方向、干涉条纹移动方向和反射镜位移方向以及曝光次序之间有确定的关系。该干涉图含有物体变形方向和位移数值两种信息。从理论上重点分析了物体变形方向信息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并由此得出了测量物体变形方向的方法。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和理论是正确的,物体变形方向的检测正确率可达100%。
冯颖吴平蔡静
基于新型MRTD模型研究扫描型红外热像仪的视距被引量:4
2011年
基于人眼视觉系统可感知的阈值信噪比,提出预测红外热像仪最小可分辨温差(MRTD)方法。该方法根据频谱理论和红外热成像系统的二维调制传递函数,并结合匹配滤波器的概念,描述4条带标准靶的空间频谱函数。利用此空间频谱函数研究了4条带标准靶经过红外热成像系统的调制传递之后人眼视觉系统的感知信噪比。基于人眼视觉系统可感知的阈值信噪比,建立一个新的MRTD模型。依据此MRTD模型和视距模型,实现红外热像仪视距的预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预测的视距与实验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
张鹏吴平贾全涛曾辉
关键词:红外热成像系统视距最小可分辨温差
基于TOD的红外成像系统作用距离研究
2010年
以三角形方位鉴别(TOD)为基础,建立了新的目标获取模型。根据TOD理论,首次结合能量的观点,推导了目标辐射能量通过红外成像系统到达人眼/大脑时可被感知的信噪比。以视觉可感知的阈值信噪比作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新的TOD表达式。将目标按照面积元不同的温度空间分布划分为N个等效等边三角形,以辐射原理为基础,建立了人眼观察到目标时TOD与红外成像系统获取目标距离之间的关系式。根据TOD准则,在实例中得出了不同鉴别等级(探测、识别、辨认)时红外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
张鹏吴平曾辉
关键词:红外成像系统
一种基于离散光谱透过率的红外探测距离模型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针对大气透过率是影响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重要因素,且随大气环境、波长、距离等因素而复杂变化难以精确描述,研究了大气透过率对红外系统作用距离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离散光谱透过率的红外系统作用距离模型。使用MODTRAN软件计算出波数间隔为1cm-1的离散光谱大气透过率,建立大气透过率数据库,计算出波数间隔为1cm-1的光谱区域内目标的红外辐射功率。应用该模型对实际的战斧巡航导弹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更高的计算精确度与可行性。
马鹤吴平赵煜
关键词:红外系统MODTRAN大气透过率
拓展内涵 融合创新 构建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系列课程体系被引量:4
2014年
文章结合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项目,介绍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物理系列课程建设的教改理念、课程结构、课程模式和教学实践.系统阐述了以拓展大学物理教学内涵为出发点,以课程模式创新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科学与人文素质和提升其创新能力为目标,全方位地建设工科院校大学物理系列课程新体系.
施大宁吴平杨雁南
关键词:物理教学教学模式课程现代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