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平
- 作品数:164 被引量:49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溶质原子晶界偏聚动力学过程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 2005年
- 建立了溶质原子在晶界的平衡偏聚、非平衡偏聚、晶界偏聚溶质向沉淀析出转化以及冷却速度等因素的晶界偏聚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晶界及晶界附近扩展畸变区对溶质的吸附作用和吸附能力.对含硼0.0010%的Fe-40%Ni-B合金体系从1150℃连续冷却到640℃的过程中硼的晶界偏聚状态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表明,晶界区域硼富集因子在降温初期增加较快,随后增幅变缓,模拟数据显示过程中有晶界区域硼原子向晶内的反向扩散;当晶界上偏聚的硼转化为析出物时,晶界区域富集因子的增加再次变快.模拟计算结果与已发表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 吴平贺信莱
- 关键词:晶界偏聚硼
- 热处理及厚度对Co_(90)Fe_(10)薄膜磁电阻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利用电子束真空蒸发方法制备了不同厚度的Co90Fe10磁性薄膜,研究了热处理及厚度对薄膜磁电阻的影响。利用四探针法测量了薄膜的磁电阻,利用磁力显微镜观察了薄膜的磁畴结构。结果表明:热处理可以提高薄膜的磁电阻,尤其是厚度较小的样品,效果更加明显。对于厚度较大的薄膜,热处理可以改善磁织构,磁畴分布更加有序,出现了类巨磁电阻特征。
- 陈森张师平吴平付建波谢剑桥魏家琦
- 关键词:磁电阻磁畴
- 一种提升或输送颗粒、粉体物料的方法及装置
-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提升或输送颗粒、粉体物料的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使用一颗粒提升立管和一颗粒排料倾斜管,提升立管顶部密闭并在其上部侧壁面开孔,倾斜管一端与提升立管侧壁孔相联接,另一端接一排料阀。关闭...
- 王立刘传平吴平
- 文献传递
- Fe-C基三元系合金热力学计算
- 吴平
- 关键词:合金钢相图热力学计算
- 冷却过程中硼的晶界非平衡偏聚实验观察被引量:2
- 2002年
- 用硼径迹照相法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冷却过程中硼的晶界非平衡偏聚形成过程.实验 发现,以2℃/s冷速从1150℃冷却到640℃的过程中,硼在晶界上的非平衡偏聚可以分成扩散 行为不同的3个阶段. 实验测定了晶界富集因子、富集带宽度、贫硼区宽度和贫化因子等偏聚 特征,并对有关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 吴平贺信莱曹兵于栋友
- 关键词:硼晶界非平衡偏聚冷却过程结构钢
- 物理实验试题库设计初探
- 为满足大学普通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需要,建立高效、快捷的工作和管理模式,我们结合当前的实验教学改革,创建了《大学物理实验试题库》。本文介绍了试题库的结构设计、特点以及应用效果。
- 赵雪丹黄筱玲吴平
-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试题库
- 文献传递
- LC串联电路测量液体电容率被引量:3
- 2017年
- 基于LC串联电路存在"零电阻"状态的电路特性,利用标准电感线圈和自制液体电容器,设计了可以精确测量液体电容率的实验方法.利用该方法测量了蒸馏水以及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溶液的电容率,测量结果与文献参考值的相对偏差在1%以内.
- 窦如强刘鑫何钰杜进祥吴平陈森
- 关键词:电容率
- 以本科生科技创新和物理实验竞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 本文尝试通过物理实验课程、物理实验竞赛与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相结合,寻求一个能够使得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在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途径.北京科技大学在三者结合方面进行了多年的尝试,课程教师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教学研究成...
- 张师平吴平赵雪丹陈森
- 关键词:高等教育物理实验课程
- 文献传递
- 退火对CoFe薄膜结构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利用粉末冶金方法置备了Co90Fe10靶材,用X射线能量损失谱(EDX)分析靶材成分,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靶材的结构。CoFe薄膜在优于5.5×10-4Pa的本底真空度下室温沉积在热氧化Si基片上,样品在3×10-5Pa真空度下分别进行了450℃和500℃的60min退火处理。用EDX和俄歇电子能谱分别分析了靶材和薄膜的成分中Co,Fe的比例。X射线衍射发现沉积在热氧化Si基片上的CoFe膜(111)晶面面间距明显小于靶材相应晶面面间距,退火处理使膜(111)晶面面间距明显增大,趋向靶材面间距。磁阻特性测量表明室温沉积的薄膜磁电阻经450℃和500℃退火后得到非常明显改善。
- 白翠琴吴平李正强谭红革
- 关键词:电子束蒸发
- 流化床与浸入表面间的传热机制被引量:5
- 1992年
- 由于流化床具有固体粒子混合好和传热速率高的特点,对于流化床与浸入表面间传热的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但由于流化床传热机制的复杂性,流化床的传热优化设计仍然是困难的,目前基本上是在经验基础上进行.了解流化床与浸入表面间的传热机制对于流化床的设计和经验关联式的理解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回顾和综述了已发表的主要传热机制和传热模型,以及流化床传热过程参数的确定和选择方法.
- 王立倪学梓冯旭吴平
- 关键词:流化床传热传热模型